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分析題5
閱讀下列關于中國革命道路問題的相關材料(◆◆◆◆◆一級重點,命題概率70~80%)
材料1
“想‘以農村來包圍城市’,‘但憑紅軍來奪取中心城市’都是一種幻想,一種絕對錯誤的觀念”。因為“鄉村是統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他們的頭腦與心腹,單只斬斷了他的四肢,而沒有斬斷他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還不能致他的比較后的死命。這一斬斷統治階級的頭腦,炸裂他心腹的殘酷的爭斗,主要是靠工人階級的比較后的激烈爭斗--武裝暴動。所以忽視工人階級的武裝暴動,不只是策略上的嚴重錯誤,而且會成為不可饒恕的罪過。”
--摘自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諸問題》(1930年6月)
材料2
布哈林(當時的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在中共六大(1928年)上說,中國的紅軍會“像一個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個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個精光”,甚至會把老百姓的“比較后一個老母雞吃了”。他認為,紅軍應該“分散到各個地方,經相當的時間,再轉一個地方,到這個地方住一些時(間),殺一殺土豪劣紳,吃一吃飯,喝一喝雞湯,再到另一個地方,照樣殺土豪吃雞,過了相當時間再前進。”
--轉引自《“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理論和實踐:毛澤東的獨特創造》
材料3
半殖民地中國的革命,只有農民斗爭不得工人領導而失敗,沒有農民斗爭發展超過工人勢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中央要求我們將隊伍分得很小,散向農村中,朱、毛離開大的隊伍,隱匿大的目標,目的在保存紅軍和發動群眾,這是一種理想。以連或營為單位單獨行動,分散在農村中,用游擊的戰術發動群眾,避免目標,我們從前年冬天就計劃起,而且多次實行都是失敗的。
--毛澤東:《紅軍第四軍前委給中央的信》1929年4月5日
請回答
(1)指出材料1、2的觀點并加以評析。
(2)指出材料3的觀點及其實質。
(3)說明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探索和開辟中國革命的新道路的。
【答案要點】(1)材料1堅持的是城市中心論的錯誤觀點。材料2認為紅軍的任務是流動游擊,幻想到全國革命高潮到來時,把紅軍的力量加上去,配合城市暴動來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這表明共產國際對中國農村根據地和紅軍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夠的認識。這種思想是城市中心論的翻版。材料1、2觀點錯誤的原因在于沒有看清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國情,不知道中國的民主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因而低估農村根據地和紅軍建設的極端重要性。
(2)材料3表明毛澤東反對城市中心論的錯誤道路,也不同意流動游擊的觀點。毛澤東已確立了以農村為中心的思想,開始形成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思想。
(3)大革命失敗后,面對敵人的白色恐怖,中國共產黨人吸取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在“八七會議”上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
但是,城市起義相繼失敗。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在實踐中率先把革命的進攻方向指向了農村。在攻打長沙遭遇嚴重挫折后,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向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農村區域轉移,于1927年秋季開始了創建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同時從理論上闡明了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論述了農村應當成為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第一,明確地指出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展暴動,是一種特征。第二,科學地闡述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闡述了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第三,從理論上分析了紅色政權產生和能夠存在的原因。第四,在實際工作中,毛澤東總結群眾斗爭的經驗,創造性地解決了為堅持和發展農村根據地所必須解決的一系列根本問題,使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農村斗爭勝利地走向確定的革命目標。
總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同當時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作堅決斗爭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它是對1927年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斗爭經驗的科學概括,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問題的典范。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隨著革命新道路的開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復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逐步發展起來。紅軍游擊戰爭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農村根據地成為積蓄和鍛煉革命力量的主要戰略陣地。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