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考試內容: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導讀】從近年高考命題規律看,本部分內容側重考查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時區和日界線的計算,晨昏圈,太陽高度角,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側重讀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圖幾乎是必考內容。本部分內容從考查的形式上,有兩個規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圖或結合區域地理知識來考查,二是聯系實際,以社會熱點問題或現實生活情景作為試題的素材,或提供隱性信息,綜合考查考生對地球日照圖、經緯網、太陽直射點、晨昏線、季節與時間計算等核心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能力。
【試題舉例】(2008年江蘇卷)
下圖為“公轉軌道相鄰的三大行星相對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此時( )
A.是地球上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黃金季節
B.地球處于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
C.我國從南向北白晝變短,黑夜變長
D.②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2.與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備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之一是( )
A.適宜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分
B.強烈的太陽輻射和充足的水汽
C.復雜的地形和巖石圈
D.強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動
【答案】1.A 2.A
【解析】1.讀圖可以得到以下信息:根據軌道關系,①是火星,②是金星;太陽直射在北半球,北極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北極地區此時是夏季,出現極晝現象,氣溫較高,適合北極科考。此時地球處于公轉軌道的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速度較慢。除了極晝、極夜地區以外,全球從南向北白晝增長,黑夜縮短。距離太陽最近的大行星是水星。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內部因素包括:①適宜的溫度;②大氣層的存在;③液態水。由此可見,答案為A。
【試題舉例】
近年來,人類探索太空熱情高漲,研究的新成果與新進展令人振奮。回答1,2題。
1.2007年4月,美國宇航局發表了太空探測器拍攝到的太陽三維圖像,這是人類首次從三維視角觀測太陽活動。目前,人類對太陽活動的正確認識是( )
A.黑子增多增大時耀斑也增多
B.太陽活動會引發極光、流星雨、磁暴
C.太陽風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
D.光球層到日冕層依次出現黑子、太陽風、耀斑
2.2007年4月,歐洲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一顆有生命跡象的太陽系外行星。該行星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據是( )
A.行星上有巖石與土壤
B.行星上有液態水與適宜的溫度
C.行星的表面比較平坦
D.行星接受來自恒星的輻射能量
【答案】1.A 2.B
【解析】1.本題考查了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太陽活動的標志及影響。太陽活動對氣候、電離層、地球磁場有影響,而對流星沒有影響,所以選項B錯誤;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是黑子與耀斑,所以選項C錯誤;光球層到日冕層依次出現黑子、耀斑、太陽風,所以選項D錯誤;通常,黑子數目最多的地方和時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陽活動出現頻繁的地方和時期,因此選項A正確。
2.本題主要考查生命存在的條件。一般情況下,行星上存在生命的條件是適宜的溫度、必要的液態水、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所以選項B正確。
【試題舉例】
20°W和160°E經線是東、西半球分界線。下圖中甲、丙在晨線上,此時地球位于遠日點附近。回答1~3題。
1.該時刻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在(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東半球 D.西半球
2.對圖中此時甲、乙、丙、丁各地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白晝時間比乙地長
B.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可達90°
C.各地夜長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順序是甲、乙、丙
3.此時,下列各地情況可信的是( )
A.鄭州市(約35°N,114°E)的中學生正在上學路上
B.南京市正處于一年中的高溫季節
C.雅庫茨克(約62°N,130°E)已是白晝
D.澳大利亞某地房屋朝北窗戶陽光射入室內面積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1.BD 2.AC 3.BC
【解析】1.本題考查了地球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度的判讀,地球的運動規律以及地方時的應用能力。由題和圖示知識,因為此時甲、丙在晨線上,并且此時地球位于遠日點附近,這就充分說明了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也就是說甲、丙所在的晨線右側地區是晝半球;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即20°W以東至160°E之間為東半球,160°E以東和20°W之間是西半球;由題意和圖示,丙位于160°E與0°(赤道)的交點處,丙點此時是6點,太陽直射點也就是12點所在的經度位置是在丙點以東90°的地方,即70°W上,而70°W在160°E以東至20°W之間,即在西半球,故正確答案是BD。
2.本題考查了地球的運動規律及其相關知識。由上題的結論,因為此時北半球為夏季,故甲地的晝長大于乙地;甲地在25°N上,而太陽直射北半球的最北界線是23°26′N,因此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不可能達90°;因為此時北半球是夏季,因此北半球是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而南半球是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赤道上是終年晝夜平分,因此乙丙丁三地的夜長是乙>丙>丁;由于甲和丙在晨線上,因此日出時間是相同的,而此時乙還在夜半球,顯然其日出時間要晚些,故AC正確。
3.本題主要考查時間計算、全球氣候的分布規律、地球運動特征以及太陽的移動規律。由上題的分析知道,此時太陽直射點在70°W和23°26′N的交點處,那么此時的北京時間是次日的0:40(因為此時70°W是當日12時,70°W在西五區,而北京時間在東八區,兩者時間相差13小時,即北京時間是次日0時40分左右。)顯然A答案錯誤;因為此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某地房屋朝北,陽光射入室內的面積應該是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也錯誤,即正確答案是BC。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