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馬克思認"/>
B.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是資本積累的源泉
C.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源泉
D.二者無實質性聯系
5.某資本家投入資本100萬元,用于購買生產要素(生產資料80萬,勞動力20萬),經過生產過程生產出的商品價值130萬元,其剩余價值率為
A.100% B.150% C.200% D.250%
6.毛澤東第一次對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的著作是
A.《新民主主義論》 B.《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
C.《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 D.《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7.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B.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C.存在相當力量正式紅軍 D.國內革命形勢的不斷高漲
8.我國過渡時期總路線比較顯著的特點是
A.消滅剝削階級與消滅剝削制度相結合
B.消滅剝削制度與消滅剝削者相結合
C.社會主義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
D.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改革同時并舉
9.毛澤東思想基本形成的標志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B.以鄉村為中心的思想的確立和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提出
C.1945年,中共七大通過黨章,正式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D.王稼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毛澤東思想”
10.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的核心是
A.堅持創新精神 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11.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方針是
A.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B.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C.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D.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
12.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基本目標是保持經濟總量平衡,經濟總量平衡是指
A.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 B.社會總產品和社會總產值的平衡
C.國民經濟總體結構平衡 D.公民的基本收入和消費平衡
13.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關鍵是
A.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 B.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C.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D.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
14. 2003年11月27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經濟工作必須緊緊抓住的一條主線是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
C.結構調整 D.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15. 2004年9月4日,宣布正式承認中國全面市場經濟地位的是
A.歐盟 B.美國 C.東盟 D.日本
二、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
16.“人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這句話
A.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辯證法
B.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責任感
C.肯定了人類有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D.突出了實踐在人類改造自然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17.下列關于意識形態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階級社會,不存在超階級的意識形態
B.意識形態是反映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形式
C.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是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
D.在階級社會中,各階級對于善與惡往往有各自的標準與看法
18.在價值增值過程中,工人的勞動時間的組成有
A.生產時間 B.自然力獨立作用時間
C.必要勞動時間 D.剩余勞動時間
19.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
A.可以是觀念上的想象的貨幣 B.必須是足值的貨幣
C.必須是現實的貨幣 D.可以是紙幣
20. 1937年,毛澤東撰寫的《實踐論》的意義在于
A.提示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特征
B.揭示了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
C.推動了革命形勢向前發展
D.發展了認識論關于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思想
21.《中國土地法大綱》的主要內容有
A.地主不分田 B.保護農民的土地所有權
C.保護民族工商業的發展 D.廢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權
22.毛澤東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一定要走的道路是
A.“平均地權” B.“節制資本”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 D.“和平贖買”
23.毛澤東對價值規律的認識包括
A.價值規律法則是客觀存在的經濟法則
B.價值規律在生產資料各部門之間和生產領域內也發生作用
C.所有的經濟單位都要利用價值規律進行經濟核算
D.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不僅是資本主義及以前小商品生產的重要經濟規律,也是社會主義生產的重要規律
24.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包括
A.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B.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精神
C.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
D.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5.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主要是指
A.全面的發展 B.協調的發展
C.可持續的發展 D.長遠的發展
26.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要特征包括
A.同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
B.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C.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
D.能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
27.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核心在于正確辨別
A.“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B.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C.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D.認識與實踐之間的關系
28.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有
A.《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B.《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關于同意江澤民同志辭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的決定》
C.《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關于調整充實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決定》
D.《中共中央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
29.胡錦濤提出的中國和阿拉伯國家聯盟多個方面的合作包括
A.以相互尊重為基礎,增進政治關系
B.以共同發展為目標,密切經貿往來
C.以相互借鑒為內容,擴大文化交流
D.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
30. 2004年3月1日,在伊拉克通過的臨時憲法草案中確立的原則有
A.維護人權 B.言論自由 C.宗教自由 D.由文官掌控軍隊
三、辨析題(共3題,每題6分,共18分)要求對所給命題或觀點進行辨別、分析,觀點正確,言之成一。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集中體現為它的階級性。
32.商品經濟其實就是市場經濟。
33.推動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與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互為前提和保證。
四、分析題(共4題,其中第34、35、36題每題9分,第37題10分,共37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4.為什么列寧認為把唯心主義僅僅看成是胡說的觀點是“粗陋的、簡單的、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
35.美聯儲自去年6月到今年5月連續6次提高利率,以放慢經濟增長速度和抑制通貨膨脹,美聯儲20日發表的經濟調查報告說,與春末和夏初相比,大部分地區消費開始持平或略高,另外,大部分地區住宅建筑活動進一步放慢,銷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或下降。這表明美聯儲緊縮銀根的刺激正在發揮作用。
——摘自2000年9月22日《人民日報》
結合材料回答:利率高低對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國家是怎樣通過調節利率來調節經濟運行的?
