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大家盤點一下法律碩士考研報錄比角高的院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南大學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工、理、醫、文、法、經、管、哲、教、史、農、藝等12大學科門類,輻射軍事學。擁有完備的有色金屬、醫學、軌道交通等學科體系;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42個;設有30個二級學院,94個本科招生專業;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1個。材料科學、工程學、臨床醫學、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7個學科ESI(基本科學指標)排名居全球前1%;擁有以“南湘雅”聞名的3所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及附屬口腔醫院、腫瘤醫院和海口醫院。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師資力量雄厚。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40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35人,國家教學名師8人,博士生導師1000余人,教授及相應正高職稱人員15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45人。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原名四川財經學院,前身院校之一是創立于1925年的上海光華大學,學校是在1952年和1953年兩次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中,由西南地區17所財經院校、綜合大學的部分系科合并組成。1980年起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主管,1985年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1995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2月,學校以獨立建制劃轉教育部管理,是教育部直屬并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一所重點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已形成光華校區、柳林校區及電子商務學院(綿陽涪江)的分區辦學格局。歷經三次創業發展階段,教學科研水平位居全國財經院校前列,已發展成為國家金融、經濟部門高水平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國家金融、西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的基地,西部地區經濟與管理學科國內外學術交流中心。
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可授予博士、碩士、學士學位和審定教授、副教授任職資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導師的高校。學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南京,建有四牌樓、九龍湖、丁家橋等校區,四牌樓校區坐落在紫金山麓、玄武湖畔,這里曾是明朝國子監所在地,千百年來書聲不斷,學澤綿延。九龍湖校區坐落在江寧開發區南部,這里環境優美,規劃建設氣勢恢宏,是理想的修業治學之地。
東南大學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之一,素有“學府圣地”和“東南學府第一流”之美譽。東南大學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1921年,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為基礎正式建立國立東南大學,成為當時國內僅有的兩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之一。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長,他周咨博訪、廣延名師,數十位著名學者、專家薈萃東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之譽。1928年學校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設理、工、醫、農、文、法、教育七個學院,學科設置之全和學校規模之大為全國各高校之冠。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文理等科遷出,以原中大工學院為主體,先后并入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金陵大學等校的有關系、科,在中央大學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學院。1988年5月,學校復更名為東南大學。2000年4月,南京鐵道醫學院、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與東南大學組建新的東南大學,南京地質學校并入東南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學校原名西南政法學院,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劉伯承元帥擔任校長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學。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政法系為基礎,合并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貴州大學、云南大學、重慶財經學院的法律院(系)正式掛牌成立。建校伊始,學校得到時任西南局負責人鄧小平、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出任首任院長,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了校名。1954年,學校從嘉陵江畔的化龍橋遷至歌樂山下的烈士墓旁。1958年,中央公安學院重慶分院并入學校。特殊的建校背景,使學校聚法學之名流,納實務之精英,被譽為新中國法學教育的“西南聯大”。
學校先后經歷了由西南大區、司法部、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重慶市等多次隸屬關系變更。“文革”期間曾被迫停辦,1977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率先復辦。1978年被批準為全國首批重點大學,也是司法部部屬政法院校中唯一的重點大學。1993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1995年,學校更名為西南政法大學。2001年,學校開始建設位于兩江新區的渝北校區。2003年,成為首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04年,經人事部批準,設置法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7年,學校辦公中心由沙坪壩校區遷至渝北校區。2008年,學校成為教育部支持重慶市重點建設高校。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為開展自主招生試點工作高校;10月,學校進入“部市共建”大學行列。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