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浙江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兩部分。第Ⅰ卷l至4頁,第Ⅱ卷5至8頁,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填寫在答題卡上。考生要認真核對答題卡上粘貼的條形碼的“準考證號、姓名、考試科目”與考生本人準考證號、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答案無效。
3.考試結束,監考員將試題卷、答題卡一并收回。
第1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A.孤獨,蕩滌(D.í)人的矯飾和浮躁;孤獨,詮釋人的淳樸和淡泊;孤獨,凝聚人的內涵和睿智;孤獨.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
B.利害攸關而實話實說,連遇強手而毫不怯懦,檢點省(shěng)察而幡然知恥,路見不平而拔刀相助:這就是勇敢。
C.傅雷先生恥于蠅利蝸名之爭,奮而辭職,閉門譯述,翻譯藝術日臻(zhēn)完美,終以卷帙浩繁的譯著,享譽學界。
D.《古文觀止》是由康熙年間兩位名不見經傳的選家所編,他們披沙撿金,遴選了二百多篇瑯瑯(lǎng)上口、百讀不厭的佳作。
2.依次填人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面對“兩會”代表、委員的依法,有的官員雖然還不能圓滿答復,但都表現出虛心接受、認真反思的態度。
②在5月4日結束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杭州市有關部門與中國動畫學會簽訂了合作,準備共同培養動漫人才,開發動漫資源。
③距離同濟大學校慶還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將啟程,前往上海參加慶典,共賀母校百年華誕。
A.質對 協議 不日 B.質對 協約 翌日
C.質詢 協約 翌日 D.質詢 協議 不日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句是
A.我國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學語文排斥在必修課之外,而近年來,外國留學生報考HSK(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的人數大幅度上升,真可謂“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B.求學期間,他春風得意,事事順心.沒料到踏人社會后,幾樁生意下來,就被騙得血本無歸,于是他總是感嘆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C.同學們,考人大學僅僅是一個新的起點,讓我們志存高遠,學海無涯苦作舟,在老師們的推波助瀾下,直掛云帆濟滄梅!
D.等我趕到賽場,乒乓球賽已經結束,遇見小李,我忙打聽戰績,他說:“我們幾個本來就是‘馬尾巴串豆腐’,碰到強手,當然是‘孔夫子搬家’了!”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我國正在實施公民旅游素質提升工程,在又一個“黃金周”到來之際,每位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應該意識到自己是祖國的“形象大使”。
B.隨著科技的發展,一種新型手機已經問世,它使用了太陽能電池,具有指紋識別功能,能耗較低,有光即可充電。
C.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的主題是“和諧之旅”,它向世界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內致力于構建和諧杜會,對外努力建設和平繁榮的美好世界。
D.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看,國民閱讀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對比閱讀率較高的國家可以發現,主要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5.下列對聯,最適合祝賀老師70歲壽辰的一聯是
A.碧桃獻歲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獲壽延年 B.為學有宗古稀成慶 誨人無倦恩重及門
C.樂道安貧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澤猶存 D.執掌教壇垂七十載 栽培桃李滿三千株
6.下面是學生默寫的古詩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屈原《離騷》)
②漸黃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
B.①夙興夜寐,靡室勞矣。(《詩經·氓》)
②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C.①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司馬遷《屈原列傳》)
②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李憑箜篌引))
D.①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膝王閣序》)
②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孤煙衰草凝綠。(王安石《桂枝香》)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lO題。
從樂器的角度看,聲音好當然是第一位的。但關鍵是,怎樣的琵琶聲音才算好呢?這就像問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實在是個用語言和文字難以表述的問題。不過辦法總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來,可以用間接、側面的,最現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盤”。然而,即便是專業琵琶界,有誰真聽到過珍珠落在玉盤里的聲音呢?再說,就算有人真聽到過,多半也會失望的,因為“珠落玉盤”所發出的壓根就不是“樂音”。那么為什么一千多年來,人們不但認可而且還無數次地引用這句話呢?我想它至少說出了琵琶在發音上的三個要點:顆粒狀的發音形態;彈撥樂器而具有某些打擊樂器的發音效果;聲音上要具備珠和玉的美學品質。
