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交通大學概況
大連交通大學創建于1956年,其前身為大連鐵道學院,是東北地區惟一一所以軌道交通為特色的高等學校。
大連交通大學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84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8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現設有16個教學單位,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擁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9個工程碩士領域,2個高校教師碩士專業。在校博士研究生128人,碩士研究生1285人。
我校擁有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3個省一級重點學科,覆蓋了11個二級學科。獲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立項5項;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特色學科”項目立項建設學科;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加工工程學科是“提升學科”項目立項建設學科;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是“培育學科”項目立項建設學科。
學校具有在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1075人,其中,教授136人,副教授297人,博士生導師55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0%以上。國家“千人計劃”人選1人;遼寧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2人,遼寧省特聘教授3人;國家及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7人,遼寧省優秀專家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遼寧省百千層次入選者3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5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部級優秀教師7人,遼寧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8人;省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省級專業帶頭人5人,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28人;大連市領軍人才3人;省高校創新團隊3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
學校積極倡導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科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F有省級以上科技平臺24個。其中,2006年連續擠壓工程研究中心成為教育部工程中心,2009年獲批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2011年現代軌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成為遼寧省高等學校重大科技平臺,2012年獲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軌道交通裝備設計與制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學校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大連交通大學歷來具有嚴謹治學的良好校風,提倡刻苦讀書、積極進取、勇于實踐的精神。研究生教育始終以研究生培養質量為核心,并致力于完善成才機制、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注重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注意培養他們的科研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及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認真求實、腳踏實地的工作精神。在打好基礎,拓寬專業知識面的同時,重視研究生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
我校每年選派部分優秀研究生到國外聯合培養或進修學習。除組織在校研究生積極參加所在教研(研究)室的科研工作及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外,還組隊參加各種學術交流和競賽,使學生從中得到磨練,增長才干,成為學校科研工作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
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現場科研與生產開展研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論文質量在遼寧省政府學位辦歷次抽檢中均獲得較高的評價,每年都有論文入選遼寧省百篇優秀碩士論文。
我校對研究生就業工作非常重視,我校研究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每年大量優秀畢業生進入高校、科研機構、事業單位及知名企業就業。
明德求索構繪世紀藍圖,鍥而不舍再創發展偉業!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大連交通大學形成了“立足遼寧,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鐵路市場,積極面向全國”的辦學定位和“軌道交通、產學研合作、復合型軟件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連交通大學將圍繞現代軌道交通業和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牢牢把握國家人力資源強國建設、遼寧省老工業基地振興、大連市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建設軟件及信息制造基地的戰略機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遼寧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全面實施學校特色發展規劃和“十二五”發展規劃,推進內涵發展,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為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