育路高考網,提供查院校、選專業、填志愿,高考擇校路線規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06教育盤點:就業形勢嚴峻引發高考擴招反思

2006-12-30 20:10:16 來源:財經時報

    整個2006,關于教育的話題也異常熱鬧。教育部全年曾召開24次新聞發布會。其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被尖銳的問題逼得焦頭爛額,并不斷成為輿論炮轟的靶子。

    “我希望媒體能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我”,2006年12月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年招待會上,王旭明向媒體如此表達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但是當教育亂收費、高考改革、大學生就業難、義務教育不“義務”等一系列問題仍然橫亙在面前的時候,他的愿望恐怕要落空。

    反思擴招

    在某些極端案例中,我們看到,大學生賣出“白菜價”、名校生不得不去養豬、陪聊、乞討等等現象,由此,反思高校擴招的聲音也逐漸升高。

    高校擴招已進入第7個年頭。在2006年,應屆高校畢業生413萬,其中畢業研究生27萬,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因求職無門,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應屆畢業生高建,不得不打出“陪聊”的招牌。

    除了就業問題之外,擴招帶來的教學質量問題,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2006年10月,西安郵電學院的336名學生,因不能按規定修滿學分,而接到學校的“勸退令”。學院教務處一負責人坦承,大學擴招后,因為師資不足,該院經常是120多人一起上大課。

    正是因為擴招,獨立學院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目前,教育部核準的獨立學院有233所,承擔著30%左右的本科生培養任務。

    這些現象已經引起政府重視。5月,在國務院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已明確表明了一種態度:有必要適當控制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上。

    實施7年的高校擴招運動,終于將在2007年放緩了腳步。

    收費亂象

    困擾教育問題的,還有亂收費現象。

    剛剛邁入2006年, 國家稅務總局就曾發出通知規定,超過規定收費標準的收費,以及學校以各種名義收取的贊助費、擇校費等,超過規定范圍的收入,須繳納營業稅。

    相關的質疑鋪天蓋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認為,“這樣做并不是肯定學校是盈利機構,也不是承認擇校費的合法性,主要是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杜絕擇校費需要一個過程。”

    事實上,20年來下發的300多份文件,并沒有遏止住教育亂收費。2006年2月1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公告稱,西安美院,華南理工大學等8所高校亂收費金額總計2270萬元。而3年多時間,全國各類學校已累計清退亂收費資金13.2億元多。“

    2006年12月13日,教育部部長周濟宣布,從2007年春季開始,全中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將全部免收學雜費。不過城市的農民工子女并不在受惠范圍內。另外,教育部還宣布,到2009年春季學期開學起,再取消寄宿制學生住宿費。

    由此看來,從2006年9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義務教育法》,真正實施起來還需要一段時間——新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不收學費和雜費。

    頗值得深思的是,2006年3月6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曾稱,(上學)就好比逛市場買東西,如果有錢,可以去買1萬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沒錢,就只能去小店,買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高校蒙羞

    另外,高校的科研狀況,也讓國人感到憂慮。

    2006年1月17日, 清華大學BBS上發布的一則神秘帖子,揭開了“漢芯”造假的黑幕:上海點擊查看上海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交大教授、博導、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憑借著“漢芯一號”申請了數十項重量級的科研項目,并騙取了高達11億元的科研基金。

    但是,東窗事發的陳進,并沒有像韓國的黃禹錫一樣,受到司法機關審查。有評論表示,這樣的行為已不僅僅是學術不端,而是涉嫌欺詐罪,應當受到相應的法律的制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公開指責北大引進人才造假。據稱,北大這樣做是因為可以拿到好處。“引進一個人,可以拿幾千萬的資金到學校來,學校拿了幾千萬,給你(指引進的教授)一兩百萬有什么關系?反正不是它的錢,是國家的錢。”

    對此,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唐安國教授說,現在的高校行政系統和科研項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個時候,領導人即使不是有意包庇造假,也可能容忍造假,可能不嚴查,睜只眼閉只眼”。

    針對接連出現的學術造假現象,科技部部長徐冠華確表示,將對學術造假事件逐一調查,調查結果將考慮向社會公布,并計劃為造假者建立“污點”檔案。 財政部部也表態,將加大科研經費的申報、管理的監督力度,并逐步實行問責制。

    就業:愿讀服輸?

    剛剛過去的2006年,從零工資就業、名校生養豬論、港校報考熱,到瘋狂公務員考試、大學生技校回爐、教育部嚴查就業率造假,無不體現出知識型勞動力市場的“緊張”。

    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文件稱,2007年,中國就業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大學生就業難題

    困難重重

    政府數據顯示,2006年的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2005年增加75萬人,按70%的初次就業率計算,年內有124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而在2007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

    2006年100多萬未就業大軍,加上新增的82萬畢業生,2007年的大學生就業將是“相當嚴峻”。經濟學家胡鞍鋼認為,21世紀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高失業所帶來的挑戰。

    有位應屆畢業生提供了一幅對聯,上聯是“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聯是“上一屆,這一屆,下一屆,屆屆失業!”,橫批“愿讀服輸”。

    對聯的內容雖然夸張,但在一定層面上,卻反映了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2006年8月10日,上海《新聞晚報》報道稱,據智聯招聘網與央視的調查,在接受訪問的5296名大學生中,69.2%都表示,“如果暫時找不到工作,愿意在一家相對理想的單位零工資就業”。

    另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有1200家企業提供的信息是,34%的大學生求職只要求月薪1000元。

    爭議不斷

    因此,2006年出現公務員報考熱不足為奇。官方提供的數據是,報考開始日起僅半月內,報考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并通過審查的人數,就已經超過60萬人。

    其中,國家廣電總局人事教育司干部人事管理一職,計劃招錄2人,竟有近萬人報考并通過審查。一些報名網站甚至因為擁堵而癱瘓。

    有專家明確表示,所謂的公務員報考熱,只是就業難的尷尬側影。“雙向選擇”已經退化為“單向選擇”。

    除了“零工資就業”、“公務員報考熱”,同樣引發大爭議的,還有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的“名校生養豬論”。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11月28日的發布會上稱,對于某名校畢業生生養豬的事情,媒體大可不必“嘩然”。因為有知識的人去養豬,不會是單純的重復勞動、簡單性勞動,而可能創造養殖業奇跡。

    實際上,整個2006年的就業領域,讓媒體“嘩然”的事情,不僅僅是名校畢業生養豬,比如藝術學校學生陪酒、大學生去技校“回爐”等,都廣受社會關注。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高考低分擇校動態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 | 青青久在线视频视频在线 | 在线高清理伦片a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 久久精品成年人电影 | 久久亚洲精品永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