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山西中醫學院考研專業目錄已經公布,請考生及時查看。若本部分內容如與教育部文件不一致,則以教育部文件為準。
一、基礎醫學院
(1)中醫學一級學科(代碼:1005)學術學位
招生人數:30
專業代碼及名稱 | 研究方向 | 指導教師 | 招生人數 | 考試科目(初試) | 復試科目 | 參考書目 |
100501 中醫基礎理論 | _01中醫理論體系研究 | 郭蕾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 ③306西醫綜合或307中醫綜合 ④—無 | 復試科目: 中醫基礎理論;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中醫內科學 方劑學 | ①《中醫基礎理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孫廣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 ②《中醫內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周仲瑛,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③《方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鄧中甲,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 |
_02藏象理論研究 | 張俊龍 竇志芳 陳燕清 | |||||
_03病因病機理論研究 | 苗宇船 | |||||
_04中醫治則治法研究 | 張波 師建梅 | |||||
100502 中醫臨床基礎 | _01雜病方證經驗研究(內科方向) | 門九章 柴瑞霽 胡蘭貴 馬文輝 高建忠 李孝波 | 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 ③306西醫綜合或307中醫綜合 ④—無 | 復試科目: 金匱要略;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中醫診斷學 方劑學 | ①《金匱要略》,黃仰模,人民衛生出版社。 ②《中醫診斷學》(第一版),季紹良,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③《方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鄧中甲,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 |
_02內傷雜病證治規律研究 | 李俊蓮 | |||||
_03外感熱病理論與臨床研究 | 馮明 王衛星 | |||||
_04經方配伍規律及其機理研究 | 何麗清 許凱霞 | |||||
100503 中醫醫史文獻 | _01文獻整理與應用研究 | 穆俊霞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 ③306西醫綜合或307中醫綜合 ④—無 | 復試科目: 內經;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醫古文 中醫各家學說 | ①《內經選讀》,王慶其,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8。 ②《醫古文》,蔣力生,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③《中醫各家學說》,嚴世蕓,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_02中醫藥信息化、標準化研究 | 楊繼紅 李華榮 | |||||
_03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研究 | 薛芳蕓 | |||||
_04歷代醫家臨床學說研究 | 張俐敏 | |||||
_05區域醫學史研究 | 馮麗梅 | |||||
100504 方劑學 | _01方劑的現代藥理作用及其物質基礎研究 | 郭曉峰、柴智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 ③306西醫綜合或307中醫綜合 ④—無 | 復試科目: 方劑學;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中藥學 藥理學 | ①《方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鄧中甲,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 ②《中藥學》,高學敏,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③《藥理學》,王乃平,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_02方劑配伍理論及方劑功效影響因素研究 | 閆潤紅、梁琦、柴茂山 | |||||
_03方劑創新藥物及制劑研究 | 王永輝 | |||||
_04方劑配伍規律數據挖掘及臨床應用 | 李艷彥 李志勇 | |||||
100505 中醫診斷學 | _01中醫四診與辨證客觀化、規范化研究 | 杜彩鳳 梁紅萍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 ③306西醫綜合或307中醫綜合 ④—無 | 復試科目: 中醫診斷學;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內科學 | ①《中醫診斷學》(第2版),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陳家旭,鄒小娟,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②《中醫基礎理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孫廣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 ③《中醫內科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周仲瑛,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
_02中醫體質辨識與病證規律研究 | 田松 | |||||
_03中醫急癥證治規律研究 | 嚴芳 | |||||
_04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證治規律研究 | 李琳榮 李晶 郭文娟 馬梁明 |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