36.下列是關于統一戰線方面的材料。
材料1
一九二七年陳獨秀的投降主義,引導了那時的革命歸于失敗。每個共產黨員都不應忘記這個歷史上的血的教訓。
關于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在盧溝橋事變以前,黨內的主要危險傾向是“左”傾機會主義,即關門主義。這主要是因為國民黨還沒有抗日的緣故。在盧溝橋事變以后,黨內的主要危險傾向,已經不是“左”傾關門主義,而轉變到右傾機會主義,即投降主義方面了。這主要是因為國民黨已經抗日了的緣故。
在統一戰線中,是無產階級領導資產階級呢,還是資產階級領導無產階級?是國民黨吸引共產黨呢,還是共產黨吸引國民黨?
為了堅持抗戰和爭取比較后勝利,為了變片面抗戰為全面抗戰,必須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必須擴大和鞏固統一戰線。任何破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的主張都是不許可的。“左”傾關門主義仍然要防止。但是同時,在一切統一戰線工作中必須密切地聯系到獨立自主的原則。我們和國民黨及其他任何派別的統一戰線,是在實行一定綱領這個基礎上面的統一戰線。離開了這個基礎,就沒有任何的統一戰線,這樣的合作就變成無原則的行為,就是投降主義的表現了。因此,“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這個原則的說明、實踐和堅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戰爭引向勝利之途的中心一環。
——摘自毛澤東:《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1937年11月12日)
材料2
在某種歷史環境能夠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制度的中國資產階級,由于它在經濟上政治上的軟弱性,在另一種歷史環境就要動搖變節,這一規律,在中國歷史上已經證明了。因此,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歷史已判定不能經過資產階級的領導,而必須經過無產階級的領導,才能夠完成。并且只有充分發揚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堅持性和徹底性,才能克服資產階級的那種先天的動搖性和不徹底性,而使革命不至于流產。使無產階級跟隨資產階級呢,還是使資產階級跟隨無產階級呢?這個中國革命領導責任的問題,乃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摘自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1937年5月3日)
材料3
目前的時局,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采取廣泛的統一戰線,防止冒險主義。不到決戰的時機,沒有決戰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進行決戰。
這里不來說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關系,也不來說冒險主義在將來大的時局開展中可能發生的危險性,這點等到將來再說不遲。這里只說統一戰線的策略和關門主義的策略,是正相反對的兩個不同的策略。
——摘自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
材料4
在目前反共高潮的形勢下,我們的政策有決定的意義。……這種過左政策,是和第一次大革命后期陳獨秀領導的右傾機會主義相反,其表現為“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而在土地革命后期,則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除基本農民以外),實為代表兩個極端政策的極明顯的例證。而這兩個極端的政策,都使黨和革命遭受了極大的損失。
現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既不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又不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而是綜合聯合和斗爭兩方面的政策。具體地說,就是:
(一)一切抗日的人民聯合起來(或一切抗日的工、農、兵、學、商聯合起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二)統一戰線下的獨立自主政策,既須統一,又須獨立。 ……
(四)在和反共頑固派斗爭時,是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是有理、有利、有節。
(六)對于國內各階級相互關系的基本政策,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反共頑固勢力。
——摘自毛澤東:《論政策》(1940年12月25日)
請回答:
(1)參照材料1,指出黨在統一戰線問題上曾經出現過的錯誤及其給中國革命帶來的影響?
(2)結合材料2,為什么說“這個中國革命的領導責任問題,乃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3)綜合上述材料,試論述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和方針。
37.本題為選做題,請在I、II兩道試題中選取其中一道作答,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I道試題的成績記入總分。
選做題Ⅰ
下面是一組有關工業革命和全球化的材料:
材料1
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促進了大工業的發展。“大工業創造了交通工具和現代的世界市場,控制了商業,把所有的資本都變為工業資本,從而使流通加速(貨幣制度得到發展)、資本集中……它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各國以往自然地形成的閉關自守的狀態。”
——摘自1845~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
材料2
19世紀后半期發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許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和分工不斷深化,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和交換的國際化,并比較終形成了以宗主國和殖民地的國際分工體系和統一的世界市場。
材料3
二戰結束后,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出現了資本和貿易的自由化,國際直接投資迅速上升。1995年世貿組織(前身為關貿總協定)正式成立。目前,世貿組織成員間的貿易量占全球貿易的95%;聯合國貿發會議《2001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達1.3萬億美元。
材料4
從全球化規則的發展演變中,透過對“自由化”的歡呼聲,我們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在利用其主導的國際規則盡量使自身的優勢轉變為市場上的利益。就國家貿易來說,世貿組織成立后,貿易的自由化擴大到了農產品、服務貿易及投資和技術流動領域。這些領域其實是發達國家更具有相對優勢的領域,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后,別說是競爭,可能連抵抗的力量都沒有。而對于紡織服裝這一發展中國家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卻給予發達國家十年的時間以消除“多種纖維協定”的配額。
——摘自《經濟全球化》專輯
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大大惡化,90年代后,這種情況并沒有得到扭轉。如果以1990年為100,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指數到1993年下降為96.5,而發達國家的貿易條件指數則上升到104.2,1995年又上升到105.0.
