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湖北省高考語文試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 羚羊 鄰居 可憐 孤苦伶仃 B. 質(zhì)問 桎桔 幼稚 炙手可熱
C. 喉嚨 籠罩 壟斷 得隴望蜀 D. 樓盤 摟抱 頭顱 光怪陸離
2.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 邊陲 船倉 放空炮 高朋滿座 無心插柳柳成陰
B. 溝通 賦與 唱雙簧 有恃無恐 有緣千里來相會
C. 稼穡 皇歷 跑龍?zhí)?nbsp; 記憶尤新 壺里沒酒難留客
D. 通緝 砂糖 碰釘子 披星戴月 有一利必有一弊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 )
①建設(shè)文明寢室,首先要( )文明寢室的量化指標(biāo),再按指標(biāo)對學(xué)生寢室進行考評。
②在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中,無數(shù)英雄兒女獻出了生命,但中國人民( )、不屈不撓,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③培養(yǎng)公民的法制觀念是一個長期過程,( )從學(xué)生時代就進行法制教育,________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A. 確定 前仆后繼 只有/才 B. 決定 前仆后繼 只要/就
C. 確定 前赴后繼 只有/才 D. 決定 前赴后繼 只要/就
4. 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使用恰當(dāng)?shù)囊豁検?nbsp; ( )
A. 小李新買的房子裝修得十分豪華,鋼絲紗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燈,真是琳瑯滿目。
B. 有缺點錯誤就要及時改正,否則就會養(yǎng)虎遺患,鑄成大錯。
C. 他有便宜從事的職權(quán),地方性和局部性的問題,可以全權(quán)處理。
D. 有志氣的青年在困難面前一定十分沉著,想辦法加以克服,而不會誠惶誠恐,被困難嚇倒。
5. 下列各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 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視和侮辱,便投訴《人間指南》編輯部,要求編輯部幫她伸張正義,編輯部對此十分重視。
B. 老陳嚴肅而誠懇地說:“說實話,那些越是年輕的時候有一腔熱血,到歲數(shù)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認自己老了。”
C. 大李慌忙站起身說:“小米你千萬別再‘李大爺李大爺’這么叫了,我聽著不自在。喲,找你李大爺有什么事……嘿,你瞧,把我也繞進去了。”
D. 三妹拉著葛姐的手說,她老家在偏遠的山區(qū),因為和家里賭氣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著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來。
6. 下列各項中,標(biāo)點符號使用合乎規(guī)范的一項是 ( )
A. 張依朋把自己的煩惱,苦悶,一股腦兒地向王校長傾訴著,說話中間還不停地嘆著氣。
B. 王三勝——沙子龍的大伙計——在土地廟拉開了場子,擺好了家伙。
C. “是誰找我們來鑿墻的?是您老人家吧?先鑿哪面墻呀,是都鑿了哇還是留下一面啊?”
D. 她打掃衛(wèi)生不認真,對待孩子不耐心,買菜報花賬,好吃懶做,等等……真讓人忍無可忍!
二. (12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題。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傳入中國的嗎?
一個爭論已久的話題是:十二音律和七聲音階在中國是獨立發(fā)展自成體系的,還是由西方傳入中國的。所謂十二律,是中國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調(diào),比如用十二個長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個音調(diào)不同的標(biāo)準(zhǔn)音,用以確定樂音的高低,這十二個標(biāo)準(zhǔn)音就叫做十二律,它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音樂的十二個調(diào)。在一首樂曲中,我們一般只使用其中的七個音來構(gòu)成音階,即所謂七聲音階。公元1780年,傳教士錢德明發(fā)表了一篇論文,認為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發(fā)明的七聲音階是從中國抄襲的。錢德明的觀點,當(dāng)即遭到了歐洲學(xué)者的排斥。法國人沙宛在1898年說,中國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紀(jì)由亞歷山大東征軍傳入的。
1962年,李約瑟在他的書中說,音律的知識起源于古巴比倫,然后向東西兩個方向傳播,向東傳入了古中國,向西傳入了古希臘。在沒有考古證據(jù)的情況下,人們仿佛默認了這樣一個說法。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編鐘,這個有關(guān)音律起源的爭論,又一次喧囂開來。因為曾侯乙的雙音編鐘(即在一個鐘上可以敲出兩個構(gòu)成三度諧和關(guān)系的樂音,這是要有成熟的音樂理論與精湛的制作工藝作為支持的),證實了在公元前5世紀(jì),中國的音律知識,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古希臘,這種在短期內(nèi)所不可能達到的成就,使人們開始懷疑音律從古巴比倫傳入的可能性。有意思的是,我們可以把兩個文明古國中音律方面的成就做一番比較。
從古巴比倫的蘇米爾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豎琴與琴師彈撥的圖刻。這些文化遺物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很明顯當(dāng)時的弦樂已經(jīng)有相當(dāng)?shù)陌l(fā)展。而多數(shù)科技史家認為,和諧音律的認識,最可能源于弦樂。在同時期的中國出現(xiàn)的樂器有笛、陶鐘和陶塤。商代出土的樂器種類開始增多了,但沒有弦樂器的出現(xiàn)。最早的弦樂器,出土于曾侯乙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這些很先進的弦樂器,不是短時期內(nèi)能形成的,也就是說中國弦樂器的起源,可能會更早,而源于商代的那些有多種發(fā)音的樂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測量與分析的。李純一先生曾對商代不同地區(qū)的塤、編磬和編鐘做了系統(tǒng)的研究,結(jié)論是,那時可能已具備了標(biāo)準(zhǔn)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樂體系。
