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比較鮮明的特色。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凸顯改革的重要性是2014年考研政治試題毛中特部分的比較大亮點。以下題目可以說明。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李先靈就此部分內容解析如下:
單選題第5題
5.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十四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20多年的實踐,黨對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有了新的科學定位,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 )
A. 輔助性作用
B. 決定性作用
C. 基礎性作用
D. 補充性作用
答案:B
解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多選題第25題、第32題
2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可以( )
A. 增強公民對社會的認同感
B. 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C. 擴大政府管理權限
D.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答案: ABD
解析: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增強公民對社會的認同感,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是弱化政府的管理權限,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32.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啟動運作,36家中外企業和金融機構頒布證照,首批入駐試驗區,建設該試驗區的主要任務是( )
A.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
B.推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
C.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D.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場經濟體制
答案:ABCD
解析: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發戰略的重大舉措,主要任務是要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材料分析題第35題:
35.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1978年我國作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時,美國《時代》雜志曾質疑說:“他們的目標幾乎不可能按期實現,甚至不可能實現。”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外貿進出口總額均已達到世界第二位,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份額提升到10%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平均超過20%。據世界銀行統計,我國已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
在物質文化生活得到提高之后,人民群眾對未來期待更高,過去施工建廠,首先考虎的是經濟利益,今天引進項目,擔心的卻是環境污染;過去期盼吃飽穿暖,今天卻追求吃的健康、安全檢查過去夢想有車有房,現在則憂慮PM2.5排放,城鄉居民收入整體都有提高,但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近10年來中國基尼系數始終處于0.4以上,超出國際公認“警戒線”……這個經濟飛速發展、財富不斷積累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創造著“中國式奇跡”的同時,仍有一些“中國式難題”丞待破解。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大之后首次到地方調研就選擇了廣東,并向深圳蓮花山頂的鄧小平鋼像敬獻了花籃。習近平表示,之所以到廣東來,就是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行。我們來瞻爺鄧小平鋼像。就是要表明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3年3月22日)、新華網(2012年12月11日)等
材料2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回過頭來看,我們對鄧小平同志這番話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們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正是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的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摘自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1)如何看待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中國式奇跡”與“中國式難題”?(4分)
35.答案: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我們既取得了輝煌的“中國式奇跡”,又面臨著諸多“中國式難題”。對此,我們應辯證對待,清醒認識。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通過改革開放取得了“中國式奇跡”: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民主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 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這些成就都是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果。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一些領域存在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通過進一步改革認真加以解決。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