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張“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之外,什么也沒有”的觀點,屬于()。
A.否認人的意識存在的自然唯物主義
B.主張世界統一于物質的辯證唯物主義
C.否認時間與空間存在性的唯心主義
D.把人的意識理解成某種特殊的“精細物質”的機械唯物主義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物質的存在形式。
題干引文出自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列寧指出:“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之外,什么也沒有,而運動著的物質只有在空間和時間之內才能運動”。列寧的前半句話,回答了世界的本質或本原的問題。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物質的種種表現形態,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這就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19世紀德國的一些自然科學家,他們承認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努力將當時的自然科學的比較新成就庸俗化,把意識直接歸納為物質或理解成具有某種特殊的“精細物質”,被恩格斯稱之為庸俗唯物主義觀點;列寧則把他們稱之為不自覺的、自發的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者。
本題中的C項具有較大的干擾性。許多考生可能會認為,“世界上除了物質之外,不是還有精神嗎?”或認為“時空是物質的存在形式,題干只講運動著的物質,而不講物質運動總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中進行的,離開空間和時間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這不就是否認空間、時間的客觀實在性的唯心主義嗎?”從而誤把C項作為備選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2.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必然導致:()。
A.不可知論的錯誤
B.形而上學的錯誤
C.機械唯物論的錯誤
D.唯心主義的錯誤
3.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設想無運動的物質的觀點是:()。
A.唯心主義觀點
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C.相對主義觀點
D.不可知論觀點
4.馬赫主義者畢爾生認為,“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這一命題是:()。
A.樸素唯物主義者的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C.客觀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D.機械唯物主義者的觀點
[命題分析] 這三題考查的知識點是: 在物質和運動的關系上,各學派的分歧。
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關系,表現在:
(1)物質離不開運動。物質都是運動著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是一切物質形態的存在方式。物質也只有在它的運動中才能被人們所認識,“運動著的物體的性質是從運動的形式中得出來的”。設想有不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征(第3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本質上是不運動的,即使有運動變化,也只是位置的移動和數量的增減,沒有質變;一切運動都是外力推動的結果。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2)運動也離不開物質。因為物質是運動的主體、承擔者,是一切運動和發展的實在基礎。唯心主義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主體(第2題),認為運動是精神的特性。主觀唯心主義把運動看成是人的思想、表象和感覺等主觀意識的運動。英國畢爾生說:“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第4題),法國的柏格森則聲稱:“事物和狀態不過是我們的心靈所采取的一種觀點,事物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動作”。這些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思想。客觀唯心主義把運動看作是“絕對精神”、“天命”、“理”、“道”之類的所謂客觀精神的運動。如中國哲學家朱熹認為,是“總天地萬物之理”的“太極”的動靜變化產生了事物的運動;黑格爾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存在和運動,都是先在的“絕對觀念”發展到一定階段外化的結果和表現。人的心理活動誠然屬于精神活動,但它是以人的生理活動為物質基礎的,脫離人的生理活動的純粹的心理活動或精神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2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4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5.對黑格爾“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的評價正確的是()。
A.他抹殺自然、歷史、精神的世界的多樣性
B.他意識到世界都是處在一個運動、變化、發展的狀態中
C.他忽視自然、歷史和精神世界的差異性
D.這是典型的形而上學的觀點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運動的絕對性。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對黑格爾辯證法的偉大功績做出了肯定的評價:“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即把它描寫為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轉變和發展過程中,并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在黑格爾看來,“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因此無論自然的、歷史的或精神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過程,正是矛盾引起了世界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但是,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由于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立場,在他那里辯證運動的真正主體并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而只是一種神秘的“絕對精神”,他所說的自然界和歷史,都不過是絕對精神的外化或異在,因而他所說的運動也僅僅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
列寧曾指出:“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之外,什么也沒有”。這說明運動是普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無論是客觀的自然界還是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都是一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選項。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