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 硬走藝考路難上加難
這幾天,南京藝術學院校考正在緊張進行,眾多學子為了躋身這所我省唯一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冒著寒風冷雨趕考。據南藝招生就業處處長王錦屏介紹,截至7日,前來趕考的省內考生已達13000人次。記者采訪發現,雖然大多數考生是有備而來,但也有不少考生是抱著投機心理參加藝考的。專家因此提出忠告:不是真正熱愛藝術的,最好不要走上學藝之路。
盲目考生所有專業全報
今年許多考生的藝術水準有所提高,但勉為其難的考生也有不少。
尚美學院播音主持專業今年招生10人,報名的考生接近200人。主考官孫老師告訴記者,有的考生條件不錯,也是有備而來,考試時穿的一套衣服就價值900多元,還專門花300多元請人化了妝。但有的考生顯然沒有準備,也沒有基礎,在要求脫稿的朗讀自備稿件環節,“拿著稿子讀,還不太流利。”一位來自蘇北的考生,填報影視學院報名表時,像拿著菜單點菜一樣,將表演、播音主持、影視策劃、戲劇文學、導演等5個專業全部挨個填下來。
學藝術并無捷徑可走
“有的考生定位不明確,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不是因為熱愛藝術而來考藝術,而只是把它當作升學的捷徑,臨時學幾天就來應考了。我認為這樣的心態不好。”南藝音樂學院院長、著名作曲家王建元對記者說。
王建元回憶,以前有人放棄上北大清華的機會去學藝術,“那是因為他們對藝術真正熱愛。”他說,“而現在有些學生學藝術的目的太功利,這樣的學生即使考上了也不是好事。學藝術沒有捷徑。如果不愛藝術,缺少這方面的才華,最后換來的是一生痛苦。”
“學藝術其實是高淘汰率的。”王建元說,學藝術的學生真正學以致用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希望培養的學生就業時和專業有一定聯系,“如果畢業后去當秘書,那還不如當初不學藝術。”
“考藝熱”未來5年將降溫
有關人士分析,“藝考熱”的不斷升溫和藝術類院校、藝術類專業的盲目開設不無關系。
30年前,我省音樂類專業學院只有南藝和南師大兩所,現在將近40所。這和“經濟杠桿”的作用不無關系。開設藝術類專業投入不大,有的一門大課可以上百人一起上,也不像理工科專業建實驗室要投入巨資。“但是,低投入產生的效益卻不菲,有的學校,一個學生一學期就收1.2萬元。因此,很多學校四處挖生源,為了招滿人數把專業分降得很低。這無異于‘自殺’,必然形成惡性循環。”
“‘考藝熱’未來5年會明顯降溫。”王建元這樣判斷。他分析,隨著新增人口的減少,不用3年,生源數量就會下降,到時適齡青年考大學會比現在更加容易,就不需要“擠”學藝術這條路。其次,社會其實也不需要那么多“藝術家”。“因此,大約10年左右,江蘇藝術類院校、藝術類專業會減少一半。”
那么,現有藝術類院校如何才能贏得生存之機?王建元認為,藝術類院校不能盲目追求數量擴張,而是要下決心用優質師資來提高辦學水平;同時,要有獨特的個性,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得到社會的信任和認可,才會有立足之地。”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