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提要
「重點考點所在」重點是第三、四、五、六章,尤其是前三者。它們本身是該學科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復習提要
「重點考點所在」重點是第三、四、五、六章,尤其是前三者。它們本身是該學科的重點難點內容;歷年試題,尤其是辨析題和分析題這類主觀大題也主要集中在這幾章,這就更證明了它們應該成為復習重點。其他各章主要考到選擇題,其中某些知識點和原理有出到大題的可能性。
「出題特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出題特點有:①題干部分常用歷史典故、科學事例、社會現實事例來命制,考察考生對原理的理解運用能力。但一般而言,不直接涉及現階段的方針政策事例,相對而言與社會現實保持一定距離;②只要把握好考點,選擇題和分析題都可以在相對脫離題干和材料的情況下解題。選擇題多數只要是選項正確的就考慮選。分析題更側重于要求答出較完整的原理。
「06年、07年分析題出題特點」06年所有分析題的出題特點是:問到兩個以上的問題,考察到兩個以上的跨章節考點。體現了試題的綜合性考察方向。07年很有可能沿用這種出題特點。
第一章 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1、哲學基本問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舊唯物主義的根本缺陷――唯物史觀的意義(選擇題)
「96年理科第11題,97年文理科第11題」
第二章 唯物論
1、物質與運動、時空的不可分割關系、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選擇題)
「96年第1 題:“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表明惠能的觀點是。06年第1題: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這一論斷的哲學涵義是」
2、實踐的定義、特點、形式等(選擇題)
3、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及其與人的實踐活動的關系(多年考到的選擇題)
「02年文科第1題,理科第1題,03年第2題,04年第2題,05年第34題」
4、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系(非常可能的選擇題)
「99年文科第2題,00年理科第1題,01年文科第2題,理科第3題,02年文科第16題,理科第17題,05年第1題:廣大農民在致富奔小康過程中深切體會到“要富口袋,先富腦袋”,其哲學上的含義是」
第三章 辯證法
1、聯系的普遍性、相關的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選擇題和分析題的某個方面)
「01年理科第17題:DNA遺傳信息,04年第31題:漫畫“任務終于落實到人了”,05年第16題:只要通過“電子郵件的六次信息接力”,一個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聯系上,06年第38題Ⅱ:用普遍聯系的觀點說明人類面臨的三重困境」
2、四大辯證法范疇:本質和現象、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結果、可能和現實(尤其是前二者,選擇題或分析題的某方面)
「96年理科第23題:辨析:并非所有的現象都表現本質,偶然的、零碎的、稍縱即逝的現象就無本質可言。95年文科第23題:辨析: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
3、質量互變規律:其考試方向:①度(選擇題);②關于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即連續性和階段性、漸進與飛躍的統一(分析題的某個出題方向)
「01年理科第2題:魯迅評《三國》人物塑造,98年文科第12題:中國古代格言成語體現質量互變規律的有」
4、否定之否定規律:其考試方向:①對待一切事物的辯證否定即批判繼承的態度;②理解事物的發展趨勢和道路即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分析題的某個出題方向)
「04年第37題Ⅱ:(3)在兩制并存的背景下,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實現自身的發展?」
5、矛盾規律(選擇題和分析題。必考,考分析題的可能性很大)
「01年理科第16題:中國加入WTO的啟示,03年第16題:“和實生物,同則不繼”,04年第17題:廣告畫說明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同一性;04年第37題Ⅱ:(3)在兩制并存的背景下,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實現自身的發展?93年第15題:“白馬非馬”割裂了事物的…關系;99年文科第35題:分析題:某鞋場的生產營銷策略;00年文科第33題:論述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也出現了一些負面效應,請用唯物辯證法矛盾學說闡述對它的看法;03年第37題Ⅱ:(3)運用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分析解決南北問題的正確途徑,06年第34題:守河堤老兵關于石獸“逆流而上”的見解對我們辯證地思考問題有何啟示?」
第四章:認識論
1、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選擇題或者分析大題的某方面)
「06年第3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這一古訓蘊含的哲理是,03年第3題:人的視覺與光譜;02年理科第2題:馬克思原話:搬運夫與哲學家的區別小于家犬與獵犬的區別;96年文科第27題:辨析:科學活動中,為了公正,應當避免“有色眼鏡”,應當排除頭腦中已有的理論和哲學指導,使人們對一切理論持中立態度」
2、認識的發展過程原理(考到的概率很大,且涉及到大題的可能性很大)
「99年文科第3題:“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00年理科第17題:同一棵樹,在木匠、畫家、植物學家看來不同。00年理科第30題:辨析:凡是親眼所見,都是對客觀真理的否定。02年文科第31題:辨析:古希臘哲學家說,如果沒有理性,眼睛是比較壞的見證人。03年第34題:分析題:“伯樂相馬”」
