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網,提供查院校、選專業、填志愿,高考擇校路線規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08年高考歷史復習須注意的十個問題

2008-04-30 12:25:51 來源:騰訊教育

一、史學范式問題

史學范式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范型和模式,它是史學觀點、史學范疇和史學方法等的有機集合體。我國史學研究的范式已從單一走向多元,由傳統單一的階級斗爭范式,發展為階級斗爭范式、文明史范式、整體史范式和現代化范式等四種史學范式。整體史范式認為,人類歷史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的過程。現代化范式認為1500年以來的人類歷史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演進的歷史,主要包括經濟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和社會生活的現代化。文明史認為人類從本質上看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構成。(如四川卷第19—22題就是以整體史范式設計出國際組織作用題;第39題也是以整體史范式設計出近代以來世界科技中心和經濟中心轉移題。第37題第3小題就是以現代化范式設計出甲午戰爭后至五四運動前中國近代化步伐及其影響題。)但在上述四種范式中,由于文明史范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包容吸納整體史范式和現代化范式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將歷史上的文明與促進“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現實生活相聯系。因此人們日益重視從人類文明演進的視角來研究歷史,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即文明史范式。同時,文明史范式對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影響也最大,必修課歷史(Ⅰ)、歷史(Ⅱ )、歷史(Ⅲ),實際是分別講述政治文明史、物質文明史、精神文明史。而選修課的六個模塊主要是文明史某些內容的深化和展開,這樣的課程體系決定了文明史必然成為高考歷史試題的首選內容。綜觀2006年全國高考文綜歷史試題全國卷,整卷的題目大多可以從文明史的視角去認識和把握,既考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還考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既考中華文明史,又考中西文明的互相影響,涉及的內容很廣。文明史范式已成為文綜測試歷史命題專家們采用的一種主導范式。2006年全國卷Ⅰ卷第37題就是從文明角度出發考查中國文化的發展變化,以中華文明史為主題突出表現了文明間的交流與碰撞,發展創新,從而彰顯了要發展就要具有開放與吸收的理念。第39 題“近代中國經濟”也是以中西文明的碰撞為主線。2006年四川高考試題命題人之一馮一下在總結文科綜合歷史試題時認為:全套試題對文明史范式的重視不夠則限制了創新的力度。從而說明2007年四川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將以文明史范式為切入點。因此在2007年復習迎考時應注意以文明史范式構建專題進行復習,并不斷引導學生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重新解讀歷史知識,教師也應注重按文明史范式選擇和設計練習題。教師以文明史范式構建專題時可以參照高中歷史新課程體系。新課程體系全部是以“專題”的形式呈現歷史教學內容。

(附:史學范式對高考歷史試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新范式提供新主題;新范式的基本概念為試題提出關鍵詞。如傳承、交流、融合是文明史范式的基本概念;工業化、民主化、法制化、城市化等是現代化范式的基本概念。交往、聯系、全球化、集團化是整體史范式的基本概念;新范式提供新材料;新范式指導正確解答新問題。

中學歷史課程已被定位為必修課、基礎課和人文素養課。作為基礎課,中學歷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基礎歷史知識,進行基本的能力訓練,奠定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不會也不應命制偏題、難題和怪題。作為人文素養課,新的中學歷史課程重視人類文明的發展,力圖讓學生了解人類創造的重要的文明成果,以此充實自己的頭腦,成為素質較高的文明人。)

二、王朝之間的變遷即歷史上的過渡時期 (社會轉型時期)

(2007年四川卷第37題,就是以社會轉型為切入點,考查春秋戰國、隋唐、民國前后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與變革。)

注重王朝之間的交替和變化,注重前后知識的比較,探究原因、影響。在方法上可以文明史范式(主要為三個部分:政治文明史、物質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為主進行思考。

1、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的變化。

(1)經濟:春秋鐵器、牛耕開始使用,戰國推廣;奴隸制經濟逐漸瓦解,戰國封建經濟發展;土地國有制向土地私有制過渡。

(2)政治:分封制瓦解,郡縣制出現;奴隸主貴族逐漸喪失政權,新興地主階級通過變法逐漸確立其統治。

(3)文化:孔子、老子代表的是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戰國的百家爭鳴大多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代表小生產者利益的墨家的產生從根本上說也是封建經濟發展的產物。

通過對比得出其階段特征是奴隸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確立。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的變化;經濟制度、政治制度、軍事制度、民族關系等各方面的變化。

(1)社會經濟:北方經濟經歷反復地破壞與恢復,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從而為經濟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礎。

(2)經濟制度:均田制、租調制的出現。

(3)政治制度:察舉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的科舉制。士族制度發展并達到頂峰。

(4)軍事制度:府兵制的出現。

(5)民族關系:出現中國古代史上的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為隋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責任編輯:王曉冬)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高考低分擇校動態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国产精品久久久 | 日韩女同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无碼国产精品一区 | 色婷婷AⅤ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 色资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