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不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在困惑,究竟是考研還是參加工作呢?這二者如何取舍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大學即將畢業選擇考研還是工作?
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要結合你目前的本科學歷含金量、自身的能力水平和未來的職業規劃(找工作)來綜合考慮。
首先我想強調的是,不管做什么決定,一定要和未來職業規劃聯系起來。很多同學讀研就是為了增強競爭力,甚至有同學是跨專業重新選擇職業方向,所以如果不提前考慮好未來的就業情況,讀完研究生可能還要面臨同樣的問題,到那時候就很難再有改變自己簡歷的機會了。
因此,我建議同學們花點時間了解一下目前人才市場上對自己學校、專業的認可程度以及學歷的重要程度,比較簡單的就是去參加幾場人才招聘就能有切身體會,也可以幫你下定決心。
舉個例子,就我個人的了解,目前只要是比較好的學校、醫院,硬性要求比較低的也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才可能入職。更重要的是,這兩個行業起點都很重要(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三甲醫院和二甲醫院,區別巨大,流動性又相對較低,因此,如果是打算未來在這兩個行業發展的同學,就不是要不要考研,而是考哪里的問題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專業都那么看重研究生學歷,而且其他因素比如你的專業水平、學校所在地、專業對口情況、家里是否可以幫忙找工作等等都會有影響。
二、如何選考研學校?
整體原則上我個人建議是必須選自己本科同級別及以上的學校,而且大部分同學也應該是有這個實力的。
在具體選校(包括調劑選校)過程中我認為有三點應該是綜合考慮的:
(1)學校和專業排名。這兩項中至少應該有一項相對突出,如果做不到兩者都好,可以考慮"錯位搭配",比如好學校里相對差一些的專業(如理科名校中的文科專業就相對弱一些,但是學校的牌子很好)。
(2)學校或者專業與工作的對口程度。某些專業性色彩比較強的學校、專業會有所謂對口的一些企事業單位,比如電信、石油、政法等就屬于比較典型的。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校友資源,某些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可能長期以來就是由某類甚至某個學校的畢業生大量輸送的,相對而言這些院校、專業的畢業生也就比較容易被公司聘用。
(3)工作地點與家庭因素。如果未來打算在讀研的學校所在地就業,那么本地院校相對外地院校來說有時候是有優勢的,首先就體現在學校知名度上,一些外地的211學校可能還沒有本地的普通學校有名,另外你在讀研期間如果有實習機會,在本地的實習經歷也可能給你帶來更多機會。此外,如果你就讀的院校也是家庭所在地,也許你的親戚朋友資源也可能在你找工作的過程中帶來一些幫助,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
小編總結:關于考研工作的取舍問題,大家可以考慮未來職業發展,也要結合自身實際能力謹慎選擇。其實關于這點大家還有一條出路,目前有不少院校都開設了在職研究生教育,大家在參加工作幾年后還是可以繼續深造的。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