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各大高校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大都已發放完畢。往年許多大學畢業生拿到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如同考上大學一樣興奮,但今年卻出現異常,不少考上研究生或被學校保送研究生的本科應屆畢業生卻放棄了讀研。
迫于就業壓力,先找份穩定工作
“今年放棄上研究生的比往年多得多,僅我們學院,就有三個,其中有兩個本來是保送研究生的”。揚大化工學院團委副書記郭兆云對我們說。
揚州大學一位負責人向我們表示,揚大有27個學院,像這種放棄讀研的至少有50個。導致大學生放棄讀研的比較主要原因,是時下嚴峻的就業形勢。事實上,很多學生在考研的同時也有幾手準備,他們中很多都是邊考研邊準備公務員以及事業單位的考試,或者邊考研邊找工作的。他們本想考上研究生增加以后就業砝碼,如果現在能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就沒有必要去讀研究生了。
研究生的光環越來越黯淡。據一項校內調查顯示,超過73%的學生表示受到就業壓力的困擾,而在放棄考研后何去何從的問題上,過半學生選擇先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近四成的學生選擇考公務員。
一位同學向我們表示:“與其耗費大量精力去擠考研這條獨木橋,還不如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因為能否考上研究生尚且沒有保證,就算考上了,三年之后的就業形勢又不知是怎樣的嚴峻。”他介紹,現在在很多同學的眼里,讀研是在找不到好工作后的選擇。
保送碩士生進銀行當小職員
8日上午,被揚大確定為保送讀研的揚州大學化工學院應準復旦研究生選擇做村官。
在錢芍琛辦理申請取消讀研手續的一周前,揚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05級應屆畢業生戴晨飛也辦理了棄研手續,準備回老家做村官。讓學校老師無法理解的是,戴晨飛放棄的是很多人非常向往的復旦大學新聞學專業研究生。
揚大化工學院團委副書記郭兆云曾是戴晨飛的任課教師。雖然離開揚大新聞學院兩年多,她對戴晨飛仍記憶猶新。
郭兆云告訴我們,小戴是蘇州人,在班里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今年初考上了復旦大學新聞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她還為這個勤奮好學的學生興奮了好多天,沒想到他會選擇去做村官。
隨后,我們在揚州大學新貴州大學準研究生回鄉進電子廠。
令學校老師惋惜的還有揚大物理科學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孫東金同學。今年初,就讀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孫東金成功考取了貴州大學的研究生。即將畢業前,孫東金自己到學校辦理提檔手續,學校老師詢問后,才知他迫于就業壓力,回到了老家昆山緯創電子廠上班了。
昨晚,孫東金的班主任張海燕老師告訴我們,在校四年,孫東金的學習成績不錯,全班77個同學中,他每次考試都在前十名。今年初他考上貴州大學研究生后,不少同學投來羨慕的目光,這次放棄讀研,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今年的就業壓力太大,很難想象研究生畢業后的就業形勢;二是可能家境相對貧困,家人希望他能早點就業,上班幾年后再讀研也不遲。
另據了解,同是揚大物理科學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張佳麗放棄了揚大,揚大文學院的宋曉榮放棄了南大古代文學專業、宋媛媛放棄了南大文學院、周霞嬌放棄了華東師范大學的“準研究生”就讀機會。業內人士稱,這也說明了大學生的就業觀變得越來越現實。
屆畢業生錢芍琛,回校辦理申請取消讀研的手續,因為她要回家鄉郊區的一家銀行從事金融工作了,考試大。
錢芍琛是今年初學校確定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保研學生之一,聽說錢芍琛要棄研,辦理手續的學院老師惋惜不已。
錢芍琛是揚大化工學院05級化學工程專業的學生,老家在常熟,是獨生女,家境殷實。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年年拿獎學金,畢業前成為了一名黨員。小錢告訴我們,四年前剛上大學的時候,她非常希望能成為一名研究生,家人也都對她寄予厚望。去年10月份得知學校有保研機會,她就向學院提出申請。經過學院嚴格審核,小錢各項條件符合保研標準,今年初她被確定為同學們羨慕的“準研究生”。
談到放棄讀研機會,選擇先就業,錢芍琛坦言,大學比較后一個學期,她在實驗室泡了一個多月,越來越發現實驗室的環境并不適合自己。于是今年5月份就去老家的一家銀行面試,應聘會計,并從數百人中脫穎而出。
談到應聘成功的秘訣,小錢笑著說,主要是自己在校期間輔修了會計專業,現在她對這份工作很滿意,盡管是一名合同工,還要從比較基層的服務窗口做起,她很有信心能夠做好。
聞傳播學院了解到,小戴年初在老家考村官,是省委組織部錄取的選調生,目前正接受有關培訓。
昨日下午,我們連線采訪了小戴,他告訴我們,與四五年前相比,現在的研究生不再是“皇帝女兒不愁嫁”了。當初自己考研的出發點,本是延緩就業的一種途徑,但現在考上了村官,他決定還是選擇先就業,并表示讀完研究生也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既然有了合適的,就不要浪費時間去讀了。
無獨有偶。揚大化工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張琳,也選擇了放棄保送讀研,回家鄉徐州做了一名村官。她是化學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材生,在校期間曾獲8000元/年的國家級獎學金。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