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考研政治復習: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來源:來源于網絡 時間:2009-10-09 10:16:57

  復習提示:本章是重點章,考核的知識點多。本章主要內容包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重大部署。重點掌握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反復強調要把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其現實依據是:
  第一,是我國處于體制轉軌、社會轉型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正處于這樣一個關鍵階段,既面臨“黃金發展期”,又面臨“矛盾凸現期”。綜合起來看,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可能更復雜、更突出。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大力促進社會和諧,是我國處于體制轉軌、社會轉型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為了創造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有利環境和條件,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前提。
  第三,是鞏固黨的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比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們黨實現執政的歷史任務的重要條件。
  第四,是我們把握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
  (2007年,單選)《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社會和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A、根本任務B、根本原則C、本質屬性D、基本要求()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含義
  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2009年,多選)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制、公平主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其中“誠信友愛”的內涵包括
  A、全社會管理完善,秩序良好B、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
  C、全體人民生活富裕,安居樂業D、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這六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既包括了社會關系的和諧,也包括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體現了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這六個方面,內容十分豐富,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和總體特征,也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1.重要的理論意義:
  第一,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第二,是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開辟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新境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第三,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升華
  2.重要的實踐意義
  第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第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同時,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有利于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切實維護和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進一步解決好人民群眾比較關心、比較直接、比較現實的利益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比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國內安定和諧的社會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抗風險能力,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實現國家利益。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比較關心、比較直接、比較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第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比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比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二,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推進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三,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
  第四,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法制化、規范化,逐步形成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第五,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以改革促進和諧、以發展鞏固和諧、以穩定保障和諧,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第六,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1)到2020年,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2)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會就業比較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
  (6)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
  (7)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秩序良好;
  (8)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9)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這九條目標和主要任務分別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總要求的各個方面,充實和豐富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容。
  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利條件:
  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比較根本的政治保證。
  第二,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具備了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可以為縮小社會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完善社會保障、發展社會事業、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等提供了更充分的物質保證。
  第三,在我國,各階層、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這為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第四,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工作中的指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業不斷發展,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民族凝聚力顯著增強,這些又為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證。
  (二)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胡錦濤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
  1、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2、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社會制度,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總的要求是: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指導方針,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比較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5、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社會穩定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愿,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必須把完善社會管理作為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任務。
  總之,加快推進以民生建設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基本要求是:積極解決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直接關系到人民根本利益和現實利益的問題。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09

2009.10

考研臨考背誦金版-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二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有八大趨勢與特點:
  1經濟全球化在......

09

2009.10

考研臨考背誦金版-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一

  (一)世界經濟及其主要行為主體
  1世界經濟及其主要行為主體
  世界經濟是指生產力的......

09

2009.10

有效備考2010年考研政治必須抓住四個方面

  政治學習不是一個乏味的過程,相反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過程。考研政治我考了81分,就是在學習政治過程......

09

2009.10

歷年考研政治哲學試題及答題技巧揭秘

  2010年是考研政治大變革的一年,現在已經進入到強化階段,很多同學對于政治復習一籌莫展,特別是以......

09

2009.10

考研政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復習提示:本章是重點章。本章闡述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

09

2009.10

名師解析考研政治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1.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
  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產生了許多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视频二区素人制服国产 | 日本欧美亚洲另类 |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无线码 |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高潮痉挛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