古代中國的音律和天文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十二律是和十二個月對應(yīng)的。在公元前14世紀(jì)的中國,有關(guān)閏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統(tǒng),商代天文學(xué)家已經(jīng)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個月并設(shè)置閏月來協(xié)調(diào)月相與季節(jié)的關(guān)系。在公元前6世紀(jì)以前,中國已經(jīng)發(fā)明了十九年七閏制,并有系統(tǒng)地進行應(yīng)用。而古巴比倫人掌握十九年七閏的規(guī)律是在公元前5世紀(jì),比中國整整晚了一個世紀(jì)。這從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國從古巴比倫學(xué)習(xí)十二律音樂體系的說法。
另外,中國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為4組,每組7宿,分別與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青紅白黑四種顏色,以及龍烏龜蛇幾種動物形象相配,稱作四象或四律、四宮。曾侯乙衣服箱上的二十八個宿名,順時針圍繞著一個斗字,這個斗字代表著北斗七星。在西方,古巴比倫平面球形圖的出現(xiàn)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1900年潘切斯教授利用大英博物館收集的一些殘片復(fù)原了平面球形星圖。人們對照古巴比倫平面星圖和中國的二十八宿,并沒有一個直接相對應(yīng)的含義,由此可以顯示,古中國的天文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是獨立生成的,這對十二音律及七聲音階的起源,有一個值得啟發(fā)的參照。
7. 七音十二律長期以來被默認為是西方創(chuàng)建的。下列對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理解準(zhǔn)確的一項是 ( )
A. 西方學(xué)者始終認為音律的知識起源于西方,故而極力排斥傳教士錢德明提出的古希臘七聲音階是從中國抄襲的觀點。
B. 法國人沙宛認為中國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紀(jì)由亞歷山大東征軍傳入的。
C. 李約瑟認為音律的知識起源于古巴比倫,向東傳入了古中國,向西傳入了古希臘。
D. 從古巴比倫的蘇米爾出土的陶片圖刻上可以明顯看出來當(dāng)時的弦樂已有相當(dāng)?shù)陌l(fā)展,而中國缺乏考古的直接證據(jù)。
8. 原文以對中國古代樂器的研究為依據(jù),傾向于否定七音十二律是從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下列表述不屬于原文推論依據(jù)的一項是 ( )
A. 與古巴比倫音樂文物所屬年代同時期的中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樂器有笛、陶鐘和陶塤。
B. 曾侯乙雙音編鐘證實中國的音律知識遠遠超過同時期的古希臘,這是短時期內(nèi)不可能達到的成就。
C. 從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弦樂器都很先進,說明中國弦樂器的起源應(yīng)該更早。
D. 李純一先生對商代多種樂器的系統(tǒng)研究表明,那時中國可能已有了十二律的音樂體系。
9. 下列對“古代中國的音律和天文知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中國古代對十二音律和十二月相的認識大體上是對應(yīng)的。
B. 中國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為四組,每組七宿,這與七聲音階的構(gòu)成并非巧合。
C. 中國古代對音律的認識其實是應(yīng)用了商代就有的對閏月的認識。
D. 中國古代天文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是獨立生成的,與之相應(yīng)的七音十二律音樂體系也不大可能是傳自西方的。
10. 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曾侯乙編鐘的出土,使有關(guān)音律起源的爭論有了新的依據(jù)。
B. 對曾侯乙編鐘的研究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世紀(jì),中國在音律方面的成就處于世界前列。
C. 中國發(fā)明十九年七閏制比古巴比倫人早了一個世紀(jì),因此中國對音律的認識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倫。
D. 對古中國和古巴比倫音律成就的比較,說明其對音律的認識可能是各自獨立發(fā)展、自成體系的。
三. (12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武 技 蒲松齡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xué)。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cè)或溔硕ⅰI中υ唬骸翱梢印W蛹缺M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支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教日,僧辭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yīng)者。李在側(cè),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較手足,愿拜下風(fēng)。”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師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歸,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復(fù)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何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1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 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輕視
D. 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 適:到……去
12. 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13.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shù)技藝不精的一組是 ( )
