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始建于2004年,是中國科學院在浙江省建立的首家國立研究機構,是著眼于集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科技服務、人才培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工業技術研究機構。
截至2013年9月,我所在讀研究生469人(其中博士生83人,碩士生112人,合培生生166人,留學生3人,同等學力申請學位5人),課題研究生100人。2014年我所計劃在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有機化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工程、化學工程和機械工程等8個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36名,其中擬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20名。
我所接收相關高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來所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一、 專業目錄(實際招生人數以國家正式批準數為準)
專業名稱(代碼)
|
研 究 方 向
|
備 注
|
材料物理與化學
(080501)
|
1、功能材料與納米器件
2、磁性材料與應用技術
3、表界面化學與物理
4、燃料電池技術
5、新能源材料及相關技術
|
共計招收
20人
|
材料加工工程
(080503)
|
1、海洋工程防護技術
2、裝備關鍵部件表面強化
3、金屬材料表面防護
|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070305)
|
1、高分子合成與改性
2、高分子材料加工
3、功能與高性能高分子
4、特種纖維與復合材料
|
|
有機化學
(070303)
|
1、有機合成與分析化學
2、有機功能涂層
3、有機光電材料及器件
4、精細化學品催化
5、有機生物化學與光生物技術
|
|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080201)
|
1、復合材料制造及裝備
2、精密運動與機器人
3、激光精密制造
4、光電探測器件制造
|
|
材料工程
(085204)
(全日制專業學位)
|
1、功能材料與納米器件
2、磁性材料與應用技術
3、表界面化學與物理
4、燃料電池技術
5、新能源材料及相關技術
6、海洋工程防護技術
7、裝備關鍵部件表面強化
8、金屬表面防護
|
|
化學工程
(085216)
(全日制專業學位)
|
1、高分子合成與改性
2、高分子材料加工
3、功能與高性能高分子
4、特種纖維與復合材料
5、有機合成與分析化學
6、有機功能涂層
7、有機光電材料及器件
8、精細化學品催化
9、有機生物化學與光生物技術
|
|
機械工程
(085201)
(全日制專業學位)
|
1、復合材料制造及裝備
2、精密運動與機器人
3、激光精密制造
4、光電探測器件制造
|
二、報名條件
1、學生所在學校是教育部規定的具有當年免試生推薦資格的高校;
2、考生須為2014年應屆本科畢業生,且獲得其所在高校推薦免試資格,占用所在高校推薦免試生名額;
3、熱愛科學事業,有較好的科研潛力;
4、道德品質和品行表現良好,遵紀守法,無任何違法違紀受處分記錄;
5、誠實守信,學風端正,無任何考試作弊和剽竊他人學術成果記錄;
6、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成績優秀,在學期間無重修科目或補考記錄;
7、外語程度達到或超過與公共英語四級考試相當的水平(提供具體證明材料),具有較強的外語聽、說、讀、寫應用能力;
8、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9、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三、申請材料
推薦免試申請者應直接向我所研究生部提交如下材料(除照片外其他申請材料全部限用A4紙):
(一)必須提交的材料
1、本人親筆簽名的《中國科學院大學申請推薦免試生信息表》(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推薦免試生申請系統”中填寫、打印);
2、經學校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申請表》(見附件1,正反面打印,不得更改格式);
3、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辦公室蓋章的《全國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登記表》(面試通過后向所在學校領取、填寫、蓋章后補交,面試前可先提交學校提供的其他推薦免試資格證明材料);
4、所在學校教務部門(或院系)出具并加蓋公章的大學本科前3年所修課程成績單(5年制的提供前4年課程成績單);
5、個人簡歷及專業學習情況介紹;
6、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TOEFL或GRE成績等體現自身英語水平的證明材料復印件;
7、身份證復印件(正反面)及學生證復印件(首頁及本學期注冊頁)、1寸正身免冠照片3張;
8、政審材料,須加蓋公章(由所在學校(學院)出具,見附件2)。
(二)自愿提供的材料
1、專家推薦書;
2、在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或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所獲專利或其它原創性工作成果的復印件或證明;
3、大學期間的獲獎證書復印件;
4、對申請有參考價值的其它材料。
四、接收程序
(一)提出申請
申請人查閱招生指南及招生簡章,確定申請專業及方向。于2013年5月—10月期間,均可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網上報名”-“推免”(以下通稱“推免申請系統”)中進行網上申請,在網上成功提交申請后,會收到招生辦公室發送的確認短息和確認郵件。中國科學院大學各培養單位推薦免試申請人必須通過網上申請系統填寫申請表。網上提交申請的截至時間為:2013年10月25日。
