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1年考研政治備考練習題及答案解析(018)

來源:網絡 時間:2010-10-08 14:59:06

  第六章 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特別提示 ①10年來本章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辨析題、分析題的命題數量之比:0∶3∶1∶2②?己诵闹R點及命題規律、趨勢:選擇題、辨析題、分析題都有,分量不大,但知識點分散,往往與鄧論、政經原理以及當前社會經濟政治生活中的熱點等相關材料聯系起來考察,考生要特別注意關注新的信息。重要的知識點有: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社會基本矛盾、基本運動;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以及哲學依據(人民群眾是歷史主體及創造者);科學技術與"全球問題"。③2006年大綱新增知識點:社會規律及其特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革命與改革。

  第1節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選擇題Ⅰ

  1.由于社會歷史是有意識有目的活動著的人創造的,因此()

  A.社會規律是由人所創造的

  B.人們可以改造或消滅社會規律

  C.社會發展規律只能通過人的自覺活動起作用

  D.人的活動都體現社會規律

  2.在人的自覺活動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關系問題上,宿命論的錯誤在于()

  A.否認人的自覺活動,夸大社會規律的必然性

  B.否認社會規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覺活動

  C.否認人的自覺活動和社會發展規律的統一

  D.承認社會規律的必然性

  3經濟基礎是指()

  A.作為生產關系的總和的社會經濟結構

  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

  C.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D.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經濟地位

  4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生產關系是()

  A.比較活躍、比較革命的因素

  B.相對穩定的因素。

  C.決定生產力性質的因素

  D.標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因素

  5"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說明()

  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生產工具是生產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C.資本主義社會普遍采用大機器生產

  D.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狀況

  6在社會生活中,上層建筑對于社會發展的性質取決于()

  A.國家政權的階級屬性

  B.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C.社會意識形態的性質

  D.社會生產力的性質

  7列寧說:"如果社會主義在經濟上尚未成熟,任何起義也創造不出社會主義來"。這就是說()

  A.社會主義革命只能在經濟發達的國家發生和取得勝利

  B.社會主義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質前提

  C.只能靠經濟力量去實現社會主義

  D.社會主義革命能夠在資本主義內部自發產生

  8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說明實行這種制度遵循了()

  A.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原理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

  C.生產力具有自我增值能力的原理D.社會經濟制度決定生產力狀況的原理

  9一切歷史沖突的根源在于()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

  B.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

  C.人民群眾和各種敵對分子之間的矛盾

  D.人口眾多和資源貧乏之間的矛盾

  10在社會生活中,如果上層建筑對社會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這表明()

  A.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符合

  B.上層建筑直接影響了生產力

  C.上層建筑是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

  D.國家政權成為上層建筑的核心

 二、選擇題Ⅱ

  11政治上層建筑是"思想的物質附屬物"是指

  A.政治上層建筑是經濟關系的反映

  B.政治上層建筑中包括國家機器等實體因素

  C.政治上層建筑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D.政治上層建筑是通過人的意識形成的

  1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是()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C.生產關系要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D.生產力是第一性的,生產關系是第二性的

  13社會規律的特點是()

  A.從形成機制上,它形成于人的實踐活動之中

  B.從作用方式上,它只有通過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才能體現出來

  C.從表現形式上,它主要表現為統計學規律

  D.從表現形式上,它主要表現為單線決定論

  新增考點:社會規律及其特點。

  14馬克思說:"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段話說明()

  A.生產力的發展是促使社會形態更替的比較終原因

  B.一種新的生產關系的產生需要客觀的物質條件的成熟

  C.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當它還能促進生產力發展時,是不會滅亡的

  D.社會形態總是具體的,歷史的

  15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關系

  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C.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D.上層建筑對整個社會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所能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16判定某種上層建筑是進步的還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A.是否與它自己的經濟基礎相適應

  B.能否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C.能否幫助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的鞏固和發展

  D.是否能幫助它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和鞏固

  17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這是因為這兩對矛盾()

  A.制約和決定其他一切社會矛盾

  B.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C.構成了社會的基本結構

  D.決定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和方向

  18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C.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變革要求的規律

  D.地理環境決定社會發展的規律

  19下列各項屬于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的基本內容的有()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B.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C.生產關系內部各方面的矛盾

  D.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

  三、分析題

  20社會發展的動力是單一的,這就是生產力。

  21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有效地保護經濟基礎,就一定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2如何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及其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意義。

  23如何理解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及其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意義。

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Ⅰ

  1.【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對社會規律的認識。

  【解析】題干的意思是強調社會規律通過人而起作用并呈現出來。A、B項:社會規律也是客觀的,并非人的自由創造,更不能被消滅,只是通過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體現出來;D項:并非每個人的活動都體現出社會的發展規律,只有那些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和潮流的才能夠體現社會的規律。

