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
一、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
1.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經歷了五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是人類發展中的第一個社會形態。金屬工具的出現和人的勞動技能的提高,使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與生產力狀況相適應的奴隸占有制生產關系代替了原始社會生產關系。奴隸社會末期人類進入了鐵器時代,封建生產關系代替了已經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奴隸社會生產關系。鐵制工具廣泛應用,科學文化取得重大成就,到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發展迅速,既有的生產關系已經無法適應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在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強力推動下,經過資本原始積累和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取代了封建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終將被發展了的新生產力所突破,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建立起與新的生產力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2.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表現為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推動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比較根本的動力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生產力是決定生產關系變化的根本原因,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改變自身的性質,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二、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
1.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征
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的兩種基本經濟形態。自然經濟是與較低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經濟形態。其特征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封閉、保守型經濟;以簡單再生產為特征的經濟,勞動以自然分工為基礎。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是以社會分工和生產資料與產品屬于不同的物質利益主體所有為條件的,是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態。其特征是:本質上是交換經濟;開放型、開拓進取型經濟;以擴大再生產為特征。
2.商品經濟的兩個發展階段
商品經濟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和發達商品經濟兩個發展階段。簡單商品經濟階段交換范圍小,以滿足私人利益、滿足自身使用價值的需要為目的;發達商品經濟階段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生產和交換的目的不僅為了使用價值而主要是為了價值增殖。發達商品經濟階段包括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經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7
2010.02
第一章 導論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和發展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的歷史背景、理......
07
2010.02
第七章 掌握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一、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1.實事求......
07
2010.02
三、社會主義國防建設和對外關系 1.建設現代化的強大國防 建設現代化國防,發展現代化國防技術......
07
2010.02
第六章 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政策 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1.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
07
2010.02
第五章 社會主義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的探索成果 一、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1.以蘇聯經驗......
07
2010.02
第四章 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原則與經驗總結 一、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思想 1.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