3、真理觀(多年考到分析題,今年選擇題、很可能的大題考點)
「06年第34題:廟僧按照常理,認為石獸應順流而下。從真理的具體性分析其失當之處。97年文科第23題:辨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對客觀真理的否定,01年第34題:分析題:關于丁肇中的夸克模型,」
「模擬試題」
故事1:相傳在古時候,兩個窮鄉僻壤的樵夫相遇,在勞動間歇,遙想著皇帝的生活說:“皇上每天上山砍柴,用的恐怕是金斧頭吧”。
故事2:相傳清末,有河北的農民在夏夜乘涼,想象著慈禧太后在紫禁城里的生活。有人說到:“老佛爺在宮里的生活好得沒得說,頓頓都吃燒餅卷大蔥。到了夏天的晚上,坐在老槐樹下乘涼,有宮女給搖著扇子。老佛爺肚子餓了,就喊一句:”太監,拿柿餅來!‘“
故事3:古時候,北方的市集上來了一只大象,人們很稀罕,都跑去看大象。有幾個瞎子看不見,就去摸象。摸過之后,那幾個瞎子交流感受。有一個說:“大象象條蛇,又長又細”。另一個說:“不對。大象象蒲扇,又薄又軟”。又一個說:“也不對,大象象堵墻,又大又寬”。比較后一個說:“都不對,大象象柱子。又圓又粗”。原來,瞎子們摸到的分別只是大象的尾巴、耳朵、肚子和腿。
(1)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有關原理分析上述故事。(6分)
(2)“盲人摸象”的故事對我們辯證地看待、思考問題有何啟示?試舉一例說明之。(4分)
「考點與試題分析」
考點:①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尤其是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的知識點。該原理與知識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重要內容認識論部分的重要考點。②認識和實踐的有限性原理。③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及其認識的發展過程原理。④辯證法的全面地看問題的觀點。
本題這類運用典故和故事設計出題的情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分析題的考察中很常見,考生應當加以注意。
「答案要點」
(1)前兩個故事較貼切地說明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和檢驗標準。人們的認識包括想象,歸根到底都來自實踐。故事中的樵夫和農民,他們頭腦中關于富裕生活的認識,來自于其有限的相對落后的生活生產實踐。他們對于皇家生活,既無直接的感性經驗,也沒有其他方面的間接經驗,所以他們對皇家生活的想象與實際情況是大相徑庭的。(2分)
后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說明了認識論方面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每個瞎子各自只是獲得了關于大象的感性認識,這些認識和感性經驗是片面的、粗淺的、有限的,只是對于事物的初步的現象層面的反映。感性認識和經驗有待于豐富、全面,并上升到理性認識并比較終得到實踐的檢驗。瞎子們對于大象的概念只是建立在片面有限的感性認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所以陷入了謬誤。(2分)
這些故事都體現了人的認識和實踐的有限性,人們的實踐是有限的,感觀能力和感性認識是有限的,理性能力和理性認識也是有限的,所以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是有限的。每一時代和每個人的認識都是有限的。人的認識只有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辯證發展過程,才能獲得準確的認識,也才能達到日益豐富的實踐水平和成果。(2分)
(2)“盲人摸象”的故事啟示人們要用聯系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事物本身是多方面的,豐富的,客觀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和多樣的,這就要求人們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一葉障目不見泰山”。(2分)
考生應當舉出歷史上和現實中有關全面聯系看問題的一個事例或者故事,指出其所蘊涵的辯證法和認識論的原理,并說明其重要性。(2分)
第五章 社會基礎與社會本質、社會結構
1、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今年的新增考點,屬于大綱表述的補充完善。可能的選擇題)
2、努力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多年來考到大題的知識點,重要的跨學科的知識點,今年可能再次涉及到分析題,如在07年第38題Ⅱ中考到)
3、生產力、生產關系的涵義和構成要素(選擇題,尤其是關于科技在其中的地位)
「02年文科第2題,理科第3題,01年文理科第31題:辨析:“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由計算機網絡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將成為社會的基本關系」
4、社會意識形態的構成(選擇題)
5、社會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分析題的某個方面)
「模擬試題」
《伊索寓言》有一則故事說,有個放羊娃趕著他的羊群到村外很遠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歡說謊,開玩笑,時常大聲向村里人呼救,謊稱有狼來襲擊他的羊群。開始兩三回,村里人都驚慌得立刻跑來,被他嘲笑后,沒趣地走了回去。后來,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竄入羊群,大肆咬殺。牧羊娃對著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卻認為他又在像往常一樣說謊,開玩笑,沒有人再理他。結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請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有關原理,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有人從這則故事得到啟發說,“謊言重復一萬遍,也就成了真理”。請分析故事的本意,并對以上觀點進行駁斥。(6分)
