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考研時。隨著2013年研究生報名日的到來,一年一度的考研備戰也漸進高潮。
在每個考研人的身影背后,通往研究生的路途卻有著各種不同,在這些不同中,有堅持,有等待,有收獲,有滿足。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肖文(化名)本科畢業后,在北京生活了4年,生活還算穩定。但不久前,他向工作單位請假,回了一趟山東老家。
“今年考研,我選擇了在老家的考點,所以得回去確認考點。”肖文說,今年北京考研的人數特別多,有些考點限制了人數,需要在現場確認時出示工作證明,他不想讓單位知道自己考研,所以干脆回家報考。
這已經是肖文第5次踏進考研的考點了。他的考研目標很簡單,本科學習文學的他立志要考復旦大學的新聞學研究生。在他考研的幾年間,這個志向一直沒有變過。“比較初是因為理想吧,但是現在也有了現實的考慮。”
目前肖文供職于一家網站,工作其實挺不錯的。如果說有現實的考慮,那會是什么呢?
“其實很多和我一樣堅定考研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考慮。”他說,就業僅僅是剛畢業的學生比較初的考慮,在解決了就業之后,我就必須考慮事業的發展,而這時需要更多的投入。當然,此時的“投入”便包括了這幾年的考研經歷。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被稱為“考研專業戶”的肖文并不是一個異常執拗、天天死扎在題目中的書呆子。平時,他有著自己的工作,還有一個相戀多年的女友。即使是對于考研本身,他也在堅持的背后,有著一份對于成敗的豁達。
在去年的研究生考試中,肖文與比較終錄取的分數線只差3分,可以說是失之交臂。對此,肖文的理解是,你想得到比別人好的東西,除去運氣的因素以外,你就必須付出的比別人更多。“其實人都是這樣的,承受挫折是成熟的一部分。”
如今的肖文還在積極準備著明年的考試,至于今年如果失敗,還會不會繼續,他說自己還沒想好。記者問他:“回想這幾年考研經歷,有什么感覺?”肖文稍想了一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吧。”
“能睡一周就幸福死了”
有像肖文一樣堅持的,也有像李昕彧一樣“折騰”的。
李昕彧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大四學生,如今的她每天到教室上課,到圖書館看書,還準備考駕照,日子過得很自在。但如果把時間往前撥2個月,這樣的日子就完全是一種奢望了。
9月18日,對李昕彧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那一天,她終于拿到了學校的保研推薦信,這意味著從那天起,她可以申請外校的保研資格了;但同時,這一段時間也意味著她必須要加速度,因為那天距離浙江大學的保研申請截止日期只剩下一周的時間。
李昕彧夢寐以求的專業是浙大的新聞與傳播學,這也是她很早就定下的目標。好在這個“目標”沒有讓她失望,就在浙大公布外校保送研究生面試名單的比較后一天,李昕彧收到了通過資格審查的短信。
十一黃金周后的第一天,李昕彧和全國各校的學生來到浙大參加面試。“對很多申請外校保送的學生來說,都不會只投一所學校,所以當不同學校發來面試通知時,‘面試’就變成一場‘趕考’。”李昕彧說。
為保險起見,李昕彧向3所學校投了資料,并都收到了面試通知。在結束浙大面試后的第二天,就有一場上海某高校的面試在等著她。但因為時間太緊張,李昕彧決定放棄那次機會。“能不能上浙大還沒底,又要放棄一次機會。那種心情……能理解吧?”
與之前風風火火的準備相比,比較后的面試反倒有些波瀾不驚。李昕彧說,面試的感覺不是很好,走出面試考場時,她甚至產生了一種再回去“補充兩句”的沖動……
如今,面試結果早已知曉,李昕彧也如愿以償。她說自己曾不止一次地想過,等這一切結束了,自己一定要大睡上整整一周時間,那就幸福死了。
“后來這個愿望實現了嗎?”記者問。李昕彧沒有回答,取而代之的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學宗教人少,問題不大吧?”
同李昕彧目前“淡定”的生活類似,周努魯現在的生活也很平靜。但是,李昕彧的“淡定”源自于保研結果的水落石出,而周努魯的“平靜”則源自于對自己實力的胸有成竹。
周努魯現在的身份是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專業研究生。在這個身份之前,他曾有過若干個身份,比如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園藝專業本科生,以及該院園林專業本科生。不久的將來,他的身份很有可能要變為香港某高校文化研究與宗教專業博士生。
對于若干次專業跨越,周努魯表現得同樣很“淡定”。“其實也沒什么,只是高考時并不清楚自己喜歡的專業,于是在本科階段調了一次。大學四年雖然學工科,但卻對文史越來越感興趣,于是便在考研時又調了一次。這次申請博士只是專業名稱有點變化,研究內容還是貫通的。”
很多有考研經歷的學生都知道,“跨校跨專業”的難度相當大,更何況橫跨了文理兩大學科門類,其難度更是可想而知。可問及周努魯的考研經驗時,他的回答很簡單——心態好。
“我的本科專業的就業率一直不錯,所以自己沒有太大的就業壓力,考研對我來說更多的是興趣使然,不存在后顧之憂。”他說。
當然,沒壓力不等于沒動力,更何況這份動力還是來自于興趣本身。于是,周努魯同樣也會一天看十個小時書,也會在等待結果時惴惴不安。
如今,已經研三的他正在申請香港高校的Ph.D項目,雖然申請手續還要在明年1月份辦理,但他自己卻是成竹在胸。“應該問題不大。”
“為什么對自己這么有信心呢?”記者問。
“之前我們和香港高校就有很多交流,彼此都很了解,而且我所研究的內容本來就很小眾,競爭也不是很激烈,一個學校學經管的人都能趕上全國學宗教的人,想想應該問題不大吧。”周努魯笑著說。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