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材料1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盤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2列寧說:“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完全一樣”。
材料3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資本主義相比,當代資本主義在許多方面已經并正在發生著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所有制發生了新的變化:國家資本所有制形成并發揮重要作用;法人資本所有制崛起并成為居主導地位的資本所有制形式。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發生了新的變化:職工參與決策;終身雇傭;職工持股;建立并實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擁有所有權的資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經營和管理企業,比較終成為以剪息票為生的食利者;高級職業經理成為大公司經營活動的實際控制者;知識型和服務型勞動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勞動方式發生了新變化。經濟調節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發生了新的變化:資產階級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不斷加強;危機對社會經濟運行的干擾減輕,破壞性減弱,金融危機對整個經濟危機的影響加強。政治制度的變化:國家行政機構的權限不斷加強;政治制度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公民權利有所擴大等。
請結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2觀點的聯系,并運用唯物史觀加以分析。(4分)
(2)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有關原理分析材料2的觀點。(3分)
(3)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材料3中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3分)
35.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完成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并準備在一切必要條件具備的時候把它準備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階段上去,這是中國共產黨光榮的偉大的全部革命任務。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定趨勢。而一切共產主義者的比較后目的則是于力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比較后完成。”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是怎樣形成的。(4分)(2)請結合毛澤東的論述。并簡述其原因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前途。(3分)(3)根據上述資料所述,分析中國革命發展必須經歷的階段。(3分)
34.【考點說明】 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發展的路徑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參考答案】
(1)材料1提出了“兩個必然”的觀點,材料2提出了“兩個決不會”的觀點。“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是辯證統一的,是對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必然性以及這種必然性實現的時間和條件的全面論述。前者講的是資本主義滅亡和共產主義勝利的客觀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講的是這種必然性實現的時間和條件。
唯物史觀告訴我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這兩對矛盾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并規定了社會發展過程中各種社會形態、社會制度的基本性質;制約著社會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決定社會歷史的一般進程,推動社會向前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必然導致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導致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矛盾和對抗的尖銳化,以及資本主義的政治和社會危機,從而促使資本主義必然滅亡。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需要相應的主客觀條件。生產力的發展和舊的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舊的上層建筑之間出現矛盾沖突,是社會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的發展、激化有個過程。我們既要堅定樹立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心,同時也要面對現實,堅持科學態度,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地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腳踏實地地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奮斗。(4分)
(2)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看,材料2的觀點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矛盾的普遍性,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完全一樣,這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社會形態的更替既是統一的,又是多樣的,體現了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關系。而統一性與多樣性,根源于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相統一的過程。由于各國國情的特殊性,即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差異性,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同,無產階級政黨自身成熟程度及階級基礎與群眾基礎的構成狀況的不同,革命傳統不同,以及歷史和現實的、國內和國際的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必然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3分)
(3)當代資本主義發生新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變化的根本推動力量。其次,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利和利益斗爭的作用,是推動資本主義變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會主義制度初步顯示的優越性對資本主義產生了一定影響。比較后,主張改良主義的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也對資本主義的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也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的基本原理的科學性。(3分)
35.【考點說明】 本題考查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及革命兩步走的理論。
【參考答案】
(1)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形成:①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就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這些思想成為后來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前身。②抗戰時期,毛澤東撰寫了新民主主義論等一系列理論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1939年10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概念。并第一次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作了科學的概括:所謂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就是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該文還詳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動力、對象、任務、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問題。③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理論作進一步的提煉、概括,提出了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總路線。1948年4月,毛澤東《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對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作了完整的概括,完整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4分)
(2)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前途是發展社會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新的領導階級,因為:①從領導階級來看。由無產階級掌握領導權,這是區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標志。②從世界革命陣線來看,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不在屬于舊的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③從革命的指導思想和革命的方法來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理論武器。④從革命前途來看,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會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要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后,逐漸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3分)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著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進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基礎上,使革命向前發展,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革命過程。新民主主義革命仍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新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相反,客觀要求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而社會主義革命是要求消滅資產階級,實現生產關系的革新。但是這兩個革命又有聯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定趨勢。(3分)
考試須知:2012考研時間安排 ♦應試技巧及考場須知 ♦首發2012考研真題
考前必看:準考證下載入口 ♦2012年考研考場規則 ♦2012考研考場查詢
復習備考:政治時事匯總 必背考點 預測試題 ♦ 英語作文預測 模板大全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6
2012.01
27.改革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一場新的偉大革命&rdqu......
06
2012.01
22.馬克思說:“負有****資產階級制度使命的城市無產階級則是他們(農民)的天然同盟軍和領導者......
06
2012.01
11.《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民權主義三大主義,并將其......
06
2012.01
6.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在一定歷史時期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動綱領,是總攬全局的根本指導方針。......
06
2012.01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
06
2012.01
2012考研政治終極預測試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