我國歷來把“珠”和“玉”視為“珍寶”,或者說它們是中國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圓體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圓體,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謂“物以稀為貴”。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圓體的珠就越珍貴,稱為“走盤珠”,其可貴即在渾圓與飽滿。而“玉”則致密、細膩,是一種“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握在手里還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感,這里“溫”“潤”“澤”都帶有三點水,這使人聯想起悅耳的“樂音”有“水靈靈”的特性。其實珠也是一種美石——珍珠貝的“結石”,它與玉都有一種光彩,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細察則“絢爛之極”,即所謂東方人的含蓄之美。說“在聲音上要具備珠與玉的美學品質”,具體地也是笨拙地說,就是聲音要具有圓潤、飽滿、結實、細膩、有分量、有光澤、水靈靈等性質。把一類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類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說把一種感官對象的性質移到另一種感官對象上去,這在修辭學上叫“通感”或“移覺”。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來稱呼和形容聲音。事實上作為聽覺對象的聲音,并不具有空間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視覺對象和味覺對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質,之所以這樣來稱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盤”來描述琵琶的聲音,淺層是“比喻”以“擬聲”,深層是“通感”以“會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時也在演奏上為琵琶的基本音質作了“指歸”——“珠玉之美”。這話也許反過來說更有力,在中國的民族樂器中,其發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實,單從制作上來要求好的琵琶聲音,歷來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體的標準的,那就是行話所說的:“尖”,指高音區的發音明亮;“堂”,指低音區的發音洪亮;“松”,指按彈時發音靈敏,余音強而長;“脆”,指發音清脆;“爆”,指發音堅實而有分量。但由于這五條標準由來已久,可見它們是針對“絲弦琵琶”而言的,因為“鋼弦琵琶”只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40多年的事。中國傳統的琵琶音樂,文曲講究余韻,武曲注重聲勢。因絲弦張力小的緣故,也許在“余韻”和“聲勢”方面往往會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從字面上看有點矯枉過正的五項標準,尤其是那個“尖”字,越來越難以使人認可,故已有人把它改為“亮”了。但對鋼弦琵琶而言,這五條標準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過了頭。所以能把“尖、堂、松、脆、爆”這五條標準結合“珠玉之美”這一條來綜合考察,對怎樣的琵琶聲音才算好的理解,應該是有裨益的。
7.下面各項陳述中,最能說明“通感”特征的一項是
A.彈撥樂器而具有某些打擊樂器的發音效果。
B.玉使人聯想起悅耳的“樂音”有“水靈靈”的特性。
C.珠與玉的光彩,有著東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國民族樂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8.下面對“珠落玉盤”用來形窖琵琶聲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圓體的天成之物,玉是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細察則“絢爛之極”。
C.人們把空間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視覺對象和味覺對象轉移到琵琶聲上。
D.淺層是“比喻”以“擬聲”,深層是“通感”以“會意”。
9.文章開頭說難以正面、直接回咎什么樣的瑟琶聲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叉說歷來有正面、直接而具體的標準,下面對此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起到先抑后揚的作用,從而強調“五字標準”的長赴。
B.起到以退為進的作用,從而強調“五字標準”的缺陷。
C.起到正反對比的作用,能夠說明。五字標準”的優點。
D.起到前后比較的作用,能夠說明“五字標準“的局限。
10.根據全文內容,下面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A.如果從“樂音“的角度考慮,以“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琵琶聲并不合適。
B.渾圓之珠,溫潤之玉,光彩絢爛,給人以美感,成為中國人“美的理想”。
C.中國傳統的琵琶音樂,文曲講究余韻,武曲注重聲勢,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與絲弦琵琶相比,鋼弦琵琶發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長,聲勢更大。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題。
王定國①詩集敘 (宋)蘇軾
