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指南:2013考研報名入口 報名流程 注意事項 考研大綱 復習技巧匯總 歷年真題
部分 | 章節 | 2012年 | 2013年 | 變化情況分析及命題考查重點 |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 (一)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含義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根源、實踐基礎和思想淵源馬克思主義的創立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發展 2.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治立場、理論品質以及社會理想 | (一)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含義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社會根源、實踐基礎和思想淵源馬克思主義的創立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發展 2.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政治立場、理論品質以及社會理想 | 本章無變化 |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世界和實踐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在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物質和運動,運動和靜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社會的物質性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實踐與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與統一人和自然的關系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2.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聯系的內涵和特點事物普遍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發展的實質。發展與過程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及相互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矛盾分析方法事物存在的質、量、度 事物發展的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否定之否定規律原理的意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及其方法論意義唯物辯證法與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相統一, 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 3.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規律及其客觀性;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聯系與區別;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系;正確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的關系 |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世界和實踐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在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理論意義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物質和運動,運動和靜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社會的物質性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實踐的本質含義、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實踐與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與統一人和自然的關系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2.事物的普遍聯系與發展聯系的內涵和特點事物普遍聯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發展的實質。發展與過程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爭性。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及相互關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矛盾分析方法事物存在的質、量、度 事物發展的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辯證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否定之否定規律原理的意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及其方法論意義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唯物辯證法與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相統一, 辯證思維方法與現代科學思維方法 3.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規律及其客觀性。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聯系與區別。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系。正確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的關系。 | 本章無實質性內容的變化。1.增加了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2.唯物辯證法與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變為唯物辯證法與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 | |
(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 (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認識的本質及規律實踐和認識活動中的主體、客體與中介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及相互作用的過程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認識的本質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原則區別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相互關系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2.真理與價值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實踐活動的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價值及其特性;價值評價及其特點;價值評價的功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關系 3.認識與實踐的統一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辯證統一 | (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認識的本質及規律實踐和認識活動中的主體、客體與中介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及相互作用的過程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認識的本質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直觀反則區別認識過程中感性映論的原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相互關系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2.真理與價值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實踐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實踐活動的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價值及其特性;價值評價及其特點;價值評價的功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關系 3.認識與實踐的統一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自由與必然 | 本章內容無實質性的變化。1.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更改為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2.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辯證統一變為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3.加了一個自由與必然。 | |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內涵及其作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內容及其意義生產力的含義和結構生產關系的含義和內容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的原理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內涵 |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構成及其作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的內容及其意義生產力的含義和結構生產關系的含義和內容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的原理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內涵 | 本章無實質內容的變化,1.把社會存在于社會意識的內涵改為社會存在于社會意識的構成。2.階級斗爭的含義刪掉了。 |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