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學高考狀元排行榜
名次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區 | 狀元人數 |
1 | 廣東實驗中學 | 廣州 | 8 |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 廣州 | 8 | |
3 | 廣州市第二中學 | 廣州 | 5 |
廣州市執信中學 | 廣州 | 5 | |
5 | 汕頭金山中學 | 汕頭 | 4 |
6 | 深圳實驗學校 | 廣州 | 3 |
茂名市第一中學 | 茂名 | 3 | |
8 | 佛山市高明區第一中學 | 佛山 | 2 |
廣雅中學 | 廣州 | 2 | |
惠州市第一中學 | 惠州 | 2 | |
珠海市第一中學 | 珠海 | 2 | |
開平市開僑中學 | 開平 | 2 | |
梅州東山中學 | 梅州 | 2 | |
13 | 東莞中學 | 東莞 | 1 |
廣州鐵路第一中學 | 廣州 | 1 | |
江門市第一中學 | 江門 | 1 | |
廣東揭西棉湖中學 | 揭西縣 | 1 | |
南海市石門中學 | 南海 | 1 | |
汕頭一中 | 汕頭 | 1 | |
韶關市北江中學 | 韶關 | 1 | |
深圳高級中學 | 深圳 | 1 | |
深圳市富源文武學校 | 深圳 | 1 | |
深圳市華茂實驗學校 | 深圳 | 1 | |
深圳市南頭中學 | 深圳 | 1 | |
深圳市深圳中學 | 深圳 | 1 | |
深圳外國語學校 | 深圳 | 1 | |
廣東湛江一中 | 湛江 | 1 | |
湛江第二中學 | 湛江 | 1 | |
湛江第一中學 | 湛江 | 1 | |
肇慶中學 | 肇慶 | 1 |
廣東八年共產生65名高考狀元,狀元人數高居全國第一
云南師范大學青年學者馮用軍指出,開中國近代革命先河的廣東,也得中國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在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也敢于“第一個吃螃蟹”,早在1985年,廣東就開始進行標準化考試試驗,即實行標準分制度,至今已22年有余,因此,作為第一個高考標轉化試點的廣東,無論是其高考改革,還是其高考改革之下的高考狀元,都有自已的特色。即使是2007年廣東宣布取消標準分,恢復原始分,也是引人關注。廣東實行高考標準化改革二十多年,取得了非常豐富的教訓,也形成了中國高考的一大奇觀——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最大的“高考狀元群體”,僅1999-2006年的8年時間,就產生了65名高考狀元,高考狀元數量高居全國第一。
廣東實驗中學和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培養的高考狀元最多,各8人,并列位居“1999-2006廣東高考狀元排行榜”第一名,廣州市第二中學和廣州市執信中學各5人,并列第三,汕頭金山中學4人,列第五,深圳實驗學校和茂名市第一中學各3人,并列第六,佛山市高明區第一中學、廣雅中學、惠州市第一中學、開平市開僑中學、梅州東山中學和珠海市第一中學各2人,并列第八。
廣東高考狀元就讀的中學分布比較廣泛,不像其他省區那樣多集中于省城及其周邊城市,其中廣州地區中學培養的高考狀元最多,共30人,占總數的46.15%,深圳市有9人,位居第二,汕頭市有5人,位居第三。由此可見,經濟文化多重發展比較均衡的地區如廣東,在基礎教育方面也發展較為均衡,相應地高考狀元來源中學分布也較為均衡,這種特征在湖南、山東等省區也有所體現,反之亦然。這些特征在表10.2.2~表10.2.30中得到了正面或反面的印證。
自2002年起“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以衡量高校科學與人才的貢獻能力為評價目標連續5年開展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工作,2007年1月最新發布了《200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 《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由中國校友會網運營總監趙德國、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學術負責人蔡言厚教授、云南師范大學青年學者馮用軍、《大學》雜志執行主編黃天彥和中國校友會網劉明等共同執筆完成,讀者想了解報告全部內容請在中國校友會網等網站下載。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