太史公論《詩》,以為“《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以余觀之,是特識變風、變雅耳,烏睹《詩》之正乎?昔先王之澤衰,然后變風發乎情,雖衰而未竭,是以猶止于禮義,以為賢于無所止者而已。若夫發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詩豈可同日而語哉!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
今定國以余故得罪,貶海上三年,一子死貶所,一子死于家,定國亦病幾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而定國歸至江西,以其嶺外所作詩數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其言與志得道行者無異。幽憂憤嘆之作,蓋亦有之矣,特恐死嶺外,而天子之恩不及報,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國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廢卷而嘆,自恨其人之淺也。
又念昔日定國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詩幾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國與顏復長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余亦置酒黃樓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無此樂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復作詩,又以病止酒,閉門不出。門外數步即大江,經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農夫也。而定國詩益工,飲酒不衰,所至窮山水之勝,不以厄窮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國者,不獨其詩也。
【注]①王定國:北宋文人,名鞏,工詩。受蘇軾“鳥臺詩案”的株連,被貶嶺南。②眊眊:昏亂,糊涂。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
B.自飯期人之淺也 期:看待。
C.畏其敏 畏:擔憂。
D.飲酒不衰 衰:減退。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然后變風發乎情 B.定國且不我怨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D.眊眊焉真一老農夫也
梅以曲為美 置杯焉則膠
13.以下幾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王定國豁達或灑脫的一組是
①雖衰而未竭,是以猶止于禮義
②以其嶺外所作詩數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嶺外,而天手之恩不及報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國與顏復長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飲酒,乘月而歸
⑥所至翱翔徜樣,窮山水之勝,不以厄窮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 ②⑤⑥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開篇引用司馬遷對《國風》《小雅》的評論,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國詩作繼承了《詩經》、杜詩以來一脈相承的“發于性止于忠孝”的傳統。
B.作者在評論王定國詩歌時,稱贊他的“清平豐融”之作,認為有“治世之音”;對他的“幽憂憤嘆之作”則略有微詞,“廢卷而嘆”。
C.本文善用對比,突出了王定國的心志氣度。如他的貶謫遭際與其忠君情懷對比,“我”對他的揣測與其寬闊胸懷對比。
D.本文先議后敘,敘事中夾有描寫,議論時飽含情感,從而避免了敘事冗沓、說理枯燥之弊;辭簡義豐,文氣流轉,文情酣暢。
第Ⅱ卷(共108分)
四、(17分}
15.(8分)
(1)把文盲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5分)
①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3分)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2分)
(2)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短句。(3分)
夫 明 六 經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書 縱 不 能 增 益德 行 敦 厲 風 俗 猶 為 一 藝 得 以 自 資 父兄 不 可 常 依 鄉 國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離 無 人 庇 蔭 當 自 求 諸 身 耳 《顏氏家訓·勉學》
16.閱讀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問題。(6分)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月圓 (金)吳激①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后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 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中呂]山坡羊·燕子 (元)趙善慶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②,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③,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注]①北宋亡后,吳激被迫仕金。在一農宴喜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
(1)這三篇作品均通過的意象,表達了深沉的之感。(2分)
(2)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手法及語言特色。(4分)