(二)提交材料
申請人于2013年10月20日前(以郵戳日期為準)將規定的申請材料按要求整理完畢后直接寄送我所研究生部。
(三)初審
我所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初審。對初審通過者,將在“推免申請系統”中通知,并發送通知短信,按需分批組織申請人來所參加復試。原則上我所將在2013年10月20日前結束所有推免生的復試工作。
(四)考核和體檢
內容主要包括綜合能力測評、專業知識考核、英語水平測試、體檢和政審。考核以面試為主。考核和體檢時間由我所依據推免申請情況而定(請關注我所網站通知)。
1、綜合能力測評。每位考生向復試小組作5分鐘情況介紹,主要介紹個人基本情況、課程學習情況,在校期間參加課程實驗和科研實習情況等。主要考查考生的政治態度、思想品德、人生觀、價值觀、工作學習態度、團隊合作精神、科研道德及遵紀守法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2、專業知識考核。重點考查考生對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靈活運用的程度等,了解考生從事科研工作的潛力和創造性,考核既要看學生歷年的學習成績,又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其他特長等綜合素質方面的考查。
3、英語水平測試。以翻譯、閱讀和聽力等形式,進行專業和非專業的英語語言交流。主要考查考生聽、說、讀的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
4、體檢和政審。體檢在我所指定的二級甲等以上醫院進行,標準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
(五)擬錄取和網上報名、現場確認
1、經復試后按照“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確定擬接收名單并公示7天以上,無異議且報考材料完整的由研究生部對擬接收的申請者寄發擬接收函。
2、收到擬接收函的考生請及時到所在學校領取推薦免試生校驗碼及《全國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登記表》。
3、考生被接收為推免生后,須在教育部規定的時間內持推薦免試生校驗碼,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網上報名,并在規定時間到指定報考點進行現場確認,未參加全國統一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的,推薦免試資格不予保留。
4、通過復試確定的推薦免試生,不得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生統一入學考試。一經發現,取消推免生資格。
5、擬錄取的推薦免試生,須在統考生復試期間向我所研究生部提交大學本科比較后一學年的學習情況報告,內容應包括:比較后一學年所學課程及全部課程成績、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實踐活動)選題及進展情況、遵紀守法情況等。我所核查無誤后,將與擬錄取的統考生一起上報教育部審核,審核通過后與統考生同時發放錄取通知書。
五、其它事項
1、我所將在2013年7月舉辦的“甬者創新未來”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期間進行第一批推薦免試碩士生面試,具體事項見我所網站《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寧波工研院2013年“甬者創新未來”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招募營員通知》相關內容。
2、“推免申請系統”在考生成功提交申請、面試和擬錄取環節均有短信確認和提醒功能,務請準確、翔實地填寫包括手機號碼在內的全部報考信息。
3、申請人須在復試前將所有申請材料提交我所研究生部,我所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各項推免復試具體事宜。
4、申請人憑本人身份證和學生證來所參加復試,通過復試且各類材料完備,其推免資格予以確認。
5、申請人來所復試,我所免費安排住宿(2人/間研究生公寓)和體檢。
6、考生一旦獲得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不得辦理出國手續、不列入就業計劃。
7、對已發接收函的推薦免試生,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取消其碩士生錄取資格:
(1)在本科階段比較后一學年(4年制指第7、8學期,5年制指第9、10學期)學習成績有不及格科目;
(2)畢業設計(論文)未取得良好以上成績;
(3)畢業時未獲得學士學位;
(4)政審不合格;
(5)考試作弊者或違紀(法)受到“警告”以上處分的,或有其他情節嚴重的違法亂紀行為受到處罰者;
(6)申請人提交的材料有弄虛作假者。
8、擬錄取推薦免試生,可提前申請來所做畢業設計;
9、本簡章未盡報考事宜,請參見《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2014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10、本簡章如與上級部門新下達的招生規定相悖,則以上級部門的新規定為準。
六、聯系方式
地 址: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大道519號
郵 編:315201
職能部門:研究生部
聯系人:楊 方
電 話:0574-87911122、86685287
傳 真:0574-87910728
E - mail:yangfang@nimte.ac.cn、hr@nimte.ac.cn
附件:1、《中國科學院大學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申請表》
2、《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碩士考生政審表》
寧波材料所研究生部
2013年6月6日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