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研究生計劃招生規模為584416人,與2003年的26萬多人相比,10年間翻了一番。
這些多高校擴大研究生規模,是為了緩解本科生就業難,還是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
高校出現本研比例倒掛現象
20日,記者電話采訪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從2003年開始,熊丙奇就開始關注研究生擴招現象。
當年,本科生出現就業難現象,有人提出擴大研究生規模來緩解。一時,眾多高校競相追逐研究生規模。重點大學定位為研究型大學,擴大研究生規模,一般本科院校則乘機申請碩士點、博士點。
熊丙奇說,研究生擴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本科生就業難,但高校主要還是看中了研究生招生巨大的生源市場,迎合了社會上畸形的高學歷消費需求。
從去年的畢業人數來看,北大、中科大、清華等10所高校的研究生畢業人數,都超過了當年的本科生畢業人數。其中,中山大學的研究生畢業人數比本科多3300多人,中國人大、中南大學多出2800多人,北大多出2500多人。這就是說,至少3年前,這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規模就超過了本科生。
武大2002年碩士生招生計劃只有4000人,此后增長很快,2006年4800人,2007年4900人,2008年5000人,2009年5900人,2010年6100人,2012年招生規模達到7704人(碩士生6140人,博士生1564人),而2012年本科生招生規模才7650人。
2012年,華中科大研究生招生規模7652人(碩士生6210人,博士1442人),本科生7500人。而武漢理工和華中師大碩士生也發展很快,今年的招生數量分別是3730人和3130人。
北大清華兩校的情況比武漢高校更嚴重,研究生總數早已超過本科生,其中清華大學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為0.61:1。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