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習“必讀”的一本書
高考復習的惟一依據是《考試說明》,高考復習的惟一依托是教科書。一手抓《考試說明》,一手抓教科書,兩手一起抓,兩手都要硬,這就是高考復習的基本戰略。那么《高考試題分析》這本書的作用是什么?我們給這本書加了一個注腳:“《考試說明》的說明”。這個稱謂已經叫了十幾年了,因為北京在使用全國卷的若干年里,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年年都編制這套文理版的試題分析專著。經過多年研讀,我們體會到這本《高考試題分析》對于解讀《考試說明》有著很大的指導作用和幫助,“《考試說明》的說明”的稱謂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叫起來了。
《高考試題分析》的前言對這本書的結構、基本內容進行了明確的描述:這本書在命題概述中,對試卷的結構特點和能力要求以及試卷的平均分、難度、標準差、區分度進行了介紹。在試題分析中對每道試題命題立意,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解題思路和該題的難度系數、區分度進行了客觀的描述;闡明了命題所遵循的原則和指導思想,即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意識;注重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發展,考查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
前言特別強調編制出版本書的目的是溝通命題、考試、教學等方面人員的思想,并處理好教學與考試的關系。
《2008版北京卷高考試題分析》有自己的特點,對考生的高考復習有特殊的指導意義,教師如何用這本書指導考生復習?考生怎么用這本書?重點看什么?重點體會什么?談幾點意見供教師、考生參考。
一、認真看答案
2008高考試題分析將九個學科一卷和二卷的每道題都一一做了答案,或叫參考答案,這就給考生回答高考試題提供了一個標準,許多考生草草一看,覺得會答,沒什么,但是如果讓考生動筆回答,又達不到這個水平。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答案或參考答案的“門道”是什么?一是用學科語言、學科術語回答問題,無論是理化生,還是史地政、語數外,回答高考試題必須、只能用學科語言、學科術語,命題專家告誡我們不能用生活語言干擾學科語言。一些考生在考完之后覺得自己答對了,但是沒得分,其重要原因就是學科語言、學科術語不到位。二是語言的層次性、邏輯性一定要把握住,想好了、組織好了再寫,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上下不搭界是得不到分數的。語文的作文、英語的寫作是這樣,文科綜合的答題、簡答題是這樣,理科、綜合的實驗題也是這樣。一定要做到層次清楚,邏輯嚴密、清晰。因此認真看看、認真思考人家的答案,人家是怎么答的,用什么語言,為什么這樣答,不是有人總講提分訣竅嗎?這才是提分訣竅!
二、認真看難度值
試題分析中每道題的最后都給了一個數據:難度值。難度值是什么意思?所謂試題的難度值其實就是試題的容易度值,它是從考生答題得多少分計算出來的。比如一道試題滿分是10分,用加權算法統計參加考試的考生這道題的平均得分,比如是5分,那么這道題的難度值就是0.5。難度值對教師的指導復習、對考生把握試題難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高考試題是由易中難三個檔次的試題構成的,現在的《考試說明》在表述易中難試題比例時是用定性的語言描述的:以中等試題為主。過去的《考試說明》是用定量的語言描述的:易中難試題比例為2:6:2或3:5:2。現在雖然用定性的語言描述,在比例安排原則上還是2:6:2或3:5:2。這就是說中低檔試題占全卷的80%,高考總分750分中有600分是中低檔試題。無論是優秀學生還是一般學生,抓住這600分就抓住了勝利。真正拉開考生分數差距的是中低檔試題——我多次、反復告誡歷屆考生要注意這個問題。北京的調檔分數線有哪一年超過600分?全國有哪一個省哪一年調檔分數線超過600分?沒有,都是在600分以內,這說明拉開考生分數差距的是中低檔試題。