  【拓展】考生應仔細甄別各個選項,并深刻把握題干所強調的核心意思與準確含義。理解此題及其各個選項可以從"人的活動"和恩格斯的"歷史合力論"這兩個方面把握。

  2.【答案】A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對宿命論關于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自由活動關系的認識。

  【解析】A項準確表述了宿命論的核心含義,即夸大社會歷史的決定性作用,而消極、悲觀地否認人對社會歷史的改造作用。B項與A項正好相反;C項:宿命論就根本沒有看到人的自由活動與社會發展規律的統一;D項:承認社會規律的必然性并非宿命論的錯誤,夸大社會規律的必然性才是其錯誤。

  3.【答案】A

  【考點】本題考查經濟基礎的概念。

  【解析】經濟基礎是指社會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生產關系的總和。C、D兩項是生產關系的內容之一;B項是生產方式的概念。

  4.【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

  【解析】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生產力是比較活躍、比較革命的因素,是決定生產關系的因素,所以A、C錯誤;生產工具才是標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因素,D錯。

  5.【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

  【解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手推磨"和"蒸汽機"代表以生產工具為標志的生產力水平,"封建主"與"資本家"則代表社會所采取的經濟結構,即生產關系狀況。其他選項都從該題中可以找到影子,似乎都有其合理性,但是此話的結構是:生產力(生產工具)產生一定的生產關系(社會經濟結構)。所以,比較符合題干的是D項。

  6.【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原理。

  【解析】上層建筑的性質直接取決于經濟基礎的性質,而與生產力的性質有間接的關系,并不由生產力直接決定;A、C兩項都是上層建筑的內容之一。

  7.【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上層建筑的變革歸根結底取決于社會物質生產力的狀況。

  【解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的變革歸根結底取決于社會物質生產力的狀況。所以說,革命是需要一定的物質前提的,B正確。題干只是說強調需要物質前提,而不是說社會主義革命只能在經濟發達的國家發生和取得勝利,A錯;C項有失偏頗,革命不僅需要經濟力量,還需要政治、思想等多方面的力量;D項是比較容易被排除的。

  8.【答案】A

  【考點】本題考查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原理。

  【解析】此題可用排除法。題干前半句涉及生產關系,后半句涉及生產力,整句話的意思是說生產關系的調節必須符合生產力的狀況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A對。B項與此題無關;C、D兩項的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9.【答案】A

  【考點】本題考查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這一原理。

  【解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社會比較根本的矛盾,它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其他選項都是從屬于A項的。

  10.【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生產力的關系。

  【解析】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當它為先進的經濟基礎即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促進社會的發展;反之則阻礙社會的發展。A項:當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符合的時候,還要看經濟基礎是不是適合生產力的發展,否則上層建筑還是不一定能夠促進社會發展的;B項:上層建筑通過經濟基礎間接影響生產力;D項本身是對的,但不是題干直接表明的意思。

  二、選擇題Ⅱ

  11.【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政治上層建筑的理解。

  【解析】可以將"思想的物質附屬物"分成這么幾個層面:A項是側重對"附屬物"的解釋;B項側重對"物質"而言;D項是對"思想"層面的側重;C項則是對整句話的理解。

  【拓展】當然,四個選項都是在整體上對這句話的闡述,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

  12.【答案】ABC

  【考點】本題考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

  【解析】A、B、C三個選項比較容易選出,關鍵是D選項,容易被誤選。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即生產方式,它屬于社會存在的范疇,都是屬于哲學基本問題中第一性的范疇。

  【拓展】考生不能夠有這個誤區:決定和被決定就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關系,后者只是在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使用的。

  13.【答案】ABC

  【考點】本題考查社會規律的特點。

  【解析】對于A、B兩項比較好理解;C項:統計學規律揭示的是一種必然性和多種隨機現象之間的規律性關系,它不僅不能忽視大量的偶然、隨機現象,相反地正是在大量的偶然現象、隨機現象中才能表現出規律性。

  【拓展】社會事件的發生大多具有隨機性,人們不可能準確地預見社會事件的發生,而只能預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社會規律的統計學表現這一特點尤其表現出了它與自然規律的不同之處。

  14.【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解析】這是馬克思關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規律的著名論斷。首先是說生產力是比較終的決定性力量,其次是說生產關系的產生和滅亡有客觀的生產力物質條件,再次是說社會形態的具體歷史性。

  15.【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

  【拓展】考生要注意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是第一性與第二性的關系,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則不是。經濟基礎屬于生產關系層面、即物質的社會存在,而上層建筑則屬于社會意識層面(政治設施是社會意識的"物質附屬物",也屬于社會意識層面)。

