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圍剿 僥幸 角色 矯枉過正
B.拂拭 嗜好 卜筮 恃才傲物
C.絢爛 殉職 徇私 瘦骨嶙峋
D.賓客 嬪妃 瀕危 五彩繽紛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辨別 籌碼 顛簸 秣馬厲兵
B.忽略 題詞 肄業 優哉游哉
C.聯手 召喚 惆悵 屈意逢迎
D.伏法 寂寥 任性 對薄公堂
3.依次填入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國家有關部門的_______結果表明,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運行一年,廢液、廢氣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國家標準。
②事發當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間未認真履行看管職責_______離崗,外出吃飯,造成在押人員脫逃。
③像孩童第一次睜開眼睛看見陽光,作者目光是那樣驚喜,_______著飽滿的生氣。
A.監測 私自 充斥 B.監控 擅自 充斥
C.監測 擅自 充溢 D.監控 私自 充溢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既然提升中國公民旅游素質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綠色旅游”這種注重修正行為習慣的休閑方式,又怎能等閑視之?
B.被動挨打的尷尬,疲于奔命的險境,猝不及防的驚喜,絕處逢生的狂歡,讓上海申花在中超聯賽首場就經歷了“最長的一天”。
C.英國的一項科學研究顯示,播放一些古典音樂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關于這個問題,無論伊朗還是美國,其媒體報道都與美國官方、軍方的表態自相矛盾。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說實話,當時對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沒抱太大的希望,因為那時經常在該報發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濟南慘案紀念鐘于4月28日凌晨從廣州運抵濟南,至此,濟南慘案紀念園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將開門迎客。
C.每周四發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兩天里就被揮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連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費都提前預支了。
D.“五一”期間,植物園在“百花展”喜淚游園活動中將展出郁金香、牡丹、連翹等花卉,并舉辦民族舞蹈表演和荷蘭風車展。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龍城”還是“盧城”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傳誦千古的《出塞》,抒發了王昌齡追昔撫今的感慨。一般認為,詩中的“飛將”指西漢名將李廣,他長期戍守北部邊境,以勇敢善戰著稱,匈奴呼之為飛將軍,一聽到他的名字就畏懼、驚退。那么,詩中的“龍城”又指何處呢?
歷來唐詩集多作“但使龍城飛將在”。清朝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也持此說,認為“唐人邊塞詩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麗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處的“龍城飛將”,“乃合用衛青、李廣事。指揚威敵境之名將,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詩中用‘龍城’字,亦有泛指邊關要隘者。”就是說,“龍城”不過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體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詩選》,將“龍城”改為“盧城”。為何做此改動呢?閻若璩《潛邱札記》作了解釋:“李廣為北平太守,匈奴號曰飛將軍,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盧龍縣。唐時有盧龍府、盧龍軍。”所以龍城就是右北平,應為盧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寫的《唐詩選》即取此說,將“但使龍城飛將在”改作“但使盧城飛將在”,認為盧城即現今河北盧龍。但是,無論漢朝還是唐朝,右北平從來就沒有稱過盧城,只有《漢書·西域傳》中有一個無雷國,其國王“治盧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顯然,此盧城不是右北平。況且,《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記載的那次威震敵膽的龍城大捷是衛青指揮的,并未提及與李廣有關。
清朝孫洙《唐詩三百首》引《晉書·張軌傳》的記載: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龍行,故曰龍城”。據此說,“龍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肅武威。
張際在《“龍城”考》中則認為,據《史記》《漢書》等多處記載,龍城是匈奴祭祀龍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內統稱為“龍城”。漢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譯,分別寫成“龍城”“籠城”“龍庭”,“龍城”可能是音近而誤訛為“盧城”,兩詞實為同義。西漢初年,匈奴連年犯境,漢朝無力抵御,直到漢武帝時,國力強盛起來,才命衛青、霍去病等實施反擊。元光六年的龍城一戰,首戰告捷,一掃漢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奮了軍心民心。龍城之戰成為漢朝軍民心目中揚威敵境、雪恥大勝的象征。李廣是屢建戰功、威震敵膽的英雄,是漢家大將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齡將大捷的象征――龍城,冠于西漢名將的象征――李廣頭上,將衛青和李廣的業績糅合在詩中,表達殺敵制勝、揚威敵境的意思。
王昌齡取“龍城”一詞,還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麗,選用了他,使詩句達到了音、義、色具佳的境地。
