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09年考研政治鄧論部分真題解析(三)

來源: 時間:2009-04-17 14:34:03
 37.材料1:

  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平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3倍多,我國經濟總量上升為世界第四。

  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提高到21737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位。

  外匯儲備從長期沒有達到10億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萬億美元左右,成為世界上擁有外匯儲備比較多的國家。

  從1978年到2007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實際增長6.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則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400多萬。

——摘自胡錦濤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2: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的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比較根本的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摘自中共十七大報告

  (1)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體制進行了哪些改革創新才帶來了上述變化(5分)

  (2)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制的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5分)

  答案要點:

  (1)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為開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圍繞經濟管理體制、經濟運行機制和經濟調控方式分別在農村和城市兩個路徑上展開。

  (一)農村改革

  從1979年開始,農村改革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改革的重點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理順農民與集體的關系。第二步改革的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理順農民與國家的關系。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下,中國農村經濟出現了全面發展的新局面。

  (一)城市改革

  1.增強企業活力,深化企業改革

  ①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啟動

  1986年國務院作出《關于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規定》的出臺是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步驟,對于進一步簡政放權,改善企業外部條件,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促進企業內部機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②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舉行。全會指出了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③“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提出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舉行。全會通過的文件提出,實現“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2.所有制結構改革:以公有制為主體,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改革開放30年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完善的過程。1982年,確認了個體經濟的合法地位,提出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1997年,黨的十五大將非公有制經濟納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框架內,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肯定。

  3.分配制度改革

  1978年以來,中國在分配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①1978年到1987年,這一階段在分配理論上主要是恢復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

  ②1987年黨的十三大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召開前,這一階段在分配理論上主要是進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方式的探索。強調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多種分配方式為補充。

  ③1992年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這一階段在分配理論上主要是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分配方式。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提出不斷完善分配結構,既要堅持效率優先,又要兼顧公平。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后,在分配理論上主要是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明確界定以及指出了如何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兩個注重”原則。

  4.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體系

  搞活消費品市場,建立生產資料市場,發展資金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信息市場等各種市場,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進行價格改革,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

  5.除了上述幾個重要的改革創新外,我國在投資體制、外貿體制、金融體制和財稅體制等方面,進行了配套改革,既推動微觀經濟機制的轉換,又提高了宏觀調控能力,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①鄧小平理論回答的基本問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這個根本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

  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問題是“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集中起來就是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③科學發展觀回答的基本問題是“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解析:本題是分析題中典型的綜合類試題。第一問,主要以改革開放為切入點,內容橫跨大綱第五章、第六章,涉及到多個知識點,分別是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和基本內涵;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第六章第二節四個知識點;第六章第三節三個知識點。要回答好這一問關鍵要了解經濟體制的含義以及包含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題中材料顯然包含農村改革和城鎮改革兩個方面。因此,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即可。

  第二問主要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考生如果能夠回答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含的內容,再回答它們要解決的問題并不難。另外,此題的第二問是2008年試題多項選擇題第29題改編的。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17

2009.04

2009年考研政治鄧論部分試題解析(二)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制、公平主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

17

2009.04

2009年考研政治鄧論部分真題解析(一)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 )。
A.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
B.以人為本
C.統籌兼顧
D.全面協調發展

......

17

2009.04

2009年考研政治毛概部分真題解析(三)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過按事物的性質不同,矛盾的性質也就不同。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同舊社會的矛盾,例......

17

2009.04

2009年考研政治毛概部分真題解析(二)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中國革命從此煥然一新。從此中國革命有了(......

17

2009.04

2009年考研政治毛概部分真題解析(一)

1925年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指出,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
A......

17

2009.04

2009年考研政治馬哲部分真題解析(三)

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質的顯現。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事物內在的穩定的必然的......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另类色妞网欧美吧 |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 尤物在线国产91 |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 亚洲色资源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