  16.【答案】BC

  【考點】本題考查對上層建筑反作用的理解。

  【解析】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比較終決定性力量,也是判斷進步與否的比較終標準。看上層建筑是否進步,主要是看它能否直接、間接為生產力服務。B、C兩項符合。A、D兩項只涉及與經濟基礎的關系,并不一定能夠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當上層建筑為之服務的經濟基礎不符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時,上層建筑再適合其經濟基礎也是落后的。

  【拓展】考生應從比較終決定意義的生產力標準出發思考相關問題,要把握住比較終的、比較基本的原理、概念。

  17.【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把握。

  【拓展】應從"基本"二字著手,它表明具有基本的、決定性的作用,具有控制客觀趨勢和方向的作用。注意: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其發展的直接動力。

  18.【答案】ABC

  【考點】本題考查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解析】D項是地理環境決定論,它本身的說法就是錯誤的。地理環境只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前提。

  19.【答案】ABD

  【考點】本題考查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

  【解析】C項只是局限于生產關系內部,并沒有涉及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

  【拓展】依據題干,考生應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者的關系上出發。

 三、分析題

  20【答案要點】

  (1)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構成人類社會的一切要素和矛盾,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2分〕這些動力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構成一個社會發展的動力系統!2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生產力各要素之間的矛盾,生產關系各方面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各部分之間的矛盾,都在各種不同程度上推動社會的發展!1分〕

  (2)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革命和改革可以解放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偉大動力!2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1分〕

  (3)可見社會發展的動力不是單一的,生產力只是各種動力中的比較終動力!1分〕

  21【答案要點】

  上層建筑服務于經濟基礎,有效地保護經濟基礎,它的這種服務和維護的性質不能由上層建筑自身來說明,而要由它所服務、保護的經濟基礎即生產關系的性質來確定。〔3分〕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上層建筑為這樣的生產關系即經濟基礎服務,有效地保護這樣的經濟基礎,這時的上層建筑就是進步的,它對經濟基礎的服務和保護就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3分〕如果生產關系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況,甚至成了生產力發展的桎梏,上層建筑仍然為這種生產關系即經濟基礎服務,運用自己的力量去保護這種生產關系,這時的上層建筑就是反動的,它對社會的發展就會起阻礙或延緩的作用。〔3分〕

  22【答案要點】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狀況;〔1分〕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和方向;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1分〕

  (2)生產關系的反作用。適合生產力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不適合生產力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1分〕生產關系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是否適合生產力!1分〕

  (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兩者的矛盾運動。生產力總是活躍的因素,生產關系則相對穩定。兩者的矛盾運動構成了"基本適合--不適合--基本適合"的矛盾運動過程,體現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和趨勢。〔1分〕

  (4)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比較基本規律。它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哲學基礎!1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前提下,對生產關系的某些方面、環節和具體制度的改革,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自我完善。這一規律指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1分〕我國的生產力是相對落后的、多層次的,我國的生產關系應當適合生產力的這種狀況;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共存的多層次經濟結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必經階段,要進一步完善它,充分發揮其作用!1分〕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1分〕

  23【答案要點】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產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變革和變革的方向!2分〕

  (2)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并與有害于自己經濟基礎的現象作斗爭;〔1分〕它適合自己的經濟基礎時,就起促進作用;否則,就阻礙自己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1分〕上層建筑反作用的性質取決于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當它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就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力量。〔1分〕

  (3)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兩者的矛盾運動。兩者的矛盾運動過程是"基本適合--不適合--基本適合"的運動過程,這一過程體現了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1分〕

  (4)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哲學基礎。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對上層建筑某些方面、環節和具體制度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這一規律指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性!1分〕我國民主制度和法制尚不健全,存在政企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官僚主義、機構臃腫等現象,必須進行改革,以同經濟體制改革互相配合。〔1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完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進一步發揮其優越性,提高效率,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1分〕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08

2010.10

2011考研報名10日開始 準考證試行自行下載

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網上報名將于10月10日開始,考生從網上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

08

2010.10

2011年考研報名10日開始 資格審查將更加嚴格

 我們昨從省教育考試院獲悉,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網上報名將于10月10日開始,今年研考有......

08

2010.10

2011年考研政治備考練習題及答案解析(010)

第四章 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特別提示 ①10年來本章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辨析題、分析題的命題數量......

08

2010.10

2011年考研政治備考練習題及答案解析(011)

 第2節 認識的發展過程  一、選擇題Ⅰ  1.由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更為重要的一次飛躍,因為()  A......

08

2010.10

2011年考研政治備考練習題及答案解析(008)

第2節 事物發展過程中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  一、選擇題Ⅰ  1.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  ......

08

2010.10

2011年考研政治備考練習題及答案解析(009)

第三章第3節 對立統一規律  一、選擇題Ⅰ  1."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話"這一信條的實質......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一级午夜影片 |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在线一级二级观看 | 最新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 婷婷久久綜合九色综合 | 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