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高考:如何選擇專業
我非常喜歡文科,但是,家長堅持讓我報考經濟學專業,我很困惑,該怎么選擇?高考填報志愿即將來臨,當理想和現實發生沖突時,中學生該怎么辦?上周,“社科講堂”校園行活動走進交大附中,上海社科院亞太所所長周建明研究員、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錢運春副研究員、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包蕾萍副研究員和中學生對話,對中學生的選擇疑惑進行一一點撥。
如何選擇可減少損失
一位男生提問道,高考填報志愿時,如果我沒有選到很喜歡的專業,我會很后悔,我該怎么樣?如果選擇一條路,之后發現后悔了,我想問兩點,就是說第一個在選之前你應該怎么樣來避免后悔,或者說怎么調整自己的心態?
包蕾萍副研究員介紹,我想起去年的時候,我們舉辦過一次到西部考察,當時我們在甘肅黃楊村,是沙漠中的村,我們看到了學生的理想。我們看到了他十年前的理想是什么。十年前的理想是做一名赤腳醫生,十年后的理想跟各位一樣,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學。說這個例子想說什么呢?我是想說理想這個東西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內容可能會變化。但是我們做理想選擇,或者理想行為的這個過程是不變的。我們老是根據社會上的通用價值做出我們的理想,這會后悔的。
比如說你不了解這個專業,我不是說我不了解,我就把這個權利交給家長了。我們作為高中生我們已經有成熟的技巧,我們有資料檢索的技巧,我們可以查這個專業是什么。我們不能說這個專業我不了解,你不要埋怨社會價值、社會導向,或者外面有很多不良的環境,我們要考慮你自己能做什么。
收入和理想如何兼顧
講座剛開始, 另一位持有同感的男生也站起來,他提問道,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0年,30年前中學生選擇大學時,考慮自己的理想和社會地位。30年后的今天,畢業后收入也成了很現實的問題,我們在面臨收入與理想時,應如何權衡?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錢運春副研究員分析道,學生的主要困惑是,選擇理想后,過段時間,突然發現自己的選擇不對,怎么辦?或者,想選的那個東西選不到怎么辦?人生就是這樣,當你的選擇確定后,比如說你現在想上某個學校,當你考上這個學校以后,你周圍的環境變化后,你可能重新懷疑你的選擇。當你不停地往前走的時候,你將面對不同選擇的機會。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論你選擇哪一條路,你都能一步一步過去,你每走一步都是一個選擇。因此即使選壞了,你也有再選擇的機會。沒有關系,要相信自己的選擇。
當我們面臨第一次的選擇把這個看得很重,以為是唯一,其實在人生道路上改變最終的變向太多了,你的人生可以做很多的選擇,可以改變以前的。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包蕾萍副研究員分析道,選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對于剛才男同學的精神和物質矛盾的問題?你不要把這個事情看得很對立,要么選擇物質、要么選擇精神。從我們的角度來說,人的追求是分很多級的。你先追求物質,再追求精神。你先學到自己本領,先進入到大學,然后再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完全可能的。
上海社科院亞太所所長周建明研究員指出,其實,剛才學生問題談到了對生活的意義是什么?這個意義是否只有一樣東西作為標志?就是成功的你可以賺更多的錢,還是說生活還有其他的意義。我們在今天這個世界里面,每個人都需要在市場經濟里面生活,都需要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以對于追求這個物質生活和收入,對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可是在生活意義上唯一話這是比較狹隘的。而且一個人活著,可能還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當你發現還有那么多人生活在貧困的條件下,你就會覺得在我一生當中出現一些時間和收入幫助他們,這會更好;當我們走到國外發達國家,我們就會思考怎么幫助發展中的國家。所以我想我們不排斥你愿意去做一個成功的人士,我想這不是一個壞事,但是不要把自己對社會的意義給封閉了。
努力的過程最美好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當中,一個人的成長不僅僅在大學時代,這個成長是跟隨我們一生、一輩子的。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某個學科里面很優秀的人,未必就是本專業的學科,除非那些非常非常窄的學科。今天的中學生們有一些憂慮感。請問專家,怎么樣根據你們個人的體驗把這個焦慮降到最低,這對我們理想更為開闊、更為樂觀的追求能夠上升到最高?
遇到壓力怎么面對?對此,青少年問題研究專家包蕾萍副研究員指出,其實我認為面對壓力有兩種非常簡單的方法,你可以做兩個選擇。一個是以情緒為中心,一個是以行動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我去解決這個問題,我不去想結果,如果想這個結果的話,那么這個壓力會越來越增加。
作者: 楊玉紅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