6.《唐詩選》不取“龍城”而用“盧城”,以下不屬于其依據的一項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詩選》中將“龍城”改為“盧城”。
B.李廣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為北平郡,治所盧龍縣就是“龍城”。
C.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編寫者們認為,“盧城”就是今河北盧龍。
D.漢代史籍采用音譯,“龍城”與“盧城”音近而生誤訛,兩詞實為同義。
7.從體會“但使龍城飛將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項是
A.唐人邊塞詩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麗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詩中用“龍城”字,亦有泛指邊關要隘者。
C.“龍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肅武陵。
D.將衛青和李廣的業績糅合在詩中,表達殺敵制勝、揚威敵境的意思。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沈德潛認為,“龍城飛將”是把衛青的事跡加到了李廣身上,不能過于拘泥。
B.無論漢朝還是唐朝,從來就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被稱為“盧城”。
C.張際認為,龍城是匈奴祭祀龍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點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內統稱為“龍城”
D.王昌齡用“龍城”一詞,除著眼于詩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麗,也是出于詩歌音律的需要。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王戎,字濬沖,瑯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視日不眩,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燦燦,如巖下電。”年六、七歲,于宣武場觀戲,猛獸在檻中虓①吼震地,眾皆奔走,戎獨立不動,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閣上見而奇之。又嘗與群兒嬉于道側,見李樹多實,等輩競趣之,戎獨不往。或問其故,戎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與渾為友。戎年十五,隨渾在郎舍。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過視戎,良久然后出。謂渾曰:“濬沖清賞,非卿倫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談。”及渾卒于涼州,故吏膊②贈數百萬,戎辭而不受,由是顯名。戎嘗與阮籍飲,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無恨色。戎異之,他日問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勝公榮,不可不與飲;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惟公榮可不與飲。”戎每與籍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戎笑曰:“卿輩意亦復易敗耳!
鐘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戎曰:“道家有言,‘為而不恃’,非成功難,保之難也。”及會敗,議者以為知言。
征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布五十端,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然議者尤之。帝謂朝臣曰:“戎之為行,豈懷私茍得,正當不欲為異耳!”帝雖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
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以母憂去職。性至孝,不拘禮制,飲酒食肉,或觀弈棋,而容貌毀悴,杖然后起。時和嶠亦居父喪,以禮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毀不逾于戎。帝謂劉毅曰:“和嶠毀頓過禮,使人憂之。”毅曰:“嶠雖寢苫食粥,乃
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謂死孝,陛下當先憂之。”戎先有吐疾,居喪增甚。帝遣醫療之,并賜藥物,又斷賓客。永興二年,薨于郟縣,時年七十二。
(節選自《晉書·王戎傳》)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膊(fù),贈送財物助人治喪。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明帝于閣上見而奇之 奇:認為……奇異
B.籍每適渾,俄頃輒去 適:往,到
C.若減公榮,則不敢不共飲 減: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 坐:犯罪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王戎聰明睿智的一組是
①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
②戎獨立不動,神色自若
③等輩競趣之,戎獨不往
④故吏賻贈數百萬,戎辭而不受
⑤及會敗,議者以為知言
⑥戎在職雖無殊能,而庶績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戎小時候視力極佳,看太陽時眼睛不花,裴楷看見后稱先贊說:“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電光。”
B.阮籍與王渾、王戎俱為好友。阮籍每次拜訪王渾,時間都很短暫,但與王戎交談的時間卻很長,主要是阮籍認為王戎比王渾清逸可賞。
C.王戎不拘禮法,在母親去世后仍然飲酒吃肉,經常下棋娛樂,以致容貌憔悴,拄著拐杖才能站起來。
D.和嶠在服喪期間,用禮法約束自己,吃飯限量,皇帝認為和嶠哀傷過度,并為此擔憂,但劉毅認為王戎比和嶠更讓人感到憂慮。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共10分)
(1)戎異之,他日問籍曰:“彼何如人也?”
