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4年考研英語英漢六點差異指導

來源:跨考考研 時間:2013-08-09 11:45:13

   考研英語翻譯得分率不高已經被大家所公認,有統計顯示,考生的得分大部分都是在3分到5分之間,能考到6分以上,就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了翻譯成為考生的薄弱環節的呢,或者說怎樣在短時間內彌補這一短板呢?專家認為考生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區分英漢的思維和語言差異,減少對考研的恐懼心理,從而從而提高翻譯能力和水平。下面就具體給考生們講解一下英漢的六大差異。

  1 英語形合,漢語意合

  2 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3 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4 英語多替代,漢語多重復

  5 英語重省略,漢語重補充

  6 英語重心在前,漢語重心在后

  一、形合和意合

  不同的語言中句子內部或外部連接幾乎都使用句法、詞匯、詞義這三種手段。用前兩種手段連接稱為形合,用后一種手段連接稱為意合。就英語和漢語來說,英語是強調形式上緊密結合,漢語是強調意義上結合緊密。具體來講,英語的句子是通過一整套完整系統的語法結構和連接詞將單詞和詞組組合在一起,強調結構上正確,邏輯上嚴密,思維上嚴謹。而漢語則不然,就是說一個漢語句子的分句與分句之間,或是短語與短語之間,在意思上有聯系,但很少用關聯詞。使用每一個分句或是短語的意思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句子的。大家在從高中考大學的時候也一定做過語文中有一種題讓我們根據意思來為一篇文言文斷句,那么斷句的基礎是什么呢?是不是通過每個文字的意思以及整個文章的意思來斷句的,那么就是說漢語是通過意義來緊密結合起來的,表面上可以看起來是一些毫不相干的漢子,但是組合在一起卻意義深刻。

  比如我們看下面這個句子。這個句子是美國林肯總統《蓋茨堡演講》結尾的一句。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ould not die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world. (參考譯文:我們在此立志誓愿,不能讓他們白白死去--要使這個國家在上帝庇佑之下,得到新生的自由--要使那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致從地球上消失。)

  在本句中,“We here highly resolve......”是整個句子的主句,作者通過“that”引導“that these dead should not die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new birth of freedom”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world.”等三個從句,那么在比較后一個從句之前還用了“and”這個連接詞將幾個從句連接起來。而缺少 “that”, “ and”這幾個連接詞,這個句子在英語中就不能表達現有的意思,而且也是不符合英語的語法的。

  而漢語的意合呢,就是說漢語造句少用或是不用形式連接手段,注重隱性連貫,事理順序,功能意義,以神統形。即漢語句子意連形不連。

  例如,漢語說“他不來,我不走”。這句話包含了兩層意思,完全通過意義聯系起來,兩分句之間不用任何連詞。而如果翻譯成英文則必須用連接詞語,即:I won’t go unless he comes. 或者我們說:I will stay until he comes.

  下面我們舉一個2003年考研的題目來看一下。

  Furthermore, humans have the ability to modify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live, thus subjecting all other life forms to their own peculiar ideas and fancies.(參考譯文:而且,人來還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從而使所有其他形態的生命服從人類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想象。)

  仔細對比這個句子和譯文,我們會發現正如which在漢語中并沒有找到對應的詞。也就是說,如果要看到一個詞翻譯一個詞的話,遇到which我們就會犯難。原因就是英語和漢語的這種差別造成的,英語中需要一個連詞去實現這種邏輯關系,而漢語則通過語義表達。英語和漢語的這個差異要求我們,在拿到考研英語翻譯題的時候,要首先分析整個句子的結構,根據英語原文的語法結構以及連接手段所攜帶的信息,合理地組織漢語語言并且調整語序。盡量避免逐字進行翻譯。

  二、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正是因為英語是通過一整套完整的系統的語法結構組合在一起的,那么一個英語句子只要結構完整,作者通過增加限制成分、修飾語以及補充成分可以使得一個句子變得非常的長。比如在往年的考研英語翻譯題中,比較長的一句話竟然達到了58個單詞。而正是因為漢語是強調意義上的完整,那么一個漢語句子就可以簡短而意義深刻,言簡而意賅。考生們在翻譯的時候就要一定注意,可以破句重組,化繁雜的英語長句為多個意義緊密相連的漢語短句,而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層次結構。例如:1999年的一道考題。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參考譯文:人們對歷史研究方法產生了興趣,這與其說是因為外部對歷史作為一門學問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戰,還不如說是因為歷史學家內部發生了爭吵。)

  英文原句是個典型的長句,由27個詞組成,中間沒有使用任何標點符號,完全靠語法結構使整個句子的意思化零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構成一個復雜的狀語修飾動詞arisen。在中文翻譯中,“產生興趣”這一重要內容通過一個獨立的句子表達,兩個不同的原因則分別由不同的句子表達,整個句子被化整為零“…產生興趣…,這與其說是因為…,還不如說是因為…”

 

  三、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被動,科技英語或是論文中尤其如此,而我們的考研翻譯中的翻譯題大都是科普知識的文章,那么被動句就更多了。而漢語又是比較喜歡用主動句的,一般都是我怎么怎么樣,他怎么怎么樣,你怎么怎么樣。那么知道了這么一個特點的話,我們在拿到一個英譯漢翻譯題的時候,如果這個句子是被動句,我們就要有意識的在漢語譯文中調整為主動形式。

  例如:Darwin was convinced that the loss of these tastes was not only a loss of happiness, but might possibly be injurious to the intellect, and more probably to the moral character. (參考譯文:達爾文確信,沒有了這些愛好不只是少了樂趣,而且還可能會有損于一個人的思維年能力,更有可能導致一個人道德品質的下降。)

  was convinced 這里被翻譯成了確信,類似的這種很多已經演變成固定翻譯方法,如果有人翻譯成達爾文被說服或被確信之類的,那可就真要貽笑大方了。再看2002年真題: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ave been slow to change partly because the explanatory items often seem to be directly observed and partly because other kinds of explanations have been hard to find. (參考譯文:行為科學之所以發展緩慢,部分原因是用來解釋行為的依據似乎往往是直接觀察到的,部分原因是其他的解釋方式一直難以找到。)

  這里的be directly observed 翻譯的時候就可以省略翻譯的被動。就和“水可以直接喝”是一個道理。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 日本特级黄免费网站 | 三级乱子国语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午夜 | 五月天久久综合一区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