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聯系與系統
  [分析]"/>
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哲三

來源: 時間:2009-05-12 10:12:18
 世界的聯系、發展及其規律 
  1.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聯系與系統
  [分析] 唯物辯證法是關于普遍聯系的科學,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基本觀點和總特征。所謂聯系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聯系是客觀的,凡真實的聯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們可以從事物的固有聯系中把握事物,但決不能用臆想的聯系代替真實的聯系,否則將陷入詭辯論。聯系又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內部和外部都處在相互聯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環節并通過它體現出聯系的普遍性。聯系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還是多種多樣的。
  聯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質世界普遍地以系統的形態存在。所謂系統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的主要特征:一是它的整體性,系統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整體特性;二是它的結構性,系統的性質不僅取決于構成系統的各要素的性質,更取決于這些要素的組成方式即結構。此外,系統還有層次性和開放性。
  科學的任務就是揭示事物的聯系,科學的突破往往表現在把人們通常看來似乎沒有聯系的事物聯系起來。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要求人們全面地認識事物的聯系,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普遍聯系的觀點是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的必備觀點,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方法論基礎之一。
  發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發展的實質。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和意義
  [分析] 事物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構成了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發展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又一個基本觀點和總特征。運動是指宇宙間所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發展是具有前進性質的運動,是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由無序向有序的上升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鞍l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發展才能產生新事物,發展的本質是創新。我們要增強創新意識,積極進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促進事物發展。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原理也是我們樹立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根據之一。
  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作為過程而發展的。所謂過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茖W既是揭示聯系,也是揭示過程,不把事物當作過程就沒有科學。把世界看做過程的集合體,這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把世界看做永恒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這是形而上學的思想特征。
  規律及其客觀性。現象和本質。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實性
  [分析] 事物的聯系和運動構成規律,規律是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規律這一范疇揭示的是事物運動發展中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客觀的聯系。唯物辯證法的諸范疇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它在人們的辨證思維中,作為聯系和發展之網的網上扭結,同唯物辯證法的規律一起,相互交織、相互滲透,綜合地發揮作用。
  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內在聯系相互關系的范疇。本質和現象既有區別,又相互統一。本質和現象的辨證關系表明:我們能夠通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同時又要求人們透過現象看本質,考試大祝你成功。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必然性和偶然性產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表現形式不同、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割裂開來會產生三種錯誤觀點:機械決定論、唯心主義非決定論以及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完全割裂開來的觀點。
  原因和結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繼、彼此制約的關系范疇。因果關系的特點是:因果聯系是有時間順序的聯系,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繼的現象有存在著因果關系。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辨證的:原因和結果的區分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原因和結果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是復雜多樣的。把握原因和結果這一對范疇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可能性和現實性是揭示事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互關系的范疇。把握可能性這個范疇,要注意區分幾種不同的情況:要區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要區分現實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現實)的可能性;要區分兩種(好與壞)可能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我們要立足現實,認識可能性的復雜性,創造條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為現實,從而獲得實踐的成功。(考試大祝大家牛年大吉!
  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及其關系
  事物存在的質、量、度。事物發展中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
  [分析] 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質是一事物成為它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規定性,質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認識質是認識和實踐的起點。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的排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認識事物的量是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質和量的統一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范圍、幅度和限度。認識度才能確切地把握事物的質,掌握適度原則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條件。
  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因而事物的變化表現為量變和質變兩種運動狀態。量變和質變既相區別,又相聯系。其區別的標志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其聯系是相互轉化和相互滲透:量變向質變轉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向量變轉化,質變體現和鞏固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拓道路。量變中滲透質變,即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部分質變;質變中滲透量變,即在質變中包含新質在量上的擴張。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由部分質變到根本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相互交替、以至無窮。唯物辯證法關于量變質變關系的原理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之一,也是我們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應遵循的重要思想原則。
  事物發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辯證關系。辯證的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分析]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兩種因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的因素?隙ê头穸仁菍α⒌,又是統一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滲透。辯證的否定是事物內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它既是發展的環節,又是聯系的環節,即揚棄。對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學的分析態度和方法,必須同時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辯證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經歷兩次否定、三個階段的有規律的過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事物的這種否定之否定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否定之否定規律是新生事物必然要戰勝舊事物的哲學依據,也是我們堅持原則堅定性和策略靈活性相統一的理論基礎。