(2)鐘會伐蜀,過與戎別,問計將安出。
(3)帝雖以是言釋之,然為清慎者所鄙,由是損名。
14.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
出關①
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 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 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èi),旌旗。
(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
(2)“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個小題)(6分)
(1)子曰:“見賢思齊焉,____________。”(《論語·里仁》)
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難。(白居易《琵琶行》)
(2)仰觀宇宙之大,___________ ,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蘭亭集序》)
___________,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3)漁舟唱晚,___________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___________,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
(4)一水護田將綠繞,___________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___________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五、(12分)
16.把下列句子組成意思完整、前后銜接、語序最恰當的一段話。(只寫句子序號)(3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詩文中尋個消遣處。
②王維的鄉思亦有畫意,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從古至今,鄉愁是詩人的惆悵。
④沒有什么再像鄉愁一樣令我悲傷,這么美麗的文字,這么傷感的情懷,只有詩人才能表達。
⑤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序號:____________
17.今年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學校開展了保護文化遺產的宣傳活動。如果你是該校的志愿者,發現游客在景區文物上刻字留言,你將如何勸阻?請針對以下不同對象,各寫一句話。要求:語言得體,有說服力,每句不超過30字。(4分)
(1)對同齡人:____________
(2)對年長者:____________
18.下列圖表是對我國少兒電視節目有關情況的抽樣抽查結果。請仔細閱讀,用簡明語言完成后面的題目。(5分)
(1)由此表得出結論:
(2)針對結論提出建議:
六、本題為選做題,考生必須從所給(一)(二)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不能全選。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18分)
燈火的溫情
葉延濱
不知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么一段經歷,在記憶中留下一段對黑暗很深的、難以忘懷的感觸,我把這種感觸叫做:“荒野無燈。”小時候怕黑,怕一個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與神怪故事相連的響動。這種恐懼不是對黑暗本身,而是對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長大了,常走夜路,在鄉間,一次又一次地強化了我對黑暗的印象。天地渾然與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無星無月,有時飄灑一些無端的雨絲,黑影幢幢,或是濃云或是山影或是樹陰,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開,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攏,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這時候,我往往疾走如飛,目光朝著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盞燈像螢火飛進心田,猛地點燃溫暖全身的火——一種熱愛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總會經常穿行于荒野無燈的境界,如火車會鉆進漆黑的隧洞。當列車在長長的隧洞中穿行時,雖然身處險境,但作為乘車人,我們處之泰然,泰然是因為一種信任感和依賴感。是的,我們處于這個鬧哄哄的世界,常常身處黑暗而不驚,有時來自一種盲目依賴和盲目信任。因為無知,反而坦然地生活于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著自己。
孤絕是一種人生境界,它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獨行夜路所帶給我們的刺激。有時候我身處鬧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兩旁是紅紅綠綠的彩燈,而我卻如處荒野,心里刮著凄冷的風。誰都可能產生這種體驗,你明明被這個世界緊緊摟著,然而內心卻感到自己是無人理睬的棄兒。不僅在鬧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會有這種孤絕感。那些熟悉的臉一下子變得陌生了,沒有一張嘴對你說真話,沒有一雙眼睛使你感到溫暖,無靠無助的感覺緊緊攫住你的心,從環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無燈”。乞助和尋求憐憫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脫方法,可惜這種解脫是以出賣或出讓尊嚴與自信為代價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難以擺脫的黑暗,它對每個人都同樣嚴酷。這種黑暗也許是一個大時代的國家民族的浩劫,個人只分擔了其中的一份;這種黑暗也許只是個人命運中的小插曲,諸如失戀、被誣、疾病等等,
對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瑣事。然而每個人在通過這段黑暗時所產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脫的方式也會各異。
說到這里,我可以認為人是有靈魂的,因為我們平素看不到的內心世界,在這個時候往往會顯眼,會左右我們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詩,應該是孤絕心境的最美描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在此絕滅之境,能心平氣和地垂釣,是一種境界,能夠不與人為伍的獨釣又是一種境界,而能在絕滅孤獨之中釣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師講課總說這是詩人失意心態的寫照。其實,人難免不失意,失意時不失人格,不失風骨,不失高潔,才可獨居寒冷的江峽中,成為高天銀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會如何呢?我曾問自己。我說,我不如他,我不會怕冷,卻會怕這荒野沒有一盞喚我歸去的燈……
(文章有刪改)
19.作者在文章開頭詳細敘述了自己走鄉間夜路的經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20.第一、三段都出現了“荒野無燈”,請分別指出它們在文中的具體含義。(4分)
21.作者最后說:“我不會怕冷,卻會怕這荒野沒有一盞喚我歸去的燈……”你怎樣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22.作者說人在孤絕的環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尋求憐憫等方式來解脫自己。你怎樣看等這種人生態度?假若你處在這樣的環境又會如何?請聯系全文談談你的看法。(5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18分)
夢碎雅典
楊明 馬小林
奧蒂又輸了,這次依然輸給了“壞運氣”。
這位37歲的牙買加老將具備奪取世界女子百米冠軍的實力已達17年之久,但好運卻從未降臨到她的頭上。當奧蒂今晚閃著淚花走出第六屆世界田徑錦標賽賽場時,她追求了一生的夢想化作了一場噩夢。
奧蒂已經贏得過一次百米冠軍。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女子田徑選手能在37歲“高齡”依然在世界賽場上奔跑;也沒有任何一個世界名將比奧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這次大賽前,她以10秒96的成績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國的奧運冠軍德弗斯和世界冠軍托倫斯因故不能參加本屆的百米賽,這給了奧蒂一次絕好、也是最后一次競爭世界“短跑女皇”的機會。
經過三輪出色的表現,奧蒂最終站到了決賽起路線前,觀眾送給她的激勵掌聲超過了所有其他選手。她太珍惜這次機會了,這將是她人生最關鍵的一次搏擊,就像劍手要畢其功力于一擊。
奧蒂蹲下了,全場靜默著。發令員舉起手臂。反常的兩聲槍響表明有人搶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來,惟獨奧蒂沒有聽出是犯規的槍聲。這對于比賽經驗最豐富的她來說,真是不可思議。
起跑通常不好的奧蒂這次“啟動”完美之極。她像旋風般掠過跑道,人們驚呆了。夜色中,孤獨的奧蒂如黑色的閃電射向終點,轉瞬之間,她已經跑過80米!
