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題
5個小考點
1、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規律的根本特點、能動性的四個體現
2、否定之否定:辯證否定觀;兩次否定、三個階段
3、自由與必然:自由不是必然,但必然是其基礎
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史觀的三個原則、四個表現
5、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絕對規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提高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
主觀題:
主觀題一
【材料熱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設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十八大提出了社會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們不僅算經濟賬,而且算生態賬,要著眼長遠。這些總體布局都體現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時代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出題角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三位一體、四位一體、五位一體)
【教材考點】:對立統一規律之發展觀;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認識論之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真理的相對性與絕對性
【解析】:
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關系,既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也是科學的認識方法。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同我國實際和時代發展相結合,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新境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就是因為當前生態建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愈發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關鍵點。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一切事物都有其過程,事物在運動形式、形態、結構、功能和關系上不斷更新,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領域中的一切現象都是作為過程存在和發展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也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
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就是由相對到絕對不斷發展和轉化的過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不是絕對正確的認識,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窮盡絕對真理,因此不能將已有的對總體布局的認識絕對化為永恒不變的教條,而應該堅持真理的具體性,實現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與客觀的符合,實現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主觀題二
【材料熱點】
“我們都多么渴望被認可,就有多么害怕被譴責。”對員工、家人和朋友的批評不僅不能幫助他們解決現有問題,還會打擊他們的信心,傷害彼此感情,批評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俄克拉荷馬州的喬治·約翰斯頓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員,他的職責之一就是確保工地上的工人都帶安全帽。據他講,只要碰到工人沒有戴安全帽的情況,他都會嚴肅地要求對方戴上。工人們雖然勉強服從了,但只要看到他離開,便會馬上摘下帽子。于是約翰斯頓決定換一種方式。當他再次看見工人沒有戴安全帽時,就關切地詢問是不是帽子不合適,戴在都上舒不舒服。她用愉悅的語氣提醒工人,安全帽能夠保護頭部不受上海,工作時還是戴上為好,而那些工人比較終也欣然地戴上了帽子。
2012年9月底,天津大學30名新生模擬1919年前北洋大學預科入學考試。考題共分英文、物理、數學三大部分,每部分一張考卷,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可以說是一份“小綜合”考卷。“群鼠聚穴中議禦貓之策,一鼠進曰以鈴系貓之頸,貓行則鈴鳴……”拿到這樣一份試卷,不僅考題是繁體字的文言文,還要求漢譯英,即使考生是今年剛剛金榜題名進入天津大學的新生,也會直呼“被考倒”。究其原因,是因為古文漢譯英繁體字不認識和英文物理題物理專業英文單詞不認識。
【出題角度】從摘帽子到戴帽子體現的哲學原理;高材生為什么會被考倒,給我們什么啟示
【教材考點】同一性的作用;內容與形式
【解析】:
在矛盾推動事物發展中,矛盾的同一性有其作用,由于矛盾雙方彼此相通,矛盾雙方可以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并規定事物發展的方向。嚴厲的批評與斥責會導致工人不戴安全帽,愉悅的交談使工人欣然戴上安全帽,這就要求要用適宜的方式使工人戴安全帽得以成功執行,從嚴厲的批評到愉悅的交談的轉化,體現的就是矛盾一方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使自己獲得發展。
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當形式適合內容時,對內容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反之起阻礙作用,天津大學的高材生之所以會被一份1919年的預科入學測試卷難道就是因為試卷考查內容的表現形式在當前不適合內容的表達,因此要善于運動形式,發揮其積極作用,利用和創造必要的形式,適時地拋棄與內容不相適應的形式。
主觀題三
【材料熱點】
今日上午,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習近平發表講話。
習近平表示,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落后就會挨打,發展才能自救。審視現在,全黨要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展望未來,全黨也必須牢記,把藍圖變成現實,還將走很長的路。必須為之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習近平表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個人都有夢想,現在大家在討論中國夢。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比較偉大中國夢。凝聚和寄托了幾代人的夙愿,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密切關聯。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為之共同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要繼往開來,承前啟后,團結各族人民。
【出題角度】怎樣認識“中國夢”?如何實現“中國夢”?
【教材考點】唯物論之實踐觀;辯證法之發展觀;主觀能動性;前進行與曲折性的統一;可能性與現實性;認識論之理論對實踐的反作用;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
【解析】:
“落后就會挨打,發展才能自救。”事物運動變化的基本趨勢是發展,要不斷發展,勇于創新,發展就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任何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不發展死路一條;
“全黨要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起促進作用,能夠在實踐中獲得預期效果;錯誤的認識則會阻礙實踐,使實踐失敗。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利用對事物的合規律性認識指導實踐;
“展望未來,全黨也必須牢記,把藍圖變成現實,還將走很長的路。必須為之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藍圖”表明意識具有預設理想世界的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而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必須敢于實踐、奮勇拼搏(實踐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將科學態度和革命熱情結合起來,腳踏實地,爭取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把藍圖變為現實是將可能性實現為現實性;還要走很長的路體現了前進行與曲折性的統一;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踐有高于認識的品格——直接現實性;認識只有付諸實踐才能檢驗自身的真理性,要勇于促成認識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并要達到這一飛躍的四個要求。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