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試內容:人口與城市
人口與城市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
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
【導讀】人口問題,特別是貧苦人口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而人口問題的考查多以人口為切入點,結合歷史、政治等知識多角度的進行綜合考查。人口與城市的關系問題也是考試的切入點。注意分析人口年齡和性別構成等問題和人口遷移知識,關于人口遷移,結合有關史實,考查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表現及對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等的影響。城市的合理規劃是高考熱點,重點是對城市的總體方案設計。
【試題舉例】(2008年江蘇卷)
下圖為“2000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口遷移示意圖”。人口凈遷入區是指遷入人口數大于遷出人口數的區域;反之,為人口凈遷出區。讀圖回答1,2題。
1.關于我國不同地區人口遷移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西南地區為人口凈遷出區
B.西北地區為人口凈遷出區
C.東南沿海地區為人口主要遷入區
D.東北地區為人口主要遷出區
2.主要因資源開發而引起人口凈遷入的省級行政區有( )
A.山西 B.江蘇 C.新疆 D.黑龍江
【答案】1.AC 2.AC
【解析】1.由圖可知,西南各省中,除了云南人口凈遷入外,其他各省市均為凈遷出,遷出量遠大于遷入量,因而,西南地區是我國的人口凈遷出區。看圖可知,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等是人口的主要遷入地區,C答案正確。
2.讀圖易知,黑龍江為人口凈遷出地區,江蘇人口凈遷入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較快,經濟水平較高,吸引了人口遷入。山西因為煤炭的開采,新疆因油氣資源的開發成為人口凈遷入地區。
【試題舉例】
下表是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江蘇省某市遷入人口年齡及性別統計表”。據此回答1,2題。
1.該市遷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遷移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
C.以青壯年人口為主 D.與該市原有人口年齡構成相似
2.遷入人口對該市的影響有( )
A.緩和了當地就業緊張局面 B.制約了該市的經濟發展
C.增加了該市的被撫養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壓力
【答案】1.BC 2.CD
【解析】本組題以江蘇省某市遷入人口年齡及性別統計表為信息,考查考生對圖表的分析能力。從表中可以看出,人口遷移以青壯年為主。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政治因素等,其中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是主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經濟越發展,人口在地區之間的遷移就越明顯地受經濟條件的制約。遷入人口對城市的影響:緩和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給城市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回答問題時要認真讀表,從表中得出遷入該市的人口以青壯年人口為主,其原因是經濟發展的差異。人口遷入對城市的影響要從正反面方面分析。
【試題舉例】
運用文化環境關系的有關原理,回答問題。
1.物質文化直接受環境條件的制約和影響,非物質文化也被環境打上深深的烙印。填寫表格中文化景觀所屬的文化區名稱以及所受地理環境的影響。
【答案】
【解析】本題考查了我國文化區的分布和地理環境對文化區的影響。那達慕大會是內蒙古高原牧民舉行的盛會,該地地形平坦,畜牧業發達,適合舉行賽馬等活動。潑水節是傣族的節日,與當地濕熱的氣候有關。坎兒井是我國新疆的獨特文化景觀,該地氣候干旱,蒸發旺盛,為了充分利用水源,減少蒸發,就利用坎兒井水灌溉。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