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以后,全國超過600萬的應屆畢業生將離開學校,面臨升學與就業的雙重選擇。然而,就業形勢讓諸多畢業生多感受到了風刀霜劍。為此,不少畢業生選擇參加研究生考試,以暫時躲過緊迫的就業環境。業內人士認為:畢業生選擇考研需謹慎,應關注國家相關政策,針對現實情況選擇發展方向,才有可能抓住機會。
教育部此前公布,2009年研究生招生計劃安排475000人,比2008年增加近6%。其中博士生6萬人,碩士生41.5萬人。國家針對招生學科和專業結構予以調整,重點支持能源、信息、生物、海洋、航天、新材料、先進制造業等前沿技術和基礎學科相關專業的招生;重點安排應用性較強、社會需求較大的工學類、環境保護類、農林類、地礦類等相關領域的學科招生;而就業壓力大、社會需求不足的學科和專業限制招生,甚至遭遇招生黃牌提示。
由此看來,6%的擴招額度增加了考生成功考取研究生的機會,調整后的專業結構更加符合社會需求,對減少就業壓力具有長遠意義。與高考考生不同,研究生考生在院校、學科的選擇上更具靈活性,可根據其本科專業及個人興趣選擇學科,但嚴峻的社會需求依然是報考專業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參考教育部的指示顯得尤為重要,考生要理性對待冷熱學科。
在專業的選擇方面,由于自身考慮不夠全面,對社會需求缺乏了解,很多學生極易出現從眾心理。大部分學生熱衷于金融、經濟等相關專業,而對于地礦類、農林類專業避之而不及。這種跟風現象導致“熱門”專業人滿為患,考生寒心苦讀卻與理想失之交臂,而所謂的“冷門”專業卻無人問津,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學生眼中的“冷門”與“熱門”學科劃分并不科學,大部分是出于想當然的思想。教育部此次公布的研究生招生計劃明確規定了社會對各個學科和專業的需求,為招生單位擬定招生計劃提供參考的同時,也為廣大考生選擇學科和專業敲醒了警鐘。隨著各個高校對招生學科和專業結構的調整,所謂的“冷門”學科有可能增加招收名額,并具備就業優勢,此時選擇“冷門”學科未嘗不是理想的選擇。而對于遭受“黃牌”待遇的“熱門”學科,招生數量會低于以往的數量,以便符合社會需求。
與報考研究生專業相同,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依舊出現冷熱職位形成鮮明對比的現象。2009年國家公務員報名通過審核的人數超過105萬人,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組聯部基層組織建設一職報考人數多達4723人,報名人數列入前十的職位多為海關系統。報名人數如此之多,仍有87個職位無人報考。
由于社會、家庭及個人的偏見等原因,學生在選擇學科、專業時缺乏理性,導致個人理想不得實現的同時,部分行業的職位出現空缺,高等人才供需不平衡。為此,熱別提醒廣大畢業生在選擇學科和專業時切忌跟風報考,要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學科特點以及社會需求等因素慎重選擇。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