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踏入高考志愿填報誤區
就要進入填報志愿的重要時刻了。針對“如何才能走出高考志愿填報的誤區”這一熱門話題,近日,本報記者特摘錄一部分家長和考生的心得,以供參考。
誤區一:盲目從眾,名校情結
聽到什么熱就追捧什么,看什么好就報什么,全然不顧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條件是否適合這個專業,這是每年高考志愿填報時都會出現的情況。不少考生為了進入一所滿意的高校,往往會放棄自己喜愛的專業。
不可否認,名牌大學無論在辦學“硬件”上,還是在辦學“軟件”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如果名牌大學有適合自己的專業,又有能力考上,那么應該鼓勵考生去追求。但是完全從“名牌”出發,不考慮專業因素,則是極不明智的。雖然許多學校可以進行專業調整,但是事實上往往難以達成這一目標。可以想象,就讀熱門專業、上重點高校是成千上萬名考生的夢想,除非有絕對的實力可以保證自己被錄取,不然要和眾多的考生去競爭,無疑會給自己增加很大的心理負擔。
誤區二:機械參照以往錄取分數
有很多考生及家長認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分數線”太有用了,按照往年的數據報就可以了。這個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簡單、機械地照套以往的錄取分數,肯定是不可取的。
所有“分數線”信息完全來自教育部權威統計數據,全面、真實地反映全國普通高校在2007年各專業的招生錄取情況,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它的“全面、真實”同時也給我們在應用上帶來了一些問題。因為“分數線”的數據是每所院校所有的招生錄取的原始數據,其中,包括了各種政策性降分錄取的數據,如自主招生、藝術特長生、體育特長生(高水平運動員)、少數民族考生等特殊情況。因此,我們應在了解以往錄取分數的基礎上,也要分析今年可能產生的情況。
誤區三:熱門專業傾向
許多考生和家長特別重視專業的“前景”,熱門和冷門專業也由此應運而生。其實專業本身無“冷”、“熱”之分,高校的任何專業都是為滿足社會對不同專業人才的需求而設置的:有的是長線專業,比如基礎學科類;有的屬短線專業,比如應用學科類。
一般來說,社會對長線專業人才的需求是持續性的,因此長線專業更具有生命力。但在經濟、社會和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社會對不同專業人才需求的相對數量也是不斷變化的,甚至在一定階段對某方面的人才形成強烈需求。
所謂專業的“熱”與“冷”,正是由社會在一定時期對不同專業人才的需求程度所決定的。因此,專業的“熱”與“冷”,在不同時期是可以轉換的。考生在填報專業志愿時,一定要選擇自己既感興趣又能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專業,不要盲目跟風。
(責任編輯:萬炎軍)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