(2)放羊娃的多次撒謊而失去了人們的信任,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說明“誠信”等道德準則的重要性。(4分)
「考點與試題分析」
本題設計考到的考點有:①認識論的真理及其客觀性原理;②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系原理;③歷史唯物主義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的作用原理。這些知識原理都是本年可能考到的重要考點。
本題還考察了考生結合典故事例進行分析理解的能力。并且關于“誠信”道德準則的考察,還貼合了當前社會現實狀況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問題的實際。這種引用典故材料,同時又結合現實狀況的出題方式,是本年和以后考研政治分析題的重要的出題方向,考生應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
「答案要點」
(1)這則故事的本意是說,放羊娃多次撒謊,失去了人們的信任,比較終使自己受到損失,自食其果。這則故事主要是說明在社會生活中誠信等道德準則的重要意義。
“謊言重復一萬遍,也就成了真理”的觀點,是對這則故事涵義的誤解。它違背了真理觀的基本原理。(2分)
真理就是主觀同客觀的認識,是人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的內容、檢驗標準、作用等都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轉移的。真理有其客觀的確定的內容和標準,不是由人的主觀意志或者靠“謊言重復一萬遍”得來的。
真理和謬誤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真理和謬誤二者有原則區別,但又相伴而生,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即超出一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真理就轉化為謬誤,反之亦然。但是二者的相互轉化,需要具備相應的客觀條件。謬誤、“謊言”可能在一定條件下轉化成真理,但決不是靠主觀意志或者“重復一萬遍”來實現。(3分)
“謊言重復一萬遍,也就成了真理”是真理觀上的相對主義,這種相對主義詭辯論抹殺真理和謬誤的區別,在理論和實際上都是有害的。(1分)
(2)“誠信”等道德原則屬于意識形態。它又稱思想上層建筑或觀念上層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形式。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但意識形態又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形態的社會功能包括反映社會存在、維護或批判現實社會、調控社會和人的活動以及觀念創新等方面。(2分)
先進的意識形態推動社會的發展。“誠信”等道德原則,作為人類社會積極的意識形態和精神文明成果,是人類和諧共存的社會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它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協調人際關系,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推動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這則故事也說明,人類社會要堅持和弘揚“誠信”等道德原則。(2分)
(評分參考:如果考生的論述與答案不盡相同,但是用真理觀和歷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進行了分析,言之有理,自圓其說,也可酌情給分,但不超過6分。)
第六章 社會規律與社會發展動力
1、人類社會歷史規律,歷史規律與人的活動的關系(非常重要的選擇題考點,可能的分析題方面)
「06年第18題,05年第4題,04年第16題,00年理科第35題」
2、群眾史觀和歷史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可出選擇題或者分析大題方面)
「模擬試題」
一夜間,繼前兩年鴨脖子借著《生活秀》風靡全國之后,又一發跡湖北的小吃——掉渣兒燒餅迅速竄紅全國。短短數月,上海、杭州、北京、南京、廣州……2塊錢一個的掉渣兒燒餅幾乎風靡全國大中城市,幾乎隨處可見寫著“油而不膩,口感柔和,入口即融,鮮香可口”廣告詞的牛皮紙帶。在北京西單、新街口等繁華地段,比鄰而開的燒餅店同樣隨處可見。
有人說,掉渣兒燒餅風靡的原因不外乎價格便宜、大眾口味容易接受、包裝有特色、名字“掉渣兒”有特色等等。也有人說大眾的口味誰也說不準,和鴨脖子的風靡一樣,掉渣兒燒餅的火爆完全是偶然的。
趁火打劫地傍著“掉渣兒”走的燒餅店還在從蔓延:掉渣渣、掉掉渣、土掉渣、掉渣王、土家掉渣、土家掉渣的……但就在此時,風靡一時的號稱“中國式比薩掉”的渣兒燒餅從竄紅到衰落同樣似乎是在一夜之間。以春節為標志,北京、上海燒餅店排隊的隊伍越來越短。據了解,眼下混水摸魚發“掉渣兒”財的人主要有三種,一些燒餅店、早點攤掛出掉渣兒燒餅的招牌混水摸魚。一些商家,趁著“掉渣兒”燒餅知識產權保護的漏洞,傍著“掉渣兒”、“土家”搞加盟收取加盟費,而一些像“200元傳授恩施土家燒餅制作技術及提供配方”的帖子在網上隨處可見,價格也越來越低。
認真分析,掉渣燒餅曇花一現式的盛開的原因也未必完全是偶然的。比如,對商標的保護不利。有關報道稱,作為燒餅熱比較核心的“掉渣兒”商標只是剛剛申請。又比如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利,在掉渣兒燒餅推廣過程中,創始人沒有注意對配方的保護。燒餅店泛濫了,有人就賣配方賺錢,結果市場越做越爛,陷入惡性循環。再比如,對像有特色的包裝紙袋的設計沒有及時申請著作權保護。
(1)試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辯證關系原理,分析說明掉渣餅“從竄紅到衰落同樣似乎是在一夜之間”的原因。(5分)
(2)試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我國在生產發展和經濟建設過程中,完善知識產權和提高公平競爭意識的重要性。(5分)
「考點與試題分析」