①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 ②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藝頗精,意得甚 ④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⑤僧笑,命李試其技 ⑥方頏頑間,尼即遽止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14.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 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把他踢出一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 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fēng)趣;李超敏而好學(xué),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 本文善于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憨和尚與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guān)于“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 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shù)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xiàn)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第Ⅱ卷(共108分)
注意事項:
第Ⅱ卷共4頁,用0.5毫米黑色的簽字筆或黑色墨水鋼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四. (8分)
15. 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3分)
譯文:
(2)眾相顧,迄無應(yīng)者。(2分)
譯文:
(3)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3分)
譯文:
16. 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灞橋送別王昭君出塞和親時,有下
面一段曲詞。閱讀這段曲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糇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螀①;泣寒螀,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寒蟬。
(1)有人贊賞《漢宮秋》的詞曲“寫景寫情,當(dāng)行出色”。這段曲詞描寫了漢元帝所見、所想的哪兩種情景?表現(xiàn)了漢元帝什么樣的感情?(4分)
答:
(2)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試簡析它們各有怎樣的藝術(shù)效果。(2分)
答:
17. 補寫出下列一段話中空缺的部分。(4分)
古代詩詞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 ),(1)送我至剡溪”;王維《 》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姜夔《揚州慢》中的“二十四橋仍在,( ),( )”。
五. (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
土 地 韓少功
吃著自己種出來的瓜菜,覺得它們每一樣都有來歷,每一樣都有故事。什么時候下的種,什么時候發(fā)的芽,什么時候開的花……往事歷歷在目。
蟲子差點吃掉了新芽,曾讓你著急。一場大雨及時解除了旱情,曾讓你欣喜。轉(zhuǎn)眼間,幾個瓜突然膨脹好幾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綠葉深處,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亂家規(guī),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讓你驚詫莫名。
有時候,瓜藤長袖飄飛,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緣著一根電線桿攀向高高藍天,在太陽或月亮那里開花結(jié)果,讓你搬來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興嘆。你看見一條彎彎的絲瓜掛在電線上,像電信局懸下來一個野外的話筒;剛才是誰在這里通話而且是與誰通話?或者說這么多電話筒從瓜藤下來,從土地里拋撒出來,一心想告知我們遠古的秘密卻從來無人接聽?
你想像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長,真正側(cè)耳去聽,它們就屏住呼吸一聲不響了。你想像枝葉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擠眉弄眼,猛回頭看,它們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經(jīng)若無其事了。你從不敢手指瓜果。怕它們真像鄰居老吳伯說的那樣一指就謝,怕它們害羞和膽怯于是氣呼呼地不再合作。總之,它們有表情的,有語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來到餐桌上,進入你的口腔,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這幾乎不是吃飯,而是游子歸家,是你與你自己久別后的團聚,也是你與土地一次交流的結(jié)束。
你會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場里買來的那些瓜菜,干凈、整齊而且陌生,就像兌換它們的鈔票一樣陌生。它們也是瓜菜,但它們對于享用者來說是一些沒有過程的結(jié)果,就像沒有愛情的婚姻,沒有學(xué)習(xí)的畢業(yè),于是能塞飽你的肚子卻不能進入你的大腦,無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蕩蕩。難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識瓜菜了,雞蛋似乎是冰箱生出來的,白菜似乎是超級市場里長出來的,看見松樹就說是“圣誕樹”,看見鴨子就說是“唐老鴨”。在一個工業(yè)和商品化的時代,人們正在越來越遠離土地上的過程。這真是讓人遺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鋼鐵和水泥,更不能吃鈔票,而只能通過植物和動物構(gòu)成的食品,只能通過土地上的種植與養(yǎng)殖,與大自然進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換。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農(nóng)業(yè)的意義,是人們在任何時候只能以土地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與文明,也指種植和養(yǎng)殖,顯示出農(nóng)業(yè)在往日文化與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時候的人其實比我們洞明。總有一天,在工業(yè)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蕩之處,人們終究會猛醒過來,終究會明白綠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類culture又一次偉大的蘇醒。
