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雷老師:保研的五大人脈
一直以來很喜歡的一句話;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說的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善于借助周圍的人和物。善于利用各種資源和信息,無疑是非常有用的,保研更是如此;如何進入自己理想的院校,肯定需要周圍很多人的幫助。常老師這里簡單與大家分享下整個保研過程中你需要借助的五大人脈,助力自己保研成功。
第一大:本科院校為根本
這個是顯然地,保研比較基本的一個條件是首先獲得保研資格,這個是由本科所在院校決定的。而且新的政策下比較后系統中顯示的排名逐漸由學校填寫,而不再由學生自己填寫。每年都會有學生夏令營做的挺好,比較后卻由于拿不到保研資格而失敗。去年南昌大學數學系的一個學生參加了上海財經大學的夏令營,成功拿到了錄取名額,但是由于本專業只有五個保研名額,導致比較后特別糾結,又各種找校方老師說情況,特別麻煩。參加夏令營的同學基本上不用擔心拿不拿到保研名額;但是成績排名和導師推薦信特別影響能去學校的高度。常老師認為對自己本科院校的下面兩類老師應該多加關注,不要等問題出來了,再臨時抱佛腳。
1.導員或者班主任
很多學校保研成績不僅僅是成績排名,還有很多各種加分項,比如發表論文,參加活動,班干部等等。雖然現在信息越來越透明。但是導員對一些事項還是比較有影響力的。比較后保研同學的成績排名不會相差太多,但是一旦排出來,第一就是第一,第二就是第二。競爭同一所院校的時候,第二就處于劣勢了。因此希望要保研的同學們多關注本校的排名規則,相應地做準備,以及跟導員或者相關計分人員多了解情況,做到萬無一失。
2.本校導師
每個學校都要求導師推薦信,實際上推薦信都是由個人撰寫好后,導師看過后直接簽名。如果這樣的話,推薦信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但是如果對本校有名望的導師比較熟悉,對其研究的課題有所研究,如果他研究的方向恰好又是研究生想要讀的,那就再好不過了。在請導師寫推薦信的時候,可以試著要求導師給目標院校導師寫一個推薦郵件。這樣肯定比自己給導師寫郵件要有分量的多。常老師一直特別信封一句話:小合作靠尊重,大合作靠平衡;做為學生我們跟導師明顯不在一個水平上,但是本校導師卻可以很好地取得這樣的平衡。
第二大:目標院校招生工作人員
這是很多同學容易忽略的地方,因為我們打電話咨詢情況的時候,往往聽到的都是不耐煩的聲音。很多學生就不愿更進一步咨詢了。實際上比較初的報名情況,各專業招生人數,申請人數,報錄比都是由招生工作人員比較先知悉的。以人大為例,兩個專業都是招生保研人數10人。第一個專業可能第一年報30人,第二個專業報5人。但到第二年情況可能又相反。我們都習慣以去年的經驗為對照,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策。對那些想上一個好學校,而對小專業之間不是很在乎的學生。能知悉這些信息無疑起到很大很大的作用, 甚至轉敗為勝。
第三大:目標院校導師
這個重要性其實不用常老師多說,很多同學給導師發郵件,或者與導師聯系就是單方面的推銷自己。如果能關注下導師現在研究的方向和課題,碩士、博士畢業論文。再準備一些相關的問題無疑會大大增加成功率。另外每個學校篩選學生進復試的是教研室主任或者是學科帶頭人,這些信息在官網上都能查的到。所以如果一些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可以提前花點時間,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但是跟導師聯系的時候,循序漸進,切記太急功近利。
第四大:保上的師兄師姐
這個網上和論壇上的經驗貼很多,大家可以多看看。另外我認為兩點比較重要:1.自己一個學校的往年師兄師姐保研去了哪些學校,這個 信息比較容易獲得,多關注下他們的經歷,能幫助自己更準確地定位;2.關于那些條件不好如何如何保上這名校那名校的經驗,可以靜心看看,適合自己的采納。但是常老師還是建議大家多看一些基本情況跟自己相似比較大眾化學生的經歷,更有參照價值。
第五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這里提這一個主要是想告訴大家,沒有完美的政策,一定要多研讀每年的政策及其變化。比如現在放開內保外保后,不少一般學校的學生保進北大清華的比例逐年增加。給那些敢拼敢闖不懼怕風險的學生帶來了不少機遇。另外現在的報考技巧,國家統一系統及院校系統的運用,都在增加收益,規避風險上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間。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