  3.對立統一規律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分析] 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規律和范疇,其中對立統一規律即矛盾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這是因為: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聯系的實在內容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它是貫穿于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和范疇的中心線索;矛盾分析方法是比較根本的認識方法。
  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分析] 矛盾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相互關系,矛盾即對立統一。要區分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邏輯矛盾是指人們思維過程中由于違反形式邏輯規則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辯證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對立統一關系。任何科學的認識,一方面要排除邏輯矛盾,另一方面要研究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
  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關系的兩個方面。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之間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斗爭性和同一性相互聯結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這是辯證認識的實質,也是指導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的方法論原則。
  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分析]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不僅揭示了事物聯系的實在內容,而且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所謂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又斗爭、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發展,或者說矛盾的相對同一性和絕對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推動事物發展中各有其作用。同一性的作用是: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矛盾雙方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斗爭性的作用是:斗爭推動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造成事物的量變;斗爭促使矛盾雙方地位或性質轉化,實現事物的質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們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
  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是我國實行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哲學基礎。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
  [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承認矛盾普遍性是堅持徹底辯證法的前提,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也就是構成每一事物(過程)的諸多矛盾以及構成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的解決矛盾的具體形式。任何事物都是由諸多矛盾構成的系統,其中包括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由于矛盾的性質、地位以及條件的復雜性,矛盾解決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雙方同歸于盡;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以及創造出一種使矛盾雙方可以長期共存的形式。在社會領域還有對抗形式和非對抗形式的區別。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學地認識事物的基礎,也是正確地解決矛盾的關鍵。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即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絕對和相對的關系,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們的區別是:普遍(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個別)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質;任何個別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它們的聯系是:一般存在于個別之中,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任何個別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質或屬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的統一。普遍和特殊的區別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于矛盾問題的精髓,它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又是科學的認識方法。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導下著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的原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依據。 
  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矛盾觀及其現代意義
  [分析] 在中國傳統哲學中,不僅有豐富的系統整體觀念,而且還有豐富的辯證矛盾觀念。中國傳統哲學常用“有兩”、“有對”、“有耦”等來說明事物普遍地存在著矛盾,用“相反相成”、“相依相濟”、“相形相生”、“一分為二”、“合二而一”等來闡明矛盾雙方的辯證關系及其在事物運動發展中的作用,用“和而不同”、“執兩用中”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處理矛盾!兑捉洝芬躁庩柕淖兓忉屖澜纾岢觥耙魂幰魂栔^道”、“剛柔相推,變在其中”。中國哲學家歷來:為“萬物莫不有對”,史墨提出“物生有兩”,王安石說萬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程顥說“無獨必有對”、“萬物莫不有對”,程頤說“天地之間皆有對”,朱熹提出“萬物皆有兩端”、“獨中又自有對”。老子的《道德經》提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物極必反”的概念,《孫子兵法》對于戰爭中一系列矛盾關系進行了分析,它們是中國古代辯證法的杰出篇章。張載提出“一物兩體”的命題,朱熹將其概括為“一分為二”:“一分為二,節節如此,以至無窮,皆是一生兩爾”。方以智在此基礎上提出“合二而一”:“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兩間無不交,無不二而一”,“交也者,合二而一也”。王夫之則將兩者結合起來:“故合二以一者,既分一為二之所固有矣”。中國哲學家還提出了“和而不同”、“執兩用中”的解決矛盾的辯證方式。史伯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主張“尚和去同”,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禮之用,和為貴”!吨杏埂诽岢觥爸轮泻汀、“執其兩端,庸其中于民”即“執兩用中”的方法論。中國傳統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有許多相似、相通之處,這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礎。中國傳統哲學中注重和諧統一的矛盾觀和“中和”、“中庸”之道,對于維護生態平衡、維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對于爭取社會的和諧穩定、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的和平共處,對于社會人際關系的和諧有序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12

2009.05

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哲二

 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1.物質及其存在形式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及其意義。物質與......

12

2009.05

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哲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12

2009.05

2010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政經

2010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政經2010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政經一 2010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

12

2009.05

2010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政經七

 (七)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關系
  1.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物質條......

12

2009.05

2010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政經六

  (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

12

2009.05

2010考研政治高頻考點突破之馬政經五

 (五)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與經濟制度
  1.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本亚洲a在线 |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 |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香蕉一本大道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