17.下面摘自中學生習作的句子都有文學常識的錯誤,請指出并改正。(3分)
(1)宋初著名詞人溫庭筠對詞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其《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表現了一個女子的孤獨剛心情。
錯誤: 改正:
(2)最近讀了茅盾的長篇小說《林家鋪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買辦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明爭暗斗。
錯誤: 改正:
(3)在眾多外國作家中,我特別喜歡英國作家薩繆爾·貝克特,她創作的《墻上的斑點》是其第一篇意識流小說。
錯誤: 改正:
五、(18分l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
泰山之恩 蔡家園
關于泰山的來歷,《述異記》中有這樣一段記栽:“昔,盤古之死也,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為草木。秦漢聞俗說:盤古頭為東岳,腹為中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也就是說,泰山乃是盤古氏頭部化成,因而也就成為五岳之首。
自泰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禪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臨泰山,祈求山神
賜福,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劉徹還留下一連串感嘆:“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臭。”歷代的文人墨客對于泰山更是充滿了景仰。李白的“憑崖攬八極,目盡長空閑”,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小”,都是極言泰山之雄偉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為一個巍峨博大的文化符號,更是一個亙古而來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許是一種因緣,在登山的過程中,漫天大霧籠罩不散,就像那化不開的思睹,一直纏繞著我。
從紅門到中天門一段,薄霧在風中婷婷裊裊,若輕紗纏繞于古松脖際,如輕煙出岫于山谷巖隙,為山色平添許多妖嬈。更有鷓鴣唱和,濕風潤面,真是無比清爽。過了中天門,霧氣突然變得沉重了,簡易雨披上的積水愈來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邊影影幢幢的古樹,只有不遠處巖巖疊疊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勁古樸的石刻。至于遠處的山峰,則全部迷失于蒼茫的霧中,我只能對著游覽圖上的提示,來想像它們的風采了。那霧中的樓臺,因霧氣輕薄得恰到好處,虛實變幻,頓生雅韻。而泰山的霧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壓得人幾乎抬不動睫毛。那險峻無比的十八盤,在我而言只是喘氣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記得照片上的十八盤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藍天蒼山下讓人望之凜然。可是現在,無論是抬頭仰視還是回首來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過十來級臺階,絲毫感覺不到它的氣勢。原來,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實也沒有分別。如障的濃霧掩蓋了這一切,讓我只能在想像中獲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霧更是濃得黏手,四五步開外就看不見人影了。摸到瞻魯臺邊,睜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見。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見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緒卻如霧一般彌散開來。
數千年來,泰山已經不僅僅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地理學意義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國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從一路上的對聯和石刻可見一斑:“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獨宗”、“五岳獨尊”。其實,泰山海拔不過1545來,在中國的名山大川中并不顯高。它的風景確有獨到之處。但也未必比得上“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但是,那種目空一切、惟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氣質卻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樹和每一片巖石,讓你無時無刻不感覺到幾絲壓抑、幾縷輕狂。這種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種鎖閉心態。圣人說“登泰山而小天下”,與其說夸贊的是一種闊大胸懷,不如說它是坐井觀天;俗話說“有眼不識泰山”,與其說推崇的是權威,不如說它流露的是一種卑怯意識。正如那濃霧封鎖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積淀的太多東西也鎖閉了它的靈性與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贏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歸結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觀念;而其后人們對泰山的崇拜,則與民族的思堆模式有著根本的聯系。一座泰山,象征看一個民族的文化,也象征著一個民族的命運!
