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近一段時間,許多好友的狀態都改為“向考研努力”之類的口號。今天距離2011年碩士研究生考試還有不到一周時間了,距離我畢業也只剩半年。驀然回首,距離自己的考研已經過去了三個春夏寒暑,許多具體細節早已淡忘,但仍有一些東西歷歷在目,彷如昨日。
從邁入大學門檻那天起,我就立下了考研的目標。而我驚奇的發現志同道合者甚多,全院新生高達百分之七八十都有此打算。他們當中有些人是高考失利,有些則是報考失誤,總之失落的心情是相似的,失意的原因則是各不相同。我們剛讀本科的時候,研究生學歷還是很值錢的,不像現在天天貶值。當時我們的國際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老師是一名中山大學經濟學碩士,玉樹臨風,相貌英俊,因此頗得學生喜愛,就連平時天天翹課的女生也是早早來到教室占座,只為一睹帥哥研究生的風采。帥哥當時鼓勵我們考研,但是又不建議我們沖擊清北華東五校,原因很簡單,希望實在太渺茫。我們當時所學的經濟學課程比起國內頂尖高校要落后很多年,特別是考研數學,更是一只攔路虎,那些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泰勒公式以及西格瑪成串的微積分以及極為復雜的矩陣都令人望而卻步。即便是難度如此高的考研數學,帥哥竟然考了滿分,因此他總在我們面前炫。他的話猶如當頭一棒,我在仔細權衡后決定要跨專業考研,因為考本專業,比較多只能考一般學校,而既然要考研,就要考四個字的學校(這是當時一哥們總結的,名校大多都是四個字)。
可是跨專業考研,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當時曾經考慮過中文和歷史兩個專業。但看了一段時間中文考研書籍才發現,考中文研究生和讀小說完全是兩個概念。桐城派、鴛鴦蝴蝶派、學衡派、象征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黑色幽默,各種文學流派以及文學理論枯燥的令人難以忍受,而考據學、文學心理學、文學符號學更像是催眠曲。比較后綜合各種情況,我決定報考歷史學研究生,一來自己比較感興趣,另一個原因就是歷史學是統考,相對可以保證公平。專業定下來,就是要選學校,我當時瀏覽了所有985高校的研究生院網站,下載了各個學校的招生簡章,認真分析。有些學校招生人數很少,而且保送生比例很大,比如北大、南開。另一些學校則是將歷史學和中文、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放在一起,統一人數,而不具體標明各專業招多少人,這主要是一些理工科院校,比如清華。比較后結合各種信息,我選擇了南京大學。一來南大的招生數量相對較多,盡管競爭依然激烈,但至少心里有底;另一個原因就是南大歷史學在專業排名中名列前茅。這也是我跨專業的原因,只是沒有想到時至今日,我依然要回答這個問題,親戚問,朋友問,老師問,同學問,就連面試的HR也要問。
選好學校和專業之后,經常會想起那句話,要立長志,不要常立志?墒堑搅司唧w復習,卻還是經常打退堂鼓。考研科目有三門,政治、英語和歷史學基礎,好消息是不用考數學,壞消息是復習的專業書籍極多,摞起來居然有半米高。
政治按理說我是不擔心的,當時的政治總共分為六部分,馬哲、毛概、鄧論、政經、當代和時政,基本是六七本書的樣子。但具體復習的時候,卻發現這些書的重點不突出,很多時候都是一大段論述加上一大段引言?吹娜耸制v。而英語對于我來講,則是絕對弱項,必須要加強復習,否則連過線都是問題。權衡之下,我報了輔導班,07年的整個暑假也都是在考研班中度過的。
政治輔導班的幾位老師基本都是人大教授。有位老師非常幽默,段子不斷。記得在講到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時,他拋出了一個萬能問題,“資本主義農場里的奶牛是什么?”那么“社會主義農場里的種牛是什么?”諸如此類問題。另一位老師在比較后推薦輔導書時一反常態,并沒有推薦自己或者輔導班的書,而是告訴大家,這些書都差不多,用哪本都可以,關鍵是要持之以恒。盡管這位老師并不是我的正式老師,但他的這句話卻令我肅然起敬。輔導班比較大的收獲是一本本言簡意賅的講義,此后的政治復習中,我主要就是看這些講義。除此之外,我還買了本歷年真題和其他輔導資料。那種動輒幾千題的政治習題書讓我叫苦不迭,通常一小節的簡答題,論述題就有幾十道之多,以至于很多題目我只能直接背答案。英語的復習我則是完全按照考研英語格式來,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小作文、大作文,針對不同題目,采取不同策略。除了單詞之外,作文也非常重要。因此我買來了專門練習作文的書籍,每天反復背誦。
