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長:高考報志愿如何收集整理信息
高考報志愿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識,然而無論是什么樣的方法都必須建立在一個基礎信息和基本知識的平臺上,這個基礎平臺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決策的成敗。
那么要得到哪些基礎信息和基本知識呢?
1、政策信息:
高考招生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極強的工作,所有的招生行為都是在眾多的政策框架下運行的,而且總是在不同程度的進行調整,考生和家長必須了解最全面、最新的政策信息,在這些信息中尤以招生簡章中的信息最為重要,這些信息將直接影響你的志愿填報成功與否。
案例2:
基本信息
姓名:吳曉婷 類別: 理科 高考成績:530分 一本分數線:501分 線差:29
志愿填報
第一院校志愿: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不服從調劑)
第一專業志愿:法醫學
第二專業志愿:法學
第三專業志愿:未報
第二院校志愿:南京大學 (不服從調劑)
第一專業志愿:略
第二專業志愿:略
第三專業志愿:略
實錄
第一志愿出檔線503分,考生高出了27分順利出檔。并且這個專業的最低錄取分為529分考生成績大于最低錄取分。按照常理應該能夠被錄取,但是被退檔了,原因是法醫專業對考生有身高要求,在學校招生簡章中明確規定:法醫學專業男生不低于1.70米女生不低于1.60米。 而吳曉婷同學身高不足1.60米,自然被退檔,而其第二專業法學專業是這所學校的強勢專業,競爭非常激烈最低錄取分550分,吳小婷差20分,而且又不服從調劑。第一志愿落選了。第二志愿是南京大學,這樣的名校第一志愿的額滿率非常高,決不可能在第二志愿錄取,很遺憾又落選了。
點評
1、不認真閱讀招生簡章,有關專業對身體要求不知道。
2、專業志愿沒有梯度。
3、院校志愿梯度倒置,這個第二志愿等于沒有報一樣。
這樣一個高出本一線29分的考生被踢出了一本院校,只能在其他批次選擇。真可謂“高分低就”,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了解政策信息的重要性。
那么在實際中怎么做呢?考生從招生簡章中應獲得以下主要信息:
1、有無相關科目成績要求(如計算機專業對數學成績的要求)
2、有關專業對身體(如身高,視力等)的要求和對男女性別的要求。
3、級差要求
招生簡章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級差,
專業級差:指院校在安排進檔考生專業時其第一志愿未被錄取,以第二志愿身份排序時,將其分數減去一個級差分再排序。
志愿級差:也叫“院校級差”,是指高校錄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高于錄取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數的差值。
2、有針對性的建立目標院校的信息庫
首先根據考生的成績水平,確定一個范圍圈定一些院校,開始建立信息庫,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院校的辦學條件和實力:是否211、985、部屬、省屬、院系的設置、教師人數、國家重點學科和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學科、博士點、碩士點、建筑面積、圖書館藏書量、強勢專業等。
2、學校的畢業生情況:近三年的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和畢業生的流向。
3、學費水平、生活標準
4、近三年至五年的錄取情況
考生和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兩個資料卡
3、有關專業選擇的信息
要想成功選擇專業要作兩件事,1、首先研究高校專業設置的知識
什么是一級學科,也就是學科門,有多少種?什么是二級學科,也就是學科類有多少種,每個專業都開設哪些課程,畢業生的發展方向是什么?還要了解每個院校的強勢學科和專業是什么。
2、其次,要科學地測量考生的自身潛能,清晰的了解考生的興趣、行為動機、能力優勢、個性等心理特征。
從高校專業設置體系看有十幾個學科門,幾十個學科類,幾百個專業,不同的發展方向,有不同的能力要求,究竟哪個最適合你呢?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的人喜歡與人交往,有的人喜歡與工具打交道;有的人則擅長形象思維,而有的人更擅長邏輯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所從事的工作感興趣就能發揮80-90%的能力,相反則只能發揮20-30%的能力。一個人一生能從事自己擅長而且感興趣的工作,才能創造好的成績,否則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然而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了解自己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人們對自己的興趣性格及能力的了解常常來自感覺,并不是真正科學的;而考生的職業能力傾向和興趣愛好等是由自身心理特征所決定的,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把它科學地測量出來。大量事實證明如果在不充分了解考生心理特征的情況下隨意選一個專業或者盲目追求熱門專業將會造成嚴重后果。
案例3:
某著名大學一位大三學生,在報考時填報的是當時最火爆的專業——通信工程專業,從大二開始這個學生就表現出對這個專業的不擅長和不喜歡,到大三時幾乎各們功課都不及格,甚至到了接近退學的地步,后來他母親帶他做了心理測試和咨詢,結果這個學生確實存在這樣的心理特征,經過潛能測試,發現考生明顯在文學、歷史、建筑藝術方面有很大的潛能,他喜歡的專業是建筑專業,他的母親回憶從小到大的一些事情,也證明了這一特征,當初只為了追求熱門專業造成了這樣的被動局面。
l 專家觀點:在選擇專業時不能僅僅追求熱門、高薪等外部因素,而首先要考慮是否符合自身心理特征的內在因素。興趣愛好和能力特征是一個人的兩個方向,被認為是預見事業是否成功的兩大心理特征。
案例4:
某重點大學2005年對1400名新生入學后進行了調查,發現43.9%的學生填報志愿時對所報專業沒有了解,有近半數的學生進入學校后對所選專業感到后悔,有48.6%的學生表示如果有機會將考慮換專業。
造成這樣嚴峻局面的原因是兩個不了解:1、對專業不了解 2、 對自己不了解
l 專家建議:1、認真研究有關專業和專業設置的相關知識
2、建議參加心理潛能測試或咨詢有關專家。
來源:龐老師的BLOG
(責任編輯:郭潔)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