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 為啥考生感覺“越學越跟不上”
高三女生越努力學越跟不上,還常頭暈頭痛,提心吊膽
晨報訊(記者 崔扶堯 楊芳)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還心慌氣短……
無緣無故的,上高三的小玲(化名)這是咋地了啊?
為啥啊 越學越跟不上
小玲在沈陽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三,上高三前,老師都向小玲的父母打過保票,說她考進重點大學不會有問題。
小玲說,雖然她的成績始終保持10名左右,但壓力大得讓她感覺就要窒息。“我特別可憐我的父母,為了讓我學習,他們連大聲說話都不敢。”春節后的一次小考因為成績落到第15名,小玲回家后大哭了一場,從此她學習更努力了。
“我明明比以前還努力……可不知道為什么,我現在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總心不在焉的,上課也溜號,有的時候都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速度。”小玲痛苦地表示,她開始坐臥不安,提心吊膽,而且經常頭暈頭痛,惡心還失眠。
這是病 孩子們焦慮了
看著小玲痛苦的狀態,她的父母帶著她來到了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門診。
“這是考試帶來的焦慮癥,叫考試焦慮。”心理專家劉長輝說,進入4月以來,每天都會有考生來到該中心的心理門診作心理輔導。“大家共同的問題和話題只有一個,就是高考和高考壓力帶來的各種不適癥狀。”
劉長輝告訴記者,很多孩子都和小玲一樣,得了考試焦慮。考試焦慮是指面對考試的時候,當事人會無原因地出現緊張、不安的現象,同時伴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慌、氣短、手腳發冷、多汗、尿頻、尿急等癥狀。一旦不考試了,他們多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怎么辦 應做到勞逸結合
對付考試焦慮不是沒有辦法,劉長輝表示,老師和家長應該對考生的學習能力、自覺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個恰當的估計,改變“壓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錯誤觀念。
對于考生,更應該做到勞逸結合,大多數考試焦慮患者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太多,使自己的大腦老是處于緊張狀態,導致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調節機能紊亂。
“其實每個考生都應知道有這樣一條客觀規律,就是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的時間是30~45分鐘。一些考生要求自己能持續兩個小時不走神,這是不可能的。越不可能的事越要做到,所以才會有考生得考試焦慮。”劉長輝說。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