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上述醫學學科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二、大綱變化
2013年的病理大綱較2012年的大綱相比并無太大變化,只是在第十四部分中新增了一個知識點:
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癥的病因、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系
三、復習與備考指導
以課本為主,扎實基礎,注意各科之間的聯系。
四、新增知識點解析
1、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
【病因及發病機制】
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一般認為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根據是:①甲亢患者血中球蛋白增高,且常與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②血中存在與促甲狀腺素(TSH)受體結合的抗體,具有類似TSH的作用,TSH通過激活腺苷環化酶和磷脂酰肌醇通路而引起甲狀腺素過多分泌,甲狀腺生長免疫球蛋白(TGI)則刺激甲狀腺濾泡上皮增生;③可能與遺傳有關某些患者親屬中也患有此病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有的因精神創傷,可能干擾了免疫系統而促進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
【病理變化】
肉眼觀,甲狀腺彌漫性對稱性增大(約2~4倍),表面光滑,較軟,切面灰紅,呈分葉狀,膠質含量少。鏡下,以小濾泡為主,上皮呈立方狀。大濾泡上皮多呈高柱狀增生,有的呈乳頭狀增生,胞漿透亮。濾泡腔內膠質稀薄,甚至不見膠質,濾泡周邊膠質出現許多大小不一的上皮細胞吸收空泡。間質血管豐富、充血,較多淋巴細胞浸潤,可伴有生發中心形成。免疫組化顯示,大部分淋巴細胞為T細胞。
【臨床病理聯系】
本病多見于女性,男女之比為1:4~6,20~40歲比較多見。臨床表現為甲狀腺腫大,基礎代謝率和神經興奮性升高,如心悸、多汗、煩熱、潮汗、脈搏快、手震顫、多食、消瘦、乏力和突眼等。
2、甲狀腺功能低下
【病因】
①甲狀腺腫瘤、炎癥、外傷、放射等實質性損傷:②甲狀腺發育異常;③缺碘、藥物及先天或后天性甲狀腺素合成障礙;④自身免疫性疾病;⑤垂體或下丘腦病變。
【病理變化及病理聯系】
根據年齡不同可表現為克汀病或黏液水腫。
1.克汀病或呆小癥:主要由于地方性缺碘,在胎兒和嬰兒期從母體獲得或合成甲狀腺素不足或缺乏,導致生長發育障礙,表現為大腦發育不全、智力低下、表情癡呆、愚鈍顏貌,骨形成及成熟障礙,四肢短小,形成侏儒。
2-黏液水腫:少年及成人由于甲狀腺功能低下,組織間質內出現大量類黏液(氨基多糖)積聚。光鏡下可見間質膠原纖維分解、斷裂變疏松,充以血染色為藍色的膠狀液體。臨床上可出現怕冷、嗜睡、月經周期不規律,動作、說話及思維減慢,皮膚發涼、粗糙及非凹陷性水腫。氨基多糖沉積的組織和器官可出現相應的功能障礙或癥狀。
報考:♦2013教育部研招簡章♦考研報名時間/指南 ♦如何挑學校及專業
備考:♦2013年考研時間表 ♦2013考研大綱預測 ♦歷年考研真題下載
輔導:♦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任汝芬政治班 ♦海文 海天 ♦全國網絡班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