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一所私立學校為何“火”起來
2009-02-27 16:26:37
來源:
【育路網溫馨提示您】法國政府對私立學校的態度一直是大力支持、嚴格管理。私立學校為法國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公益服務,成為國家教育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相對更自由的辦學機制,將家長視作“客戶”、對其更負責的準商業操作規則,使私立學校對公立學校構成了有力的競爭。
近年來,法國公立學校不斷遭遇教師罷工、教學紀律渙散、校園暴力加劇等因素的影響,不少生源被私立學校搶走。教育界人士認為,對教育事業來說,有序競爭是一件好事;但對政府而言,當務之急還是扶持公立教育的發展。
巴黎市中心圣拉扎爾火車站附近的倫敦街52號是一幢6層高的老式樓房————“哈特默爾學堂”。學堂因成功教育貴族子弟而享譽巴黎,它有顯赫的校友錄,希拉克總統、作家薩特、剛剛過世的摩納哥大公雷尼埃三世都曾在此就讀。希拉克現在是學堂名譽校長。盡管該校一年學費近4000歐元,來注冊的學生人數還是逐年增加。
校長讓—皮埃爾斯對記者說:“有的家長覺得某些公立學校管理不夠嚴,教學內容散亂,他們想讓孩子受到更傳統、更緊張、質量更有保證的教育。”他自豪地介紹,哈特默爾的小學生家長可以每周跟孩子一起上“大課”,親自檢查學堂教學與孩子的進展,這在其它學校是很少見的。
在法國,歷史悠久、經營成功的私立教育機構并不罕見。據法國教育部統計,截至2003年,法國有各級私立教育機構1萬多所,教師13萬左右,在校學生近200萬,占全國在校學生總數的17%。
不過,像哈特默爾學堂這樣不與政府簽訂任何合同的私立學堂的確是個異數。法國的私立中小學分為“合同外私校”和“合同私校”兩種。不簽合同,則學校作為盈利機構存在,遵守商業性法規,教學方面不受國家監管。其財政、教學和管理完全自理,只需遵守國家法律,無需遵守教育部的教學大綱。
但法國95%的私立中小學還是在嚴格的國家教育體制內,即跟政府簽有合同。一簽合同,私立學校教師的工資也都由國家支付。合同又分“簡單關系”與“協約關系”兩種:前者要求私校在校舍條件、師生比例、教師資格等方面執行與公立學校一致的標準,但在教學方面仍有一定自由度,學校的日常經費主要由收取的學費支撐;后者的日常經費可從地方政府獲得部分資助,前提是實施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接受國家對教學與財務的監控。
當然,法國的國民教育總體上仍在政府的嚴格控制之下:只有公立學校才可頒發獲得國家認可的文憑,私立機構只能頒發學歷證明,但私立學校的學生可參加國家統一考試、獲得國家認可的文憑。因此,能否幫助學生通過國家統一考試、進入名牌精英高校、獲得國家文憑,是衡量私立學校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 法國實行中小學免費義務教育,不收學費的公立學校始終是國民教育的主體。私立學校收費不等,中學平均每年學費四五百歐元,最高可達數千歐元,因此一直被認為是富家子弟的選擇。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生源比例基本是八二分成。
與公立學校相比,私立學校在教師聘任、學生錄取和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自由度更大;也更看重與學生家長的關系、更注重聽取家長的意見、更歡迎家長介入校園生活、公開表達對學校管理的不滿。這一切使私立學校對公立學校構成了有力的競爭。
對此,教育歷史專家列夫爾說,放棄公立學校轉入私立學校的現象已經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私立學校仍有許多富裕家庭的子女,但他們的人數與低收入家庭生源數量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另一個新的現象是,家長特意選擇讓子女在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來回轉換,以便讓孩子體驗多種教學方法。而以前,只有熟悉學校制度的中高級職員和教授,才對孩子的教育采取這種兼收并蓄的態度。更多競爭,從某方面而言,對教育事業是一件好事。
面對私立學校的有力競爭,公立學校叫苦不迭。今年5月,5家公立教育機構協會聯名上書教育部,反對政府給合同內私立學校增加教育財政支持的新法令。公立教育機構及支持者普遍認為,幫助私立學校、幫助富裕家庭子女,這顯然不是政府主持的全民教育事業的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分享“法國一所私立學校為何“火”起來”到: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