具體到專業課歷史學基礎,則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考試形式為全國統一考試,可以保證相對公平;憂的是考試內容繁多。具體科目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四大部分總共11本書,這也就是俗稱的“11本”,有本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歷史學基礎復習全書也基本是許多考研者必備的,全書16開,大概600頁左右,這也就是俗稱的“600頁”。真正復習的時候,才感覺到興趣和考試是完全不同的,縱覽整個歷史,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十七高清十二帝,革命史,戰爭史等部分,至于文化史、經濟史、社會史則是完全沒有興趣,甚至極為陌生。比較難復習的莫過于世界古代史,感覺這部分的歷史,查理、諾曼、詹姆士、伊麗莎白到處都是,整個歐洲就像個大家庭,雞毛蒜皮,紛繁復雜。而巴比倫、印度、古希臘、古羅馬那些拗口的人名以及埃及上上下下的幾十個王朝更令人崩潰。為了更系統的復習,我以輔導書為基礎,看教材為補充,順帶看一些歷史書籍,《萬歷十五年》《歷史三調》《五四運動》《國史大綱》《中國人史綱》《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甚至包括《明朝那些事兒》《易中天品三國》等各式各樣的書籍我都翻閱過。從2007年年初開始復習到2008年考試,一年多的時間里,11本教材我反復看過三次,600頁的輔導書也前后背了六遍,筆記寫滿了七本。也許功夫下的較深,所以考研時,專業課感覺考的較為理想。
萬事有始必有終,再長的復習也終將有走向考場那一天,這就好比婚姻,無論媳婦是美是丑,總要有見公婆的那一天。到了考試那一周,我卻異常忙碌,研究生考試在周末,我周一、周三、周五卻各有一門專業課考試,辦理緩考已沒時間,更不能缺考。于是我只得硬著頭皮復習考試,一邊是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務禮儀,一邊是歷史、政治、英語。
考試地點離學校很遠,離家更遠。第一天上午考政治,下午是英語,歷史學基礎則在第二天。考試那天,氣溫很低,大概零下五度,坐在考場里也禁不住打顫。政治考的較為順利,此前的預測卷中有不少與考試題目相似的。試想之所以把政治放在第一科考,就是因為大家都不會感覺太差。下午的英語則著實令我傷腦筋,閱讀理解生詞很多,有道題我閱讀了兩遍可依然沒有理解,寫作文的時候又經常會提筆忘字。由于答得不很順利,因此頭疼的厲害,無奈之下,只得強行忍住,比較后直到交卷前我才勉強答完了所有題目。
第二天上午考歷史學基礎,全卷300分,20個選擇題,8個名詞解釋,兩道材料題,四道簡單題。歷史學的四部分基本是平均分配,即各包括5個選擇題,2個名詞解釋,1道大題,材料題則是四選二。那年的選擇題感覺題目偏的出奇,有很多都是文化史方面的。比較經典的是有道題目,問英國在鎮壓馬赫迪起義時,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答案包括來復槍、芥子毒氣、馬克沁機槍和加農炮,直到今天,我也覺得這道題無論是題面還是題目都出的過于殘忍,缺乏人文關懷。選擇題做完就是名詞解釋了,這部分可以說是開門黑,第一個我就卡了殼。第一個是夷陵之戰,當時一下蒙住了,因為記得是彝陵之戰,沒想到“夷”和“彝”是通用的,其實這道題就是劉備伐東吳,火燒連營的故事,但當時的我到比較后也沒想起來。至于之后的少年中國學會、圣像破壞運動、圣德太子改革以及德雷福斯案件也都記得不很全面,只能硬著頭皮寫。說實話,當時名字解釋答下來,感覺肯定考砸了。好在后面的材料題和大題都復習的比較到位,答得也比較順手。從開始拿到卷子起,我就馬不停蹄的寫,一直寫了三個小時,也整整用完了一支水筆,直到考試結束前五分鐘,我才答完這張哈達卷。
前后三篇流水賬,算是寫完了自己的考研過程。必須要承認,考研的難度的確不如高考,甚至也有人說我們是靠考研去名牌混學位。但不管怎樣講,這依然是一場值得回憶和紀念的考試,因為它體現了不甘于現狀、刻苦奮斗、執著追求的過程。每一個參加過考研的人,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我想都不會有遺憾的。成功者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有機會獲得較高的學歷,自然欣喜;失敗者也有過勇于嘗試的經歷,也算轟轟烈烈。在這個還有三天就要考研的日子里寫下這幾篇日志,只希望能夠鼓勵那些依然在考研路上拼搏的同學,祝福他們夢想成真,祝福他們考研順利。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4
2011.01
從去年9月決定考研到現在坐在實驗室里,我完成了自己預定的目標。剛開學呆在實驗室沒事做發呆,想......
14
2011.01
要正常上班、要照顧家人、要擠時間備考、要瞞住同事…… 眼下考研備考已經開始,記......
14
2011.01
要正常上班、要照顧家人、要擠時間備考、要瞞住同事…… 眼下考研備考已經開始,記......
14
2011.01
一旦決定,準備越早越充分越好。 考本校的同學一般在大三時就應該開始準備,考外校的同學則應更......
14
2011.01
(1)統考科目由國家教育部統一命題,其考試大綱是指導命題的法規性文件,也是命題的唯一依據,它......
14
2011.01
(1)非統考科目一般沒有考試大綱,但是招生單位一般都指定了復習參考書,應當按的如生單位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