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馬原寒假復習小故事系列:刻舟求劍
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哲學小故事來襲,小伙伴們準備好了嗎?本文開始老師陸續推出寒假2017考研政治馬原哲學復習中外小故事,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理解生疏的哲學原理和難懂的知識點。今天我們學習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的小故事。
(一)中華小故事
刻舟求劍的故事:刻舟求劍是《呂氏春秋·察今》中記述的一則寓言: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二)政治馬原原理鏈接
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
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設想不運動的物質將導致形而上學。另一方面,物質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的實在基礎和承擔者,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它的物質載體,設想無物質的運動,將導致唯心主義。靜止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包括空間位置和根本性質暫時未變這樣兩種運動的特殊狀態。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三)2017考研學子寒假復習如何搶先一步
小伙伴們學以致用,課后練習題留給大家。2013年真題第1題: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聯是“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這形象地說明了運動和靜止是相互聯系的。靜止是( )
A. 運動的普遍狀態 B. 運動的內在原因
C. 運動的衡量尺度 D. 運動的存在方式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小伙伴們每天學習一個小故事,用小故事帶動知識點的理解,每天都是進步。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7
2016.01
不知不覺中,2017考研已經悄悄拉開帷幕。雖然還未到競爭最激烈的時候,但空氣的硝煙味已經隱約可以聞......
04
2016.01
全國研究生考試思想政治理論主觀題常考理論(二) 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