——摘自《經濟全球化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專題研討會
材料5
1999年12月3日,旨在決定多邊貿易談判的框架的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在沒有擬定部長宣言和游行隊伍的抗議下閉幕了。
——摘自2000年1月《經濟月刊》—《WTO兵敗西雅圖》
2001年4月5~17日,江澤民主席對拉美6國進行了國事訪問。6日,江澤民在圣地亞哥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拉友好合作的新世紀》。在演講中,倡導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而努力。
請回答:
(1)上述材料1~3反映了怎樣的經濟發展趨勢。
(2)材料4和材料5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選做題Ⅱ
下面是有關反恐斗爭若干材料。
材料1
“9.11”恐怖襲擊事件受到了各國人民的共同譴責。這一事件的發生再次表明,恐怖主義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是國際社會的一大公害。中國政府和人民堅定不移地譴責和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國際社會應加強對話與磋商,開展合作,共同打擊國際恐怖活動。
——摘自江澤民在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的演講:《共同創造一個和平繁榮的新世紀》
材料2
“9.11”事件以后,美國布什總統公開向全世界宣稱,在這場反恐戰爭中,世界各國要么站在美國一邊,成為國際反恐聯盟的一員,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邊,成為國際恐怖主義一分子,沒有中間道路可走。在反恐高壓下,美國取得了反恐斗爭的主導權,它不僅得以放手在阿富汗大打出手,而且還使得世界第一次在‘美國拍了桌子之后,全都鴉雀無聲’,第一次出現了不分敵國友國,也不分東西南北,不是幫美國打恐,就是噤若寒蟬不吭聲,一切都是美國說了算,它說誰是恐怖主義,誰就是恐怖主義,它說誰不是恐怖主義,誰就不是……
在基本收拾了阿富汗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后,美國又將伊拉克、伊朗和朝鮮圈進‘邪惡軸心’,并威脅要對這三國動手,但美國至今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這三國與恐怖主義有瓜葛。
——摘自《世界知識》2002年第9期文章
材料3
美國的反恐斗爭,包括在格魯吉亞境內的反恐斗爭,只是一種投機手段。反恐斗爭僅是讓美國人進入歐亞大陸的一種借口。這也正是美國地緣政治理論的實質。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少將馬漢就提出了所謂“蟒蛇套”理論。在阿富汗以“蟒蛇行為”作代號不是偶然的。西方地緣政治家提出的世界霸權的公式是:誰擁有核心地帶(意指原蘇聯地區),誰就擁有歐亞大陸;而擁有歐亞大陸,就掌握了世界命運。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都推崇過這一公式,美國現政府在自己的對外政策中實施的也正是這一公式。至于今天在俄羅斯周圍布置美國軍事基地圈,換言之“蟒蛇套”,恰恰是美國地緣政治理論的體現。
美國在阿富汗、高加索和中亞的軍事存在不僅對俄羅斯,而且對中國、伊朗和印度都是危險的。只要仔細讀一下美國當局的綱領性文件,它的國家安全戰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國21世紀的行為準則。這就是控制關鍵的資源豐富地區、壓制不同意見和操縱世界的全球變化。換言之,就是企圖使世界按美國—北約的標準發展,形成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
——摘自俄羅斯《議會報》2002年4月5日文章:《在俄羅斯周圍下“蟒蛇套”》
材料4
自“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以來,布什的白宮通過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和范圍更廣的反恐怖運動展示它組建國際聯盟以達到其全球目標的決心。幾位專家指出,令歐洲國家感到不安的是:上述聯盟沒有自動將歐洲國家包括在內。
……
歐美關系緊張的原因在于美國拒絕考慮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重視的一系列問題,其中包括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京都議定書》和生物化學武器條約等問題。此外,歐美還在應該援助哪些發展中國家、美國對伊拉克的政策以及華盛頓對巴以沖突的立場等問題上分歧重大。在如何鑒別恐怖主義及其資助者問題上,美國與歐洲盟國的分歧也越來越大。
——摘自美國《華爾街日報》2002年5月21日文章:《布什與歐洲的分歧日漸擴大》
請回答:
(1)為什么恐怖主義成為國際一大公害,它產生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美國反對恐怖主義行動的真實的戰略目的是什么?
(3)中國在反恐問題上的基本立場與政策是什么?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6
2009.05
一、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每小題1分,共15......
16
2009.05
06年考研政治考前10小時模擬題預測06年考研政治考前10小時模擬題預測(一) 06年考研政治考前10小時模擬......
16
2009.05
2008年考研政治情景創設題2008年考研政治情景創設題(一) 2008年考研政治情景創設題(二) 2008年考研政治......
16
2009.05
題目: 運用相關原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格局發展演變規律及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變......
16
2009.05
題目: 運用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理論,分析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
16
2009.05
題目: 運用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思想,分析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