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歷時四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落下帷幕,其通過的《公報(草案)》也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關注。對于考研學子來講,這也是尤其需要關注的時政熱點之一,綜觀歷年真題,無論是形勢與政策的選擇題,還是各科的材料分析題,無一不是選取當年比較熱門的時政來命題,那么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有哪些命題的熱點,我們來詳細解讀。
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時隔35年后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對改革的問題作出了重要部署。“全面深化”這是新一屆三中全會對改革提出的要求,而如何做到“全面深化”則作了具體的要求。從考研的角度來看,在毛中特學科中,關于改革的意義則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熱點。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在論述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時,明確提出:“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兩個不能否定”是對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的比較精確的判定,由此,在新的時期,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成為了考查的重點。
在公報中,關于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具體的部署,從五位一體建設到黨的建設,因此,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在毛中特第八、九、十、十一、十五章中關于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建設文化強國、創新社會管理、城鄉一體化、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七個方面都有考查的角度。公報提出的新的觀點還包括確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從史綱的學科角度來看,十一屆三中全會無疑會成為命題的熱點,而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取得的成就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綜觀公報全文,盡管沒有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具體的措施,但是指出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任務,這也會指引我國的改革在攻堅階段保持正確的方向和理論指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