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高三男孩被耶魯大學提前錄取 將成克林頓校友
2008-12-22 09:26:11
來源:
半年前,他只身在美國“闖蕩”;現在,他已被耶魯大學提前錄取,且拿到5.3萬美元的全額獎學金,成為河南首例獲得美國“常青藤大學”全額獎學金的中學生。他叫李文博,18歲,是鄭州外國語學校的高三學生。昨天,記者在校園里見到了這名男生。他一身運動裝,看起來陽光,高三學子備戰高考的緊張和壓力在他身上全然不見。
印象:上耶魯是兒時的夢想
被耶魯大學錄取,和美國總統布什、克林頓做校友,是多少學生的夢想。
但李文博很平靜,他說去耶魯上大學,是他兒時的夢想,為此他已奮斗了十年。
除了耶魯大學外,今年他還申請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等另外4所美國名校,耶魯大學提前錄取,其他學校可能要到明年3月份才會有結果。
“能被耶魯大學錄取已很不錯了,要感謝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支持。”李文博說,他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這和他處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系。
他的媽媽是河南一所大學的副教授,爸爸是一私企的銷售部經理,父母不喜歡“干涉”他的生活,注重培養他的獨立意識和個人能力,不惜讓孩子犯錯,在犯錯中認識“真理”。“我喜歡玩電腦游戲,他們不管我,直到我自己意識到是在浪費時間。”
初中在鄭州外國語中學,高中在鄭州外國語學校,兩所學校都是優秀學生云集的地方。
“激烈的競爭環境能鍛煉人、激發人。”李文博說。
他申請耶魯大學,是看重學校的人文學科比較強,注重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選專業是大二時的事兒,現在還沒想好。
執著、勤奮,英語是強項
聰明、勤奮、執著,是鄭州外國語學校教務主任李茂啟對李文博的評價。
他說,李文博能被耶魯大學錄取,以上三個因素缺一不可,他很聰明,成績排在年級前十名。
成績好的同學聽說李文博被耶魯大學錄取了,都后悔自己也應該試一試。
“一名17歲的學生只身在美國學習,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氣。”李茂啟說,李文博對理想的執著是他成功的關鍵。
英語好,特別是口語好,是不少同學對李文博的印象,被耶魯大學錄取也得益于他不錯的英語功底。
他6歲開始學英語,小學5年級就常去英語角,中學每周堅持寫英語周記,每天聽美國廣播。
“不為考試而學英語。”李文博說,盡管抱著這樣的心理,他每次考試的成績反倒不錯。
他建議,學英語要找好門路,尤其要重視口語和寫作,有條件多讀一些英文原著,《傲慢與偏見》、《偉大的蓋茨比》等一些經典著作,好提升詞匯量。
不過,他認為,在美國的一年經歷,讓他的英語有了很大提高。
經歷:初到美國“Today”(今天)聽成“To die”(去死)
2007年7月,也就是李文博高一學期末,他作為交換生被送到美國俄克拉荷馬市的一個偏僻小鎮上“十一年級”。
在美國“留學”的經歷,對他來說是一筆巨大財富,也為他申請耶魯大學提供了方便。
一年的國外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跡。他說話時,常不自覺地冒出一些英文單詞。
“今年5月底,我剛從美國回來時,說話很長時間轉不過來。”李文博說,剛到美國時,口語很好的他也曾遭遇了一個“過渡期”,他說話時別人常會接一句“What”。
和中國一樣,美國各地也都有各自的方言俚語,剛到美國時,還曾鬧了個小笑話。主人告訴他,“今天要去郵局”,“Today”(今天)的發音他聽成了“To die”(去死),嚇出一身冷汗。
做交換生時,李文博表現很活躍,不僅成績是全年級第一,還是學校棒球隊的隊員,下午3點到5點半要參加訓練,參加學校的辯論賽、音樂會,還創辦了文化俱樂部,以各國的文化為主題進行演講,幫社區的市民了解各國文化,有時還為當地的報紙寫稿,介紹自己的經歷。
今年汶川發生地震后,他發動學校學生會的成員為災區捐款,3天時間籌集了700多美元,回國后,他把這些錢捐到了德陽的一所學校。
申請國外大學成績是門檻
李文博成績優秀。
中招時,他以571分被鄭州外國語學校錄取,當時該學校的錄取分數線為551分。他的成績在全年級排在41名。在作為交換生去美國時,他的成績排在年級前十名。
