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必讀:高考答卷十大失分誤區(2)
誤區七:實話實說
結 局: 吃虧在所難免
雖然誠實是一種美德,但是,在高考中,“實話實說”有時是會吃虧的。在今年高考試卷中,改卷老師們發現不少考生的試卷不經意間透露出了一些真實姓名或信息。如:我的同桌叫×××;我家住在清源山下;學校高考前組織我們到崇武烘烤……
據說,高考試卷中出現這類文字,一不小心就會被當成無效卷的。而就算沒有被打0分,也還是會吃虧的。要知道,各地區之間本來就明里暗里互相競爭,這種卷子一看就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學生,是哪個地區的學生。如果碰到其他地區的老師,如果這個老師一念之差把你的分數拉下來,那才真是吃了啞巴虧呢。
誤區八:運算太差
結 局: 思路再妙也沒用
明明思路步驟都對,偏偏答案第一步就錯了,結果整道題一分也沒得到。在今年高考試卷中,這樣的情況還不少,特別是數學卷,情況比較突出。往年高考閱卷,只要步驟、思路正確,就算是運算錯誤,一般也能得一半分。不過,如今的高考閱卷已經不允許這種將錯就錯的做法了。也就是說,在運算題中,如果一步的答案算錯了,下面就算步驟、思路完全正確也不能得分。比如一道數學題,如果你第一步的運算出了錯,那么,就算思路完全正確,甚至很有創意,這道題也照樣被打零分。除非下面的問題與這個結論無關。
誤區九:時間失控
結 局: 會做的題放空卷
今年高考,有數量不少的考生,作文的前面部分寫得十分出彩,給老師印象極佳,但卷面一往下拉,卻發現只寫了兩三百字,就沒有了。還有一些其他科的卷子,前面部分都做得相當好,但最后一兩題卻連動都沒有動到,據分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時間不夠。平常都會做的題,到了考試,總是沒做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平常做事沒效率,沒有強化限時做題的訓練。比如有的考生,平常做題時就磨磨蹭蹭,但因平常沒有時間限制,所以都能很好地完成,也沒發現隱藏的問題。但一旦到了考試,問題就出來了———緊趕慢趕,最后還是來不及做完,最可惜的是,明明是些懂得做能拿分的題,卻因沒時間做了失了分,等于平常讀的都白讀了。
誤區十:主題不明
結 局:兇多吉少
不少考生答題思路不明確,結構混亂,羅羅嗦嗦寫了一大堆,結果把主題都掩埋掉了。要知道,評卷是一項任務重又辛苦的工作,除了要保證評卷質量,還要保證評卷速度。評卷老師往往只能抓關鍵詞,有則得分,無則失分。所以不要下筆千言,不切主題,更不要口羅里口羅嗦,把主題掩埋了。否則,改卷老師一旦找不到關鍵詞,這一題的分數可能就無端丟了。
當然,在主題先明確的情況下,考生倒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多答,盡可能地全面,因為若只從一個角度或只回答一個方面,再完整也只有一個得分點。
2007年,福建省共有30多萬人參加普通高考。據了解,高考的卷子是電腦隨機分派到各評卷教師的計算機上的,每個教師只能看到一道題,學生的姓名及考號等完全屏蔽。為了保證高考評卷工作有序正常地進行,每份卷子都由兩個以上的老師來評閱。同時,每個題目都規定了一定的誤差,如果兩位老師評出來分數超過規定的誤差,卷子最后將自動分派給組長進行仲裁。因此,相比之下,如今的網上閱卷要公平得多。不過,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不少題目平均改卷時間只有數秒或數十秒。由此,迫使評卷人員不得不去尋找一種標準簡易、閱題速度較快、評卷相對公平的方式進行評閱。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這是評卷工作的根本原則。而評分的原則是按點給分,并非言之有理就給分。
為此,經歷過近兩三年高考閱卷的老師提醒下一屆考生:平常訓練時要注意答題技巧,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才能在未來的競技中以不變應萬變,處于不敗之地。 高考閱卷老師“自爆”改卷內幕: 閱卷速度以秒計答題還得有技巧
中國教育再線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