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教育學的考試已經結束了。海文集合考研專業課教研中心和名師輔導團隊在第一時間對今年教育學統考的真題進行解析。參加2010年考試的考生可以及時了解對比自己的考試情況,準備參加2011年考試的考生也可以及時了解考試趨勢和命題規律,為今后的復習做好準備。
1.各部分命題情況
(1)教育學原理:重視教學、課程和教育功能的考察。
今年第一道分析論述題考察的是教育的經濟功能。兩道辨析分別考察的是教學和課程的定義,第一道簡答題考察了教育對于個人發展的作用。
(2)中外教育史:分值相對平衡,依然保留比較的特點。
教育思想史與教育制度史分值大致相當,簡答題考察了楊賢江和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分析論述題是中國洋務教育和日本明治維新教育改革的比較,是一道教育制度史的問題。從這些考察的內容也可以看到,中外教育史分值大致相當,而且比較側重近現代史,分析論述題依然采用比較的形式。
(3)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考察重點在于應用。
今年的兩道選做題都是給考生一個情境,教育心理學題目給了一個課堂情境,教育研究方法讓考生從一個教師的角度去考慮如何進行研究。這兩道題都需要考生將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論知識和題目給定的具體情境結合起來作答,解決實際問題。
2.分析論述題講解
分析論述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靈活,并不限于書本知識,相對而言,答案也不十分標準。首先要按試題提示回答,思路明晰,注意條理性和邏輯性。其次,要全面展開,先把理論講清楚后,再聯系實際作相應的論述,在每個觀點后加兩三句解釋。若給出一定的文本材料,應注意分析文本,適當引用文本中的語言作答。答題時都要盡量運用教育理論術語及其表達方式,顯示自己扎實的理論修養,不要給人以門外漢的感覺。
下面以今年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分析論述題具體解釋答題技巧。
題目第一問:案例中的李老師在發現和確定研究問題的過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從題目給的資料可以看出,李老師使用了兩種方法:觀察法和訪談法。這在原文中都有明確提示:“李老師發現這些孩子大多握筆姿勢不正確,不善與人交流,知識面窄”以及“李老師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家訪并就相關問題詢問了本年級其他科任教老師。”
題目第二問:在實驗研究和行動研究中,幫助李老師選擇一種研究方式,從研究目的、研究過程等方面闡述理由。可以把這一問看成是一道教育實驗研究和教育行動的比較題。只是考生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和傾向性,并闡述理由,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首先,選擇意味著比較,考生要回顧教育實驗研究和教育行動研究的優缺點的相關知識。其次,認真審題,題目要求從研究目的、研究過程等方面闡述理由,就一定要圍繞這幾個方面論述。考慮到教育實驗研究和教育行動研究的優缺點,李老師并不是專業教育研究者而是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因此更適合教育行動研究。但如果考生認為更適合采用教育實驗研究,只有言之有理,應該也可以得到分數。
比較后,希望廣大考生在過好寒假、春節的同時,做好復試準備。相較初試而言,復試比較靈活。考生可以多擴充知識面,多了解學科的前沿發展,盡力展現自己的理論修養和獨特的思維,表現出自己的培養潛力。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