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憲法明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試分析應如何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并進一步說明當代大學生應如何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貢獻力量。
啟航提示:1996年2月,江澤民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思想。1997年十五大報告首次闡述了“依法治國”的內涵,并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1999年八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正式把這一方略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
本題涉及依法治國和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兩個方面的知識點,2010年考生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把握:1.結合依法治國的內涵,說明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2.分析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辯證關系。
3.結合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的原理,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本質,并進一步說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原則。
4.分析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并說明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則。
5.分析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辯證關系。
6.說明當代大學生應如何維護法律權威。
相關知識點1: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1.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2.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比較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比較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必須嚴格依法辦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3.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1)法制和法治。法治是一種治理國家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是一種社會意識;法制是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總稱,是一種社會制度。(2)社會主義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制度和執法原則,法制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4.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1)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2)依法治國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4)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相關知識點2: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本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1)從法律所體現的意志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2)從法律的實質內容上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反映,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先進性。(3)從法律的社會作用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法律保障。
2.法律和法律體系。(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我國全部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劃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并由這些法律部分所構成的具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3)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由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等3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
3.憲法的基本特征和原則。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1)特征: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比較根本比較重要的方面,如國家性質、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國家的基本政策、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在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比較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為嚴格。(2)基本原則:黨的領導原則;人民主權原則;公民權利原則;法治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
4.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原則:(1)不能用西方的法律體系來套我們的法律體系;(2)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是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區分法律手段和其他調整手段的關系;(4)我國的法律體系本身就是動態的、開放的、發展的,需要適應客觀形勢的不斷變化,不斷加以完善。
相關知識點3: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1.正確認識法律在公共生活中地作用。(1)指引作用:(2)預測作用:通過法律規定,告知人們某種行為所具有的、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質以及它所導致的法律后果,使人們可以預先估計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為的趨向與后果。(3)評價作用:評價人們行為地法律意義。(4)強制作用: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違法和犯罪,保障法律得以實施。(5)教育作用:通過法律規定和實施而影響人們思想,培養和提高人們法律意識,引導人們依法行為。
2.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1)自由平等觀念,包括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觀念(法律與自由的辯證關系:法律并非是自由的天敵,法律賦予人們自由的權利;自由受到法律的制約,人只能在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自由權利,并且不能損害他人的自由和權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2)公平正義觀念,包括堅持立法公正與執法公正并重、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3)權利義務觀念。法律的權利和義務來源于法律的明文規定,或者法律雖未明文規定,但可以從法律中推導出來。(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的辯證關系:第一,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是對立統一的,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或發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第二,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在總量上是等值的,一個社會的法律權利總量和法律義務總量總是相等的,具體法律關系中,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相互包含。法律權利的范圍就是法律義務的界限,法律義務的范圍就是法律權利的界限。第三,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各有其獨特的、總體上優勢相互補充的功能。前者以其特有的利益導向和激勵機制更有助于實現人的自由,后者以其強制某些積極行為發生、防范某些消極行為出現的特有約束機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會秩序。第四,由于自由與秩序都是社會的基本價值目標,因而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對一個社會來說是缺一不可的)。
3.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1)法律思維方式,就是按照法律規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與取向。(2)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征:講法律、講證據、講程序、講法理。(3)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途徑: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
4.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1)法律權威,是指法律的內在說服力和外在強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從,是指法的不可違抗性。(2)在當代中國,樹立法律權威對于建設法治國家、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樹立法律權威,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才能為國家穩定奠定堅實基礎。(3)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社會主義法律權威,既有賴于國家的努力,也有賴于公民個人的努力,個人應當:一是樹立法律信仰,二是積極宣傳法律知識,三是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育路教育網作為啟航考研學校的緊密合作伙伴,是其官方指定的網上報名中心,為學員提供啟航考研學校推出的考研主題服務,在育路教育網報名享受比較優惠的學費。
網址:http://m.quanminpifa.com/ky/
咨詢電話:010-51264100 賈老師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5
2010.10
革命的領導權問題,是毛澤東反復強調的一個問題,是事關中國革命前途的大事。無產階級通過其先鋒隊......
25
2010.10
革命的領導權問題,是毛澤東反復強調的一個問題,是事關中國革命前途的大事。無產階級通過其先鋒隊......
25
2010.10
在分清敵、我、友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同其他階級的關系,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
25
2010.10
1978年5月開始的真理標準問題討論,是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一次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教育運動,是新......
25
2010.10
1、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表明,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胡錦濤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
25
2010.10
2010年考研思想政治大綱與往年比較變動: 主要表現在:第一,考試的科目出現了大變化,整個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