在全場的驚呼聲中奧蒂停下來,她意識到發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時,全場再次靜默得反常。在這片靜默之中,奧蒂轉身,面無表情地朝起點慢慢地一步一步走著……
奧蒂,為什么總是不幸的奧蒂!人們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錦標賽百米決賽中,奧蒂和美國的德弗斯幾乎同時撞線,成績均為10秒82。但是,國際田聯通過錄像將金牌判給了對手。站在銀牌領獎臺上,奧蒂的那雙淚眼給世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歷史居然驚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奧運會百米決賽上,奧蒂又一次在同樣的情形下輸給了德弗斯,又一次成為無可奈何的“伴娘”,讓世界唏噓不已。
去年底,奧蒂曾經決定退役。捧著一大堆銀牌和銅牌,心懷不甘的她宣布改當時裝設計師。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體育愛好者都將深深的敬意,獻給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軍的“女皇”。
現在,奧蒂那兩條修長的腿沉重地走著,分明是一步一個坎坷,一步一個艱辛,那條跑道濃縮了她20多年的運動生涯和一個未能如愿的夢。數萬觀眾以靜默表示著他們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奧蒂沒有沮喪,沒有發脾氣。她的臉上是堅毅的神情。
起點前,奧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畢生的氣力去拼搏,但結局是大家可以預料的(僅獲第七名)。
奧蒂以永不向厄運低頭的勇氣證明了什么是奧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軍夢雖然沒有實現,但在世人的心中,奧蒂何嘗不英雄!
(新華社雅典1997年8月3日電)
19.文章開頭兩段屬于新聞文體基本構成中的哪個部分?請結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20.文章用較長篇幅介紹了奧蒂參加比賽的背景材料,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21.怎樣理解“在這片靜默之中,奧蒂轉身,面無表情地朝起點慢慢地一步一步走著……”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5分)
22.作者在文章結尾說:“她的世界百米冠軍夢雖然沒有實現,但在世人的心中,奧蒂何嘗不英雄!”請結合奧林匹克精神,談談你的認識。(5分)
七、(60分)
23.請以“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選文體,且文體特征鮮明。
參考答案
第Ⅰ卷
一、1.B 2.A 3.C 4.A 5.D
二、6.D 7.C 8.D
三、9.D 10.D 11.B 12.C
第Ⅱ卷
四、
13.(1)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問阮籍說:“他是什么樣的人?”
(2)鐘會討伐蜀國,路過時與王戎告別,問有何計策。
(3)皇帝雖然用這樣的話解釋此事,然而王戎被清廉謹慎的人鄙視,因此損害了名聲。
14.(1)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后面抒情作了鋪墊。“將軍”兩句缺乏形象感,并且與全詩思鄉的情感內容不相稱。(2)①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②“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的情感。
15.(1)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間關鶯語花底滑。(2)俯察品類之盛,滄海月明珠有淚。(3)響窮彭蠡之濱,萬里悲秋常作客。(4)兩山排闥送青來,烽火揚州路。
五、
16.③①⑤②④
17.(空)
18.(1)動畫節目收視成為少兒節目主流;動畫片來源,日本一家獨大。(2)(空)
六、
(一)
19.從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起,行文自然,為下文談人生的孤絕境界作了鋪墊。
20.第一個是指記憶中留下的對野外黑暗很深的難以忘懷的感觸。第二個是指身居鬧市與朋友之中卻感到無靠無助的心境。
21.在作者看來,人生路上的孤絕(困難和艱苦)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溫暖,沒有自我救贖的靈魂。這表達了作者對人間真情和溫暖的渴望與向往,對人生信念和人格尊嚴的呼喚與堅守。
22.這都不是積極的做法。身處逆境,至少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能在心中點一盞溫情的燈,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風骨,勇于進取。
(二)
19.屬于導語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聞的要點,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調,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20.可以讓讀者全方位了解這位體壇老將的“壞運氣”,更深刻理解奧蒂渴望圓夢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奧蒂不屈服于命運的性格特征,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21.觀眾以靜默的方式表示他們深深的同情。奧蒂一步一個坎坷,一步一個艱辛,她回到的不只是決賽跑道的起點,也是夢想的起點。
22.“重要的是參與,不是勝利”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奧蒂的“悲劇命運”令人嘆息,但她屢敗屢戰、不向厄運低頭的堅毅與執著,完美地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失敗者未必不是英雄,奧蒂雖敗猶榮。
七、23.(略)
(責任編輯:珍妮花公主)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