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生要注意心理調適
一.懊惱感。這種心理往往是那些平時成績不錯,認為金榜題名是意料中的事,并且自信心強的考生,然而往往事與愿違,榜上無名或未能考上理想的學校,而一貫成績平平的同學卻意外地考取了,心理便懊恨自己太過于自信而疏忽大意,感到前途黯淡無光,失落與困惑的心理與日俱增,常常悶悶不樂,哀聲嘆氣。
二、自卑感。有不少考生,特別是城鎮市區的考生,他們把競爭的勝敗看得很重,榜上無名的殘酷現實使其成為世人眼中的失敗者,自尊心受損,不思進取的情緒漸漸滋生,自信心漸失,困惑焦慮不堪。
三、負疚感。產生這種心理的大多數是農村落榜生,特別是那些經濟落后地區的考生更甚,想起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節衣縮食來苦心供自己上學,就是指望自己能“金榜題名”,躍出“農門”,然而到頭來卻辜負了他們的殷切期望,因而感到內心有愧。
消除落榜者的這些心理困境,除了社會和家長、老師的熱情關懷外,更重要的是落榜生自己要學會心理調適,不再為落榜的陰影所籠罩。
一、自我安慰。落榜已成現實,不必為一時的挫折、失誤而自貴沮喪,沉湎于幻想和懊悔之中,其實,考上理想的學校并非是學生成才的唯一出路,國內有關人士對近年來有較大貢獻的400多名科技人員調查發現:未上過大學、靠自學成才者占60%。因此,只要自己竭力奮斗過、爭取過,即使落榜,也不必過于自責,努力自學,那同樣是一段充實而絢麗的人生。
二、調適心情。適當渲泄落榜以來的低落情緒,有助于緩解緊張、焦慮、困惑的心情,減輕精神壓力的作用。可與長者或知己傾吐心中的不快,把積壓在心中的話說出來,或痛哭一場;還可從事自己所喜好的書法、音樂、寫作、集郵、舞蹈、體育等活動,使情緒得以調適;也可去外地旅游或走親串友,使壞心情在環境的變換中得以好轉。
另外,如果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或不知道自己如何調整心情,可到正規的醫療機構的心理衛生門診咨詢、治療。
(責任編輯:蘇婧)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