考點:①必然性與偶然性辯證關系原理。該原理與知識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辯證法部分07年的重要考點。②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辯證關系原理。該原理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歷史規律部分的重要內容。
本題還考察了考生結合社會現實事例進行分析理解的能力。這種出題方式近年也出現過,如05年第34題考到“大型科普展”。考生對這種出題形式也要有針對性地加以注意。
「答案要點」
(1)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合乎規律的、一定要發生的、確定的趨勢。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并非必定要發生的、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過偶然性體現出來。偶然性之中隱藏、體現著必然性。掉渣餅“從竄紅到衰落同樣似乎是在一夜之間”的事例,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2分)
掉渣兒燒餅迅速竄紅全國,有其偶然性因素,但偶然中隱藏著必然,掉渣兒燒餅的口味大眾化、包裝新穎、價格適中等自身優勢中有其迅速被大眾接受的必然性。掉渣兒燒餅的迅速衰落中也有其偶然性,如不重視商標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等,但偶然性之中隱藏、體現著必然性,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操作手段必然被市場所淘汰就是偶然性之中的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是相互轉化的,我們要堅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辯證統一的辯證法原理,來做到全面、深刻地分析事物及其原因。(3分)
(2)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其中包括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經濟基礎就是同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上層建筑就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與其相適應的制度與設施。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2分)
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是經濟基礎的發展。市場經濟建設必然要求有相應的知識產權法規,還有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意識和觀念與之相配合,這些法規和意識等就是上層建筑的方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市場經濟建設決定了知識產權法規、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意識和觀念的必然性。同時,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我國及時地完善知識產權法規和培育提高公民的公平競爭意識等方面,將有助于市場經濟的建設。(3分)
第七章 社會目標
1、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和主體選擇性的統一、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社會發展道路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可在分析題中作為一個方面涉及到,做基礎性理解而結合材料展開即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和主體選擇性的統一”歷年曾作為選擇題辨析題考到,今年可能考到選擇題)
「98年理科第23題,97年文科第23題,00年文科第30題,00年文科第18題,02年文科第17題,06年第18題」
2、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選擇題,幾乎每年必考到,尤其是“人的價值”。今年也將是結合社會現實事例出到選擇題,一般難度不大)
「97年文科第2題:馬克思揭示人的本質的出發點是。01年理科第18題: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其內涵有;04年第3題:“非典”病愈者捐出血清;02年文科第3題,02年理科第18題;05年第31題辨析:關于“許衡不摘道旁之梨”的典故,06年第20題:叢飛的故事」
「模擬試題」
我國選手劉翔在2004年奧運會上奪得男子110米欄冠軍,并在2006年的世界錦標賽中打破了世界記錄,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后來他也由此獲得了高額的獎金和其他各種商業性收入。這說明 (D)
A人的社會價值是體現為人的能力的大小 B人的社會價值是以自身的利益為歸宿 C人的社會價值就是通過其能力滿足自己的需要 D人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本質上是統一的。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3
2011.03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擁......
23
2011.03
第一部分
馬哲熱點問題
1、樹立社會主義的榮辱觀——可用上層建筑、意識......
23
2011.03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政......
23
2011.03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2......
23
2011.03
育路教育網特別為您搜集整理考研政治考試輔導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每......
21
2011.03
2011年導游資格考試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點總結(21) 61斗拱是我國建筑特有的一種支撐構件。 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