站在無字碑前,我請人拍了一張照片。盡管迷霧重重,畫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個紀念。泰山上有數以千計的名碑名刻,或記封禪盛況.或抒豪情壯志,或詠奇瑰風光,惟有此碑不著一字,卻給人無窮遐思。無字其實就是有字,這些字是活的精靈,鐫刻在歷史前行的每一個瞬間。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開放的,更是無邊的……
站在霧中的泰山上,四顧茫然,我看不清來路,更找不到去路……
(本文略有刪改)
18.從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樣的“鎖閉心態”,請從兩個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過2個字)(2分)
(1)口口 (2)口口
19.作者為什么說“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為一個巍峨博大的文化符號”?請從文中找出“早已成為”的依據。(4分)
20.分析文中畫線部分的語言表達技巧。(5分)
21.聯系全文,就“我看不清來路,更找不到去路”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7分)
六、(13分)
22針對下面反方的說法,寫一個反問句,把正方的話補充完整。(4分)
反方:如果美是客觀存在的,那么請問:詩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難道和你是一樣的嗎?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觀存在的,那么,請問:
23.下面是一份虛擬的稿件處理單,請你在終審意見欄寫上不予發表的理由。(不超過80字)(6分)
稿件處理單
題名 | 一個平淡故事的懸念 | 文體 | 小說 | ||
作者姓名 | 王某 | 職業 | 作家 | 通訊地址 | 北京 |
一審意見 | 這篇十說雖然寫得一般,但作者王萊是著名作家,對提高我刊的知名度和發行量極為有利。建議作為重點稿件刊發。
責任編輯:張x x
x年x月x日 | ||||
二審意見 | 此稿從質量看不像著名作某王某所寫,而且據了解.近兩個月王某一直在美國,不可能從北京寄稿,作者不留詳細地址,顯然是另一個王某。不過張編輯的意見也有一定道理。是否刊發,請王主編酌定。
編輯部主任:李x x
×年x月x日 | ||||
終審意見 |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執行主編:王x x
x年x月x日 | ||||
24.閱讀下面一則寓言,寫出寓意。(3分)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積極修煉,終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為食物奔波,還要防備天敵。蝴蝶很懷念曾經是莊周的日子。
七、(60分)
2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還記得你的童年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麗的夢想、單純的快樂似乎在一步步離我們遠去。
蒼茫的叢林間,瑪雅文化湮沒了;絲綢古道上,高昌古國消逝了。人類在消逝中進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悵惘,也有“誰道人生無再少”的曠達……
讀了上面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行走在消逝中”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以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不少于800個字。⑤不得抄襲。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題3分)
1.A 2.D 3.D 4.A 5.B 6.C
二、(12分.每小題3分)
7.B 8.C 9.D 10.C
三、(12分.每小題3分)
11.C.12.B 13.D. 14.B
四、(17分)
15.(8分)
(1)①難道不是因為他赫沛流離忍饑受寒,終身不被重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
②我猜測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寫信給他。
(2)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
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
16.(6分)
(1)燕子興亡
(2)①劉詩今昔對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體現了詠史詩的特色。②吳詞剪裁唐人詩句抒亡國隱痛,
溫婉悲涼,凸顯婉約詞的正宗風韻。③趙曲以議論作結,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17.(3分)
(1)宋初晚唐(答唐、唐朝、唐代也可)
(2)林家鋪子子夜
(3)薩繆爾·貝克特弗吉尼亞·伍爾夫(答伍爾夫也對,伍也可寫成吳,夫也可寫成芙。)
五、(18分)
18.(2分)
(1)自大(答自夸、自狂、輕狂或狹隘等均可)(2)卑怯(答自卑也可)
19.(4分)
①《述異記》中早有關于泰山來歷的記載。⑦歷代君王登臨泰山封禪。@歷代文人墨客對泰山充滿景仰。(②答先后有72位君王登臨泰山祈福也可)
20.(5分)
①通過排比、對比、夸張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霧氣的濃重,表達了作者對濃霧籠罩泰山的遺憾之情。②通過疊字的使用,突出了霧中古樹、山石的特點。
21.(7分)
①照應前文,表現泰山之霧濃密;遞進句式的運用,表達出思想探索的艱難。②既是實寫,也是虛寫,虛實結合,令人回味。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進而對民族文化、民族命運作更深層的思考。
六、(13分)
22.(4分)
示例:埃及人贊美的金字塔,難道在中國人眼里就不美嗎?
23.(6分)
示例:質量是立刊之本,必須維護我刊的聲譽。此稿質量一般,不能刊發。現在社會上存在投機取巧惡意炒作的現象,此風不可長!
24.(3分)
示例:沒得到的總比已有的好,擁有了又懷念失去的。
25.(60分)作文
(責任編輯:珍妮花公主)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