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給高考生支招考數學有應試技巧
選擇題
不順手就要回頭做
做選擇題時,先從簡單計算題下手,待心情平靜下來后,再做概念性的選擇題,有考生常會忽視選擇題,實際上,考生的成敗某種意義上取決于選擇題,記住一句話:兩道選擇題不小于一道大題。做填空題應注意答案的準確性,要注意單位與化簡。如果遇到述說較長和背景較復雜的問題不要緊張,要靜下心思考問題的數學模式,這樣的題一定在考查某個知識點或某種大題題型,如果一時想不出來,可以放一放,先把能拿分的題做了,再回過頭想;考生特別要注意,有些題看起來很熟,就是做得不順手,這樣的題也要先放一下,回過頭做。
做選擇題時還要注意仔細審題,認真分析,合理選擇解題方法,正確推演或判斷,根據具體的題目考查的對象,選擇簡單、靈活的解法。以直接思路為主與間接思路為輔,可靈活運用特殊值法、篩選法、數形結合等常用的解法與技巧。還可挖掘題目背景涉及的知識點,充分分析選項的暗示作用,作出正確的選擇。
考生應當合理安排時間,選擇題的時間安排25~28分鐘(文科28~33分鐘)為宜。
解答題
下筆之前要仔細審題
解答題也有易、中、難題之分,就今年高考而言,第17、18、19題的難度不大,主要考查數列或三角、立體幾何、概率等內容,平面向量與三角結合,也可以是平面向量與數列結合,也可以是數列的前 項和與通項 的關系,立體幾何可以考查用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的基本定理都能解答的問題,概率的背景是應用問題,概率可能是幾種常見的概率(超幾何概率、二項分布等)問題,也可以是由必修內容的古典概型或幾何概型與二項分布結合的題型。第20、21是函數與導數的應用和解析幾何,這兩道題的第1問將比較簡單,后面的問題將比較難,尤其是解析幾何考查圓錐曲線的某種性質的問題比較難。考生應當明白考試的性質,對試卷中哪些是難題,哪些是簡單題,心中要有點數。
有的考生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急于下筆,以致題目的條件與要求都沒有吃透,至于如何從題目中挖掘隱含條件、啟發解題思路就更無從談起,這樣解題出錯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細地審題,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與量,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準解題方向。
填空題
分析所涉及的數學背景
填空題時間安排10~12分鐘時間為宜,盡量不要安排多余時間進行所謂的檢查。做填空題時,可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確定解題的方法, 如果要通過計算、化簡得結果的,必須認真計算和整理,完整、準確寫出結果;填空題也可以用特殊值的方法來檢驗結果的正確性,有些問題表面上是由數的形式表述的,如果能從數形結合上考慮,它可能也有形的表現形式,解填空題特別要有數形結合的思想。有時也要從題目的對立面去思考問題,用遷移的方法把熟悉問題類比到解填空題中。填空題涉及的內容,可能考查某個知識點,有可能考查某種數學思想和解題技巧,也可能考查某種數學模式,做題時一定要分析,題目涉及的數學背景是什么。
提醒
“會做”卻不一定能得分
將解題策略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靠準確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一點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視,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如立體幾何論證中,很多人丟失1/3以上得分,代數論證中“以圖代證”,盡管解題思路正確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圖形語言”準確地轉譯為“文字語言”,得分少得可憐;再如05年理17題三角函數圖像變換,許多考生“心中有數”卻說不清楚,失分者也不在少數。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述,“會做”的題才能“得分”。
近年來考題的順序并不完全是難易的順序,因此在答題時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在某個卡住的題上打“持久戰”,那樣既耗費時間又拿不到分,會做的題又被耽誤了。這幾年,數學試題已從“一題把關”轉為“多題把關”(“把關題”約30分,一般是1~2選擇題,1個填空題,兩個解答題的最后一個小題)。因此解答題都設置了層次分明的“臺階”,入口寬,入手易,但是深入難,解到底難,因此看似容易的題也會有關卡,看似難做的題也有可得分之處。所以考試中看到“容易”題不可掉以輕心。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