如何區分識別易中難試題?看難度值,0.4~0.7之間的試題一般屬于中檔試題,低于0.7的試題比如0.8、0.85屬于容易題,高于0.4的試題一般為難題,比如0.35、0.3的試題都屬于難題。同學在閱讀《高考試題分析》過程中,一科科、一題題,要努力找到高考試題易中難的感覺,在答卷時要努力做到:“慢做容易題求全對,穩做中檔試題一分也不浪費,舍去全不會。”容易題會做要做對;高考閱卷分步賦分,做一步給一步分,因此中檔試題能做幾步就做幾步,能得幾分就得幾分;高考試題不是每一道題都是給每一個考生預備的,有些難題是給考名牌大學的優秀考生預備的,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講,沒有舍去就沒有獲得,這就是“舍去全不會”的基本思想。
反復思考試題的難度,在試題面前找到易中難的感覺,抓住中低檔試題,這是高考的制勝法寶,也是提高分數的所謂“秘訣”。《高考試題分析》還有些數據:標準差、方差、區分度是給老師研究高考試題預備的,考生不必關注。
三、認真看試題考查意圖
在《高考試題分析》中最重要、最精彩、最關鍵的部分是“分析”,有了“試題”,有了“答案”,“分析”是最核心的內容,一定要一字字、一句句邊看邊思考。看一看命題專家在命制這道試題時考查了哪些學科知識點?考查了哪些主干知識?考查了哪些能力?怎么考查的?怎么設問的?考生在閱讀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應當是這樣一個順序:先看試題,想想命題專家在考查什么?考查哪些知識點?考查哪些能力?然后再看“分析”,看看你想的是否正確。高考任何一道試題都是由三個要素構成的:立意、情景、設問。其中立意是核心,也就是考什么?考生在答題過程中要審題,如果在審題過程中能夠準確抓住試題的立意,那么答題就能做到精準、有的放矢。如何提高審題能力?如何抓住試題的立意?反復研讀“分析”,并認真思考,審題能力一定會提高。許多考生始終沒有意識到命題專家在《高考試題分析》中進一步加大了高考命題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試卷是一科科分析的,題目是一道道分析的,從微觀到宏觀命題專家向一線的教師、向一線的考生傳達了許多命題意圖的信息,檢測思想、檢查方向、檢測目標、檢測方法這些高考命題意圖在試題分析中一一詳細闡明。“分析”講的是高考試題背后的信息,現在走向前臺了,使師生一目了然,那么再碰類似的題應該怎么審題、應該怎么思考、應該怎么做答,心里不就有了底了嗎?
還要再給老師多說幾句,高考復習當然要做題,但是要把重點放在題目背后的信息上了,思考的不僅僅是如何解題,重點思考命題專家的意圖,他要考查什么?為什么這樣設問?臺前臺后的信息全把握住了,高考研究也就提升到一個檔次了,教師也就逐步成為高考試題的主人、主宰,不再是高考試題的奴隸了。
四、認真看試題易錯點
在《高考試題分析》中的“分析”一欄中,許多學科在分析試題過程中還特別將今年的考生回答這道題的典型錯誤集中、分類,一一告訴給2009屆考生,而且還告訴考生這些錯誤產生的原因,這些信息對于考生來講太重要了。在“答案”中將正確答案說清楚了,在“分析”中將至錯因子說清楚了,也就是說正反兩面的信息全講清楚了。至錯因子在學生身上體現了知識的漏洞,在教師身上體現了教學的漏洞,因此高考復習中無論是教師還是考生,對于每一道題不但要做到會作答、答得準確,而且還能明白這道題哪兒最容易出錯,出錯原因會是什么?什么叫把握?做到這些就叫有把握了。
五、認真看學科綜述
《高考試題分析》每個學科試題分析前都有一篇綜述,綜述把全卷的命題意圖、檢測方向、目標、方法表述得既清楚又準確,字里行間告訴老師如何指導復習,告訴考生應如何復習,比如外語的寫作,開放性短文應該怎么寫?1、仔細審題;2、發散思維;3、邏輯清晰;4、語言表達清楚。再如許多學科在綜述中描述了“大綱版”高考如何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如語文學科在綜述特別有這樣一段描述:“試題有創新和突破,注意滲透‘高中新課改’精神”,更多學科是分析了本學科試題特點,考生一定要認真領會精神實質。
2009年高考《考試說明》預計在春節前后發行,建議考生在《考試說明》下發后,將這兩本書結合起來,再認真研讀一遍,那么高考成功便是指日可待了。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