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和技巧掌握得再高明,說到底還是要回到實實在在的知識點上來,從今天開始,我們會把2016考研政治每章節的基干知識和高頻考點呈現給大家,便于各位便捷高效的復習。
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就是實踐觀點。
1.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客體
(1)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由主體、客體和中介構成。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客體是主體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客觀對象。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從根本上說是認識和被認識、改造和被改造、限定和超越的關系。
(3)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包括以下環節:其一,確立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其二,實踐主體按照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實際地作用于實踐客體,通過一定的實踐手段把實踐方案變成實際的實踐活動;其三,通過反饋和調節,使實踐目的、手段和結果按一定方向運行。
2.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1)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
(2)實踐為認識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這種可能變為現實。
(3)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
(4)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二、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反映論和先驗論
(1)唯物主義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2)唯心主義堅持從思想、感覺到物。把認識看做是先于物質、先于實踐的東西。其中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主觀自生的,是“內心反省”的結果,是心靈的自由創造物;而客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上帝的啟示或絕對精神的產物。
2.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
(1)舊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即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識論,把人的認識看成是消極地、被動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對象,是直觀、被動的反映論。它有兩個嚴重缺陷:其一,不了解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其二,不了解認識的辯證性質。
(2)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嚴重缺陷,把實踐的觀點引入了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因而是以實踐觀點和辯證觀點為特征的反映論。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