18. 根據(jù)原文,概括“土地”兩層含義的要點,每點不超過8個字。(4分)
答:(1)
(2)
19. “在一個工業(yè)化和商品化的時代,人們正在越來越遠離土地上的過程。”從全文看,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內(nèi)涵?(不超過40個字)(4分)
答:
20. 試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種敘述人稱?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21. 從全文看,下列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 作品描寫那彎彎的絲瓜像“電話筒”一樣,“一心想告知我們遠古的秘密卻從來無人接聽”,這主要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代文明遠離土地的憂慮。
B. “這幾乎不是吃飯,而是游子歸家,是你與你自己久別后的團聚,也是你與土地一次交流的結(jié)束。”這句話主要表達了作者享受自己勞動果實的一種幸福感。
C. 所謂都市里的孩子“看見松樹就說是‘圣誕樹’,看見鴨子就說是‘唐老鴨’”,主要表達了對西方文化影響的一種焦慮。
D. “那時候的人其實比我們洞明。”這主要是說古人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能夠使他們比我們更直接、更真切地體悟到自然對人類生存的根本意義。
E. 作者從自己種菜的小題材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大主題,這充分顯示了散文“以小見大”的文體特征。
六. (12分)
22. 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間用語的邏輯照應(yīng),把它們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只填序號)(3分)
①窗子和門的根本分別,決不僅僅是有沒有人進來出去。
②我們都知道,門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時也可作為進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說里幽會的情人就喜歡爬窗子。
④譬如從賞春一事來看,我們不妨這樣說: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
⑤當(dāng)然,門是造了讓人出進的。
答: 。
23. 仔細觀察右面這幅漫畫,按要求作答。(4分)
(1)簡要說明你對漫畫的內(nèi)涵的理解。(2分)
答:
(2)為漫畫擬定一個標(biāo)題。(不超過10個字)
注意:不能以“無題”為題。(2分)
答:
24. 湖北省旅游局即將組團赴香港宣傳湖北。請結(jié)合湖北人文、地理特點,為該團擬寫一則推介湖北旅游資源的廣告詞。內(nèi)容中應(yīng)包含三峽、武當(dāng)山和黃鶴樓。(不超過40個字)(5分)
答:
七. (60分)
25.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共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則文字,論述了詩人觀察和表現(xiàn)宇宙人生的態(tài)度和方法。其實,這則文字所含的思想,對我們?yōu)槲摹⑻幨隆⒆鋈艘约坝^賞自然、認識社會,都有啟發(fā)。
請根據(jù)你對這則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biāo)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參考答案
一. (18分,每小題3分)
1. B 2. D 3. A 4. C 5. C 6. B
二. (12分,每小題3分)
7. D 8. A 9. C 10. C
三. (12分),每小題3分)
11. A 12. B 13. D 14. C
四. (18分)
15. (8分)(1)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3分)
(2)大家互相看著,最終沒有應(yīng)戰(zhàn)的人。(2分)
(3)李超開始不說,尼僧一再追問,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訴她。(3分)
16. (6分)(1)曠遠悲涼的深秋塞外景況;凄清陰冷的秋夜王宮景象。
感嘆昭君遠去塞外的艱辛,傷心離別;想像獨自返回王宮的凄涼,痛感孤獨。(4分)
(2)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和韻律美的完美結(jié)合。頂真:具有回環(huán)跌宕的旋律美,表現(xiàn)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jié)百轉(zhuǎn)的愁緒。(2分)
17. (4分)(1)湖月照我影 (2)山居秋暝 (3)李清照 (4)波心蕩,冷月無聲
五. (18分)
18. (4分)(1)生命的根基;(2)文化的源泉(或精神的家園)。
19. (4分)(1)與自然的生命交流越來越少;(2)勞動創(chuàng)造的精神愉悅越來越少。
20. (6分)(1)第二人稱。既自由、靈活,又具有真切感、親切感。(3分)
(2)擬人(或比擬或比喻)。既形象生動,又充滿感情。(3分)
21. (4分)B C
六. (12分)
22. (3分)②⑤③①④
23. (4分)(1)大樹以自己的高大蔭庇小樹,反而妨礙了小樹的成長。作者借此諷喻了當(dāng)今社會中因過度呵護溺愛而導(dǎo)致的弊端。
(2)(略)
24. (5分)(略)
七. (60分)
25. (60分)(略)
(責(zé)任編輯:吳艾)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zhǔn)。
- 1空乘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2高鐵乘務(wù)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3影視后期制作查看招生院校
- 4酒店管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5護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6UI設(shè)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7飛機維修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8學(xué)前教育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9視覺傳達設(shè)計查看招生院校
- 10動漫動畫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高考就業(yè)率最高的十大專業(yè)排行
分享“2005年湖北省高考語文試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