申請國外大學,成績是門檻,但僅成績好并不一定能被錄取,身上還要有其他的“閃光點”。
從美國交流回來,他開始一邊上課一邊為申請美國的大學做準備,參加SAT考試,考托福。
申請國外的大學需要有SAT成績和托福成績、個人陳述、推薦信、面試等一些程序,11月前他提出了申請,目前已收到耶魯大學拋來的“橄欖枝”。
李文博說,在個人陳述里,他敘述了自己從俄克拉荷馬小鎮學到了什么以及在美國辦文化俱樂部的事情。
推薦信是兩位老師寫的,其中一位是他現在學校的教務處主任李茂啟,另一位是他在美國高中時的一位老師。
“美國高中的老師很喜歡我,雖然我不知道他在推薦信中寫了什么,但能肯定他對我的評價不低。”李文博說。
校友面試更像一場聊天
11月末,他接到了耶魯大學的面試通知。考官是耶魯大學的一位校友,他在北京工作。
“國外一些大學有個規矩,就是校友有義務為學校評價學生。”李文博說,他給“考官”在電話里約好面試時間,地點在校友的家里。
“校友”打聽得很詳細,從小時候在河南的經歷以及在美國交流的經歷,聊到美國的大選、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等,一直持續了3個小時,所謂的面試更像一場聊天。
“他似乎對他面前的是個什么樣的人更感興趣,而不是他取得了什么成績。”李文博說。 建議:成績好、英語好的學生可申請“留洋”
據鄭州外國語學校教務主任李茂啟介紹,要申請國外的大學,智商高、成績好是必要條件,17歲一個人在美國也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氣。在美國,李文博常和老師保持聯系,他在美國讀高中的情況,李茂啟很了解。
“他在美國參加辯論賽,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都得了獎。”李茂啟說,申請到國外去上大學,一要學習成績好,二要英語好。
這兩年學校申請到國外上大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今年申請國外大學的有2%~3%,去年有30多名學生。
“學校拓展多渠道培養學生。”李茂啟說,20%的畢業生通過保送,被重點大學提前錄取,另外學生可申請到國外大學就讀,高一時可以到康奈爾大學參加大學預科培訓,高二考托福、SAT,高三申請大學。另外,學校每年有五六個名額,感興趣的學生可申請“交換生”,高一期末后到國外。高三學生還可以直接申請國外佛羅里達大學等。
2006年和今年,學校有兩名學生被美國的但尼森大學錄取,且都拿到了3/4的獎學金。
據了解,學生申請國外大學時,需提供家庭經濟狀況證明,“年收入在6萬美元以下的,都可申請全獎。”
說中美教育差異
關于教育體制:各有千秋
在中美兩個國家間“游走”,李文博體驗了兩種不同風格的教育。
“兩種風格,各有優點。”李文博說,國內的高中教育,能保證學生以學習為中心,對知識的準確性、積累方面要求高,學生往往有扎實的根底。在中國記憶的東西更多一些。
美國的教育,特別是理科教育,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喜歡讓學生從實驗當中發現科學。
一個容納20多人的實驗室,每年要花2萬美元來維持。比如一個高中的化學實驗,將一個試管放在一個儀器上,通過通光率來測液體的濃度。
關于作息:下午3點放學,時間自由支配
從早7點到晚9點、甚至10點學生都坐在教室里埋頭學習的情況在美國根本不存在。
美國的高中生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李文博說,上午8點上課,下午3點放學,中午有40分鐘的午餐時間。
放學后的大把時間全靠自己支配,有人去參加棒球訓練,也有的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學習全都靠自覺。
關于作業:硬性作業少
在美國,高中可以自由選課,甚至可以預修大學的學分,最有意思的是化學、辯論、寫作等課程,其中辯論是“一對一”的林肯道格拉斯模式,很具挑戰性。
在課堂上,老師只起引導作用,組織學生分工、做調查,然后老師積極給評價。課堂的氣氛也很活躍,老師會以“先生”、“女士”稱呼學生,甚至還會開會叫男生“小紳士們”。
在美國,老師留的硬性作業不多,但形式新穎,多是論文、閱讀、設計等形式。其中英語課上,老師布置一篇論文,李文博說他讀《偉大的蓋茨比》后寫了一篇講“社會分層”的論文。論文也會打分,算是成績的一部分。
考試難度不大。SAT考試中